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月初五端午节,不能吃这5类食物?并非迷信,真的有道理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06-08 07:24:06

2024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要到了,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汇聚了历史、文化、中医、美食、爱国精神等众多内容。

端午在《周易》是“乾卦”,中正不偏倚,是一个不好不坏的日子。国人有“万事向好”的基因,在加入众多祝愿、祈福、辟邪等因素后,把端午变成“五类节日”:

1、端午是“美食节”,这一天,吃粽子,喝雄黄酒,吃咸鸭蛋,嚼黄瓜,煲黄鳝,煮黄鱼,剥小龙虾等,美食吃不完。

2、端午是“竞技节”,这一天,阳气最盛,为保证阴阳平衡,人们“以水制阳”,有众多以水为主题的运动,尤其是“赛龙舟”。

3、端午是“民俗节”,这一天,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会祭祀祖先,辟邪纳福,佩戴香囊,挂五彩绳等,活动丰富。

4、端午是“文化节”,这一天,挂钟馗像,部分人躲午,门口挂菖蒲和艾草等,但不宜婚嫁、动土、开业等。

5、端午是“卫生节”,这一天,五毒猖獗,人们打扫卫生,祛病除瘟,给小孩涂雄黄,家里熏苍术、白芷驱疫,等等。

实际上,各个地方的端午习俗是大同小异的,尤其是国人无论何时都把“吃”放在第一位,对端午节如何吃、吃多少、怎么吃有很多心得。但反过来说,端午这一天,有什么不能吃?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端午这一天,阳盛阴衰,天气闷热,邪气横行,湿浊熏蒸,最容易滋生细菌,不注意就会引邪入体、入室,带来各种患病风险,以肠胃问题、呼吸道疾病、皮肤问题多见。所以,端午的“忌口”,要从防病入手。

有5类食物最好管住嘴,尽量远离,它们是:

1、容易火上浇油的食物,典型的就是辛辣食物、油炸食物,以及升阳食物等,因为五月初五阳气最盛,阴气制衡不足,需要吃偏凉性的食物,再吃热性较重的食物,就是火上浇油,容易引起阴阳失衡,带来疾病。

日常食物特别要忌口韭菜,韭菜在春季是助阳升阳的良品,但农历五月之后,很多韭菜都长过头了,不是开花就是口感变差,有“六月韭、臭过头”的说法,而且升阳气不合时宜。

2、容易变质腐烂的食物,端午节券后气温湿热难耐,各类病菌活跃,有的食物保质期显著缩短,可能早上做的,在常温下到了下午就不能吃了,这些是要高度重视的。

较容易变质生菌的食物包括隔夜饭菜、凉拌食物、蘑菇、豆腐、启封后的牛奶、常温下煮熟的海鲜等,一定要注意妥善保管,在有变质的嫌疑时,坚决不能吃。

3、刺激肠胃的生冷食物,端午不可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但也不能吃过于寒凉的食物,一方面容易引起肠胃痉挛和牙疼不适,一方面会引寒邪入体,入里化热,反而带来关节疼痛、感冒发烧等问题。

生冷食物包括各种冰镇冷饮、冷食,尤其注意在大汗淋漓时不能立即吃冷饮。

4、与端午氛围相违背的食物,端午在民俗里属于“恶日”,端午所在的农历五月叫“毒月”,古代把“五”视为阳数,五月初五是五五叠加,有的地方认为“大不吉”,是“孤阳不生”,所以有的喜庆食物不宜端上桌。

典型的是面条、莲藕、蜂蜜等,面条是祝愿长寿和美的,莲藕有“藕断丝连”含义,蜂蜜是希望生活甜甜的。老一辈认为,不希望与毒日、恶日藕断丝连,更不希望恶日常相伴。

5、与端午风俗不合的食物,端午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外,各行各业还有很多自己的活动,如中医喜欢采药,因为这一天阳气最盛,药气最好,采回的药材质量上佳。

有一些地方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不能吃娘家的粽子,因为担心会得罪先人,赶走福气,这就是“娘家粽”的由来。

总之,端午这一天,不吃容易上火、容易变质、生冷的食物,不吃与风俗习惯相冲的食物,是过去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的产物,如今条件大为改善,有的地方不太讲究了,人们希望随遇而安,尽心尽兴就可以了。

4 阅读:1849

李大哥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