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真的比不了国产自主的车吗!

琨琨科记 2024-06-11 15:17:52

关于韩国的话题,并不局限于韩剧、整形,最近韩国的几个敏感事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包括旅游业、零售业、汽车业等。尤其是韩国的车企,更是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如果撇开国家情绪不谈,那么韩国车的产品实力究竟有多强?

我们可以从国产韩系轿车的发展过程中谈起。在中国市场,韩系车型以合资企业起亚为主,而双龙则是比较少见的。双龙汽车走的是一条和国产自主品牌相似的道路,大部分的车型都是从奔驰那里买来的老式生产线。即使是在奔驰的老平台上,它的售价也不便宜,再加上它那奇怪的名字,导致它的销售与知名度都很一般。双龙汽车在2004年被上汽集团买下,并在2009年结束了这种伙伴关系。2010年末,双龙与印度马辛德拉(Maisindra)签订了一项交易,该公司斥资5225亿韩圆购买双龙70%的股权。

现代-起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起亚公司创立于1944年12月,最早的时候是生产自行车和摩托车,到1962年推出K360微型客车,标志着它开始涉足汽车生产。1973年,起亚公司生产了韩国的第一辆汽油引擎,紧接着,韩国第一辆使用这款引擎的客车“布里萨”汽车于1974年问世。从那时起,起亚就在轿车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虽然最初的型号有一些问题,但起亚已经恢复了研究,他们仿效法国的标致604,意大利的菲亚特132。

而近代汽车,也是在日本入侵期间,于一九四○年由郑周永所创建。1974年,现代公司生产了它的第一个批量生产的汽车,并于当年首先出口到厄瓜多尔,然后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起亚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最后与现代汽车公司联合组建了现代起亚。

在进入中国之后,现代与起亚推出了索纳塔、远舰等一些相同的车型。在推出之初,伊兰特等产品凭借其年轻的设计以及亲民的价位而备受市场欢迎。但是,在国产汽车强势崛起的今天,韩系汽车的价格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

品牌定位也是一项重要的要素。举个例子,一提起宝马,大家就会联想到3系的动感风格;一说起奔驰,人们就会联想到它的奢华;一提起奥迪,人们就会想起A6的正式造型。反观韩系车,虽然有索纳塔,K5等车型,但是其在高端化的定位上却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

在2016年,伊兰特领动在全球年度销售榜上位列第三,不过在国内,它的销量一直都很一般,主要还是靠着一些特殊的车型。韩系车虽然在国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因为没有清晰的营销战略,没有足够的产品力,很难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比如,在中国人热衷于 SUV的情况下,韩车没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文首先对韩系轿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韩系汽车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

首先,韩系汽车品牌要加强产品革新。当前,世界各国的汽车产业都在朝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韩国具有较强的电池及电子技术,因此,该公司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力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如,现代与起亚已先后推出了科纳电气和新罗 EV等多款电动车,但是,为了适应世界各地对绿色、低碳的运输方式的需要,公司还需要在生产线和营销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韩系汽车在面临本土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本土化策略。这些措施包括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国人喜好的汽车,并在中国建立一个研究开发中心,并与中国的供应商及技术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便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反应。

总而言之,要想在国际尤其是中国市场取得成功,韩系车企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整与变革。韩系车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品牌重塑、服务升级以及本土化调整,重新塑造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获得长久的品牌成长。

0 阅读:0

琨琨科记

简介:请大家点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