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松英雄一世却结局凄凉,他和潘金莲那些事,中年人才看得清

耳东品文史 2024-06-03 00:03:57

《水浒传》最后一回中,作者是用一首《满庭芳》概括了梁山好汉们的经历。

“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当年那些意气风发的好汉,怎么到头来就落得“可怜一场梦,令人两行泪”的结局了?

(潘金莲、武松剧照)

其实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哪怕是上了梁山的人,也未必就是好汉,或者说大部分人对于“好汉”二字的理解本就是错误的,“好汉”不是好人,诸如李逵、鲍旭、邓飞等都是杀人如麻的魔头,他们会落得凄惨的结局,也合情合理,可为何连打虎英雄武松也不得善终?

作者如此安排,是否合理?

一、打虎英雄武松

正如前文所言,梁山之上鱼龙混杂,就拿李逵来说,作为宋江的忠犬,他为宋江干过无数的脏活累活,光是江州劫法场时,他就杀了不少无辜的百姓,甚至连当时的大哥晁盖都对他表达了不满。

书中只道:“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这哪里是什么“好汉”,分明就是大恶人呐,所以相对而言,武松的形象是较为正面的。

光是景阳冈打虎的事迹,就足以让武松的威名传遍天下,事实上武松这个角色火出圈,也确实是因为“景阳冈打虎”这件事,要知道除了他之外,书中可没有第二位好汉能做到徒手打死猛虎。

(武松、潘金莲剧照 )

那街头卖艺的混混李忠自诩“打虎将”,更是显得武松这人低调,毕竟真正打过虎的他却只是自诩“行者”,如此强大又低调的一位猛汉,试问谁能不服?

事实上武松在书中还贡献了诸多名场面,比如“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作为赋予他“武十回”,是将他打造成了“主角”一般的存在,也正因为如此,谁又能想到武松的结局却也格外凄凉呢。

二、过于凄凉的结局

征方腊的过程是十分惨烈的,最终得胜归朝的好汉只有三成,而即便是活着回来的好汉,也未必能得善终。

比如大哥宋江和二把手卢俊义都是被毒死的,还有那诡计多端的军师吴用,他见宋江已不在,自己也罪孽颇深,恐遭人报复,于是便自缢在宋江坟前,只是可惜了那花荣,那哥们一表人才,有妻有儿,却也跟吴用一同送了死,着实不该。

而真正得了善终的,应该是柴进、李应这些人,不仅活了下来,还辞官当了富豪,仿佛哥几个“上梁山”是来镀金了。

(柴进、武松剧照)

再回到武松身上来,他的结局可谈不上是善终。

原著第一百零九回,作者提到了武松的结局,说是:“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见于六和寺出家,封赠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

甚至还提到他活到了八十岁才死,看起来他比那些死在战场上的好汉是舒坦多了,但多数人可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武松的为人,他是个何其暴躁的人?对于他而言,断了一臂之后,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直言自己是“废人”,他已没了心气,那一刻,其实他就已经死了,后来活着的不过是他的残躯,所以这样没有尊严的活着,算哪门子的善终?

退一步说,武松如此一位英雄,作者为何非要让他经历“断臂”的打击?

答案或许很简单,你只看见了武松的“好”,却没看见他的“坏”,就拿他和潘金莲那些事来说,他就谈不上是个多好的人。

三、武松与潘金莲

潘金莲是个怎样的女子?

这角色初登场时,书中就已经明确了她的人设:“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她就是个为人不检点的女子,后来与西门庆勾搭在一起,又在王婆的唆使下做出谋害亲夫之举,毋庸置疑,这女子罪该万死,武松杀她没有半点毛病。

潘金莲这人是没法洗白的,但在整个事件中,难道武松和武大郎就没有一丁点错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们不仅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先看潘金莲这女子是怎么来的?

可不是武大郎明媒正娶的。

(武大郎、潘金莲剧照)

书中写得很明白:“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

武大郎是什么货色,他自己不清楚?他和潘金莲是一个世界的人吗?潘金莲若本就是轻浮之人,起初为何不愿从了那大户?说白了,她也曾冰清玉洁,只是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被武大郎伤透了,才自暴自弃。

所以这和武松有什么关系?

武松好歹知道与潘金莲保持距离,这说明他是个有分寸的人,他如果一直与武大郎生活在一起,也多半会极力劝哥哥别娶这女子,免得惹上祸端。

可他为何没这么做?

(武松断臂剧照)

他在柴进府上解释过自己流落在外的原因:“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斯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今已一年有余。后来打听得那厮却不曾死,救得活了。今欲正要回乡去寻哥哥。”

你看,抛开打虎的事迹,他哪里和“英雄”二字沾边?不过是个惹了事、杀了人就跑的罪人啊,他不犯事,何至于让哥哥娶了潘金莲这毒妇?

世间最可悲的一句话莫过于“我本可以……”,武松本可以阻止一切的发生,却因自己犯下的那些罪行而错失了机会,有人说一个人所有的愤怒,都是源自于对自己无能的痛苦,其实一切的恶果,都是武松自己种下的。

这即是《水浒传》的魅力,剧情环环相扣,一切都的果都有因,只是多数人人云亦云,忽略了书中的细节,错将所谓的“梁山好汉”当好人了,他们不过是身处乱世的一帮狠人,武松的形象其实也没那么正面,作者赋予他凄凉的结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