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难看!印度想要收购vivo51%股权印媒: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小孩聊社会 2024-06-21 14:47:3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如果说到“不靠谱”“爱耍无赖”的国家,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印度了,它的一系列操作肯定让人忍俊不禁。

要是和印度做生意,就必须提前拿到所有钱,否则就意味着未缴的和你没关系了,所以说很多跨国公司对印度是“又恨又爱”,因垂涎其庞大的市场,想打入其中,又怕被它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像咱们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印度进行发展时也遭遇到不少困难。之前就有我国的大公司遇到各种麻烦与罚款,这次竟然都不找“借口”了,垂涎于我国企业的技术与产业优势,竟开始明目张胆的“抢夺”了,这种做法实在让人气愤。

“抢夺”vivo股权

近期,根据印度知名媒体的报道,中国手机厂商vivo在印度遭遇到了当地极不公平的对待与强制的要求,印度政府希望vivo能将其51%的股权转售给印度的塔塔集团,这也代表着,印度想将vivo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自己说的算。

不仅如此,印度还在此次无理要求后,提出了一个更加让人愤怒的条件,就是让vivo无条件的帮助印度电子产业提高技术,这可谓真是毫不掩饰的露出“难看的吃相”了。

本以为印度居民会感到“羞耻”,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地很多人竟觉得此做法是印度政府的“大手笔”,为之叫好!

刁难外企

印度政府此次以“国家安全”“产业安全”作为莫须有的借口对我国企业进行不公平对待,其实就是印度政府垂涎我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上占据大头,其他的中国企业也凭借技术与产业优势在印度占据着重要位置,以及在印度其中产生的效益与技术更让印度“垂涎欲滴”。

随后,印度政府就开始对我国企业施加压力,甚至提出了过分要求,规定未来所有前往印度的中国企业必须由印度人在该企业的管理层,并且由印度经销售占据主导权,以此推动印度产业链的印国产化。

也就是说,以后但凡我国企业在印度了,就得让印度人自己管事,占据核心位置,让印度自己的人能掌控外来企业的整个产业链。

对于此等不合理的要求,我国的公司当然不能轻易答应了,然而,就在我国企业还没指责对方时,印度媒体反而先指责我们“不尊重”他们了,他们觉得,只要到印度了,那就得按当地规矩来,这种“无赖”做法真的只有印度能想出来。

其实,印度对我国企业的“薅羊毛”行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在富士康在印度投资建厂时,印度就凭借一系列“操作”,让富士康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还平白无故亏了好几百亿。

鸿海集团曾在印度与当地半导体企业合作建厂,不仅得到一分钱收益,反而损失了上百亿的投资,以及上海电气、上汽集团都遇到各种罚款与麻烦,以及同样是我国手机知名企业小米的“天价罚款”事件。

小米“48亿”天价罚款

2014年,我国的小米手机进军印度市场,凭借着高性价比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印度手机市场的领头羊之一,与此同时,小米也为印度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的卓越的贡献。

然而,印度觊觎小米以及其他制造业在当地的成功,就开始谋划想在其身上获得更多好处,本身两者间是互利互惠的关系,但是印度太过“贪婪”而开始对小米进行打压。

从2020年起,印度就开始以各种理由对小米进行罚款,以及一系列无理甚至过分的要求,想让小米成为自己的傀儡。

小米虽然不甘心,一直试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印度不讲理的情况下,使用执法机构对小米进行一系列的“威胁”。

在2023年6月12日,印度正式宣布,将没收小米账户里的555.1亿卢比,也就是约48亿人民币,其理由是小米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然而,小米外汇转移都是合理合规的,但印度方面就是不愿意听小米的解释。

外国巨头也“遭殃”

印度不仅在小米、vivo身上“薅天价羊毛”,许多知名的外国跨国巨头也在印度“遭了殃”,比如三星、微软、宝马等品牌。

其中最惨的莫过于英国的沃达丰,沃达丰在欧洲是最大的通讯巨头,但是在印度却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摇钱树,一个理由进行罚款,甚至再找不到借口时,修改了自己的法律来对付对方,沃达丰在印度的遭遇,可谓是一场灾难。

结语:

最后,希望印度方面能开放眼界,与国际共同前行,而不是只在自己的地盘收割外国企业,这样对他人的不公平待遇,未来必将自食恶果。

参考文献:

vivo在印度被迫“本土化”?——观察者网2024-06-17

遭印度查扣48亿资产,小米: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法律——观察者网2022-05-03

印度营商环境堪忧——经济日报2023-09-07

0 阅读:1

小孩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