林黛玉、秦可卿和王熙凤为什么都不得善终?答案在她们吃的药方里

君晓吖侃红楼 2024-06-23 12:29:42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一来贾府,就被看出其身体有问题。随着众人询问,她便提起自己的病情和吃人参养荣丸的事。

(第三回)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这段话很重要,关键在于三点:

一,林黛玉的病,注定好不了。和尚说不能好,侧面表明林黛玉“命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夫人心中势必要记着这个话。

二,人参养荣丸,是治虚症之药,有点类似六味地黄丸,治病不治本。注定治不好林黛玉的病。

三,人参,为古人救命圣药。养荣,滋养荣国府之意。人参养荣丸,是作者隐喻林黛玉能够“养荣”,为贾家未来发展之真正助力。这是林黛玉作为木石姻缘,对于贾府的真正意义。

她出身书香门第的林家,秉承诗书传家的教养,能够继承贾母继续将贾府由富贵传家,引向诗书传家。

“养荣”也预示了“好儿媳妇旺三代”之意,得一好媳妇,便能够“养荣”无忧。

然而,这么好的发展之计,随着贾家对林黛玉的放弃,“养荣”失败。

其实,贾府不光失去了林黛玉,还失去了其他几个“养荣”之人。

正所谓可一可二不可三四,最终败亡也是注定。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与林黛玉一样,吃“养荣丸”的还有两个人,但结局与林黛玉一样,全都以死收场。

林黛玉吃“人参养荣丸”,结局“死”,无法“养荣”。

秦可卿吃“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结局“死”,无法“养荣”。

王熙凤吃“调经养荣丸”,结局“死”,无法“养荣”。

这样三个出类拔萃的“儿媳妇”都无法养荣,贾府不败又如何?

林黛玉的好,源于她的出身和见识能够引领贾家改变门楣。

秦可卿的好,是她能未雨绸缪,防患贾府未来之败局。

王熙凤的好,是她有能力辅助林黛玉和秦可卿执行落实贾府未来发展大计。

如果她们三个无恙,再加上一个李纨,未来的贾府哪怕是被抄家,也都不愁再崛起。奈何她们三人都死了,尽管李纨一人承担了一切,到底还是将贾府未来的路走窄了。

贾府的子孙不是谁都像贾兰能成才,其他媳妇也不一定像李纨那样有辅佐儿子成才之能。

闲言少叙,说回“养荣”这件事。原文对失去林黛玉的遗憾,作了很多伏笔。

比如第十九回,贾宝玉给林黛玉讲“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故事说“盐课林老爷的千金才是真香玉呢”。

林黛玉是真香玉,得之何幸?

可王夫人和贾元春母女不喜林黛玉,选择薛宝钗,岂不是就叫“有眼不识真香玉”?

林黛玉既是香玉,也是绿玉。山青为黛,绿的极致就是黛色。

所以,怡红院的匾额叫“红香绿玉”,是贾宝玉对宝黛姻缘的向往。

奈何贾元春看见不喜欢,将其去掉“香、玉”二字改作“怡红快绿”。

被去掉香玉和绿玉,就是林黛玉。预示未来林黛玉将被迫离开贾府而去,和贾宝玉有缘无分。

贾宝玉对“红香绿玉”不甘心,才会再作“绿玉春犹卷”。

薛宝钗看见后,便提醒他说贵妃不喜欢“绿玉”,劝其改作“绿蜡春犹卷”。

注意这其中的因果和伏笔。

贾宝玉听从了薛宝钗的提议,顺从了姐姐元春的心意,舍了“绿玉”选了“绿蜡”。不就是日后[终身误]的结果么。

绿玉是林黛玉。

绿蜡是薛宝钗。

绿玉和绿蜡二者品质高低,一目了然。

贾府放着绿玉不选,选择了绿蜡,又如何能好得了?

以绿蜡的品质,又如何比绿玉更“养荣”?

所以,《红楼梦》钗黛之争,争得就是谁能成为贾府的“养荣”之人。或者是那个能够“补天”的女娲。

好儿媳妇旺三代,谁对贾家未来最有裨益,谁就是真正的“养荣”之人。

对此,作者又借香菱学诗给出了答案。

薛宝钗对香菱学诗不置可否,坚持女儿要遵守本分。

林黛玉对香菱学诗很支持,因材施教。

于是,从此大观园就多了一个女诗人。

如果将香菱比作孩子,“母亲”薛宝钗只会让他们恪守本分。男儿读书科举,女儿相夫教子,其他不可为。不成功便成仁,就是一条死胡同。

“母亲”林黛玉却鼓励百花齐放,因材施教。能作诗的就作诗,能作文的就作文,能科举的就科举,啥也不能的,也可以学点别的。如此因人而异的教授,并鼓励兴趣发展,何愁子孙不兴旺,成才?

可能一代看不出结果,但百年树人才是大家族兴亡之根本。

这便是林黛玉比薛宝钗强的根本。强在思想而非个人能力。

真正“养荣”的就是思想指引的正确方向。贾府缺得岂不就是个“大脑”。

而纵观贾府这些媳妇,曹雪芹尽管没有明写,却通过“调经养荣丸”寻找人参之事,做了隐喻。

王夫人要给王熙凤找人参配置“调经养荣丸”。

结果不但自己美有人参。邢夫人,王熙凤包括薛宝钗,也都没有人参。注定她们都无法独立“养荣”。

结果贾母有一大包上好人参,品质上佳正是真正能“养荣”的。

奈何贾母老了,一如糟朽的人参,失去了药力,已经心有余力不足。

贾府此时命悬一线,正需要人参吊命。可便看这几个接贾母班的媳妇都不是“养荣人”,行的如林黛玉被有眼不识真香玉,秦可卿也死了,王熙凤本就适合打配合,独木难支又病入膏肓……贾家哪里还有救?

所以,曹雪芹的很多重要观点,就隐藏在日常小事之中,需要一个个串联起来,才会发现真相。

从人参养荣丸到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再到调经养荣丸,重点在谁能“养荣”,显然能养的都死了,剩下的都不能。

那么,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11

君晓吖侃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