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玄武门之变”被忽视的细节,才明白李世民为何是千古一帝

禾珯茬读历史 2024-05-25 03:04:09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早晨,长安玄武门内正在发生一次惨烈却短暂的宫廷政变。

一、

这场政变虽然波及面很小,但是所造成的惨案却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李世民不仅杀了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还将两人的儿子都屠杀殆尽,玄武门内到处弥漫着血腥味。

事后,李世民还强抢了弟媳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没多久又逼迫父亲李渊禅位给自己。

在这次宫廷政变之中,李世民彻底夺取了整个大唐帝国的控制权,他夺权的方式一直让人诟病。

杀储君、弑弟、逼迫父皇禅位,以上任何一条都是会遗臭万年的,更何况李世民全都占了。

有意思的是,李世民事后不仅没有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还成为了千古一帝流芳百世。

那么问题来了,李世民的形象为何没有因此被毁呢?

对“玄武门之变”过程有了解的,应该会对下面的这些细节不陌生。

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到达太极宫临湖殿时,早已埋伏的李世民立马率军杀出,对着太子李建成就是一箭;太子应声倒下马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去。一旁的齐王李元吉反应迅速,撇下太子调转马头就跑。

这里有个细节往往会被人忽略,你有没有发现去追击李元吉的人,竟然只有李世民一个。不应该是所有在场的秦王府将士一拥而上的吗!这还不算蹊跷,李世民追着追着居然被树枝给拽下马背来,还跌伤了腰一时无法动弹。

更诡异的是李元吉竟然不想跑了,反而像老虎一样扑向李世民,捡起一旁的弓,用弓弦将李世民的脖子死死勒住。

这些细节很值得我们关注。

二、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才27岁,正是年少力强的时候。他最猛的一战是身上中箭后自己给拔掉,然后立马接着砍杀,还能砍死十几个人。每次冲锋,他也是亲率飞骑冲在前面,迎着敌人的箭雨毫不退缩。

面对千军万马,李世民也没有落下马来,这次竟然能被树枝给刮落;或许,当真正举起屠刀要杀亲兄弟时,李世民还是会紧张和犹豫的。

李元吉的反常行为也值得我们深思,他大概是觉得跑不掉了想要跟李世民同归于尽。让人不解的是,此时李世民身边的护卫哪里去了?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秦叔宝人呢!

李世民都快被勒死了,那些勇士们竟都没反应过来,就没有一个人出手帮忙吗?要知道,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都是百战之士,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我们可以合理猜测,大概是李世民早就跟他们说好了,杀太子和皇子后遗症太大,这事得李世民自己动手,让众将士看着外围就行。

李世民这是在为属下着想,毕竟杀太子、杀皇子,这在哪个朝代都是大罪,事败被清算就要灭族;事成,也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些属下都是跟着李世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现在又提着脑袋跟自己干,总要为他们想想后路吧。

也只有这种可能,才能解释为何众人会放任李世民自己一个人去追李元吉;李元吉正是因为看到李世民身边没人,落下马来又动弹不得,才敢折回来想要勒死对方。

可惜,李元吉的运气还是差了点。就在李世民快不行时,尉迟恭及时赶到,一箭就将李元吉给射杀了。

多少年后尉迟恭去世,高宗李治给他写了一篇祭文,历数他的各种丰功伟绩,唯独没提到“玄武门之变”他杀齐王李元吉,救了他父亲一命的事。这种事在任何皇帝眼里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不提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生死存亡之际,李世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但他却为部下的未来考虑周全。

这样的上司,怎么不让人舍命追随!

三、

事变之后,李世民不仅没有对太子一党进行大屠杀,反而抛弃前嫌、量才施用。

当天下午,李世民就下令停止追杀太子和齐王的余党,又让李渊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只惩治首恶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其余党羽一概不加追究。为了让这个命令能贯彻下去,李世民还对主动投降的人给予加官进爵。

其中,魏征就是最典型的一位。

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谋士,经常劝太子杀了李世民;可惜,李建成就是不听。

当得知李建成的死讯后,魏征淡定地坐在家里束手就擒。很快,秦王府的人就将他五花大绑带到李世民面前。就将大伙都以为魏征必死无疑时,李世民却做出一系列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来。

李世民先是释放了魏征,又擢升魏征为谏议大夫;这还没完,他又封魏征为安抚史,前去山东安抚太子余党,还授予先斩后奏之权。李世民就不怕魏征趁机逃跑,或是在山东号召太子旧城起兵造反吗!

李世民这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魄力真的让人佩服!

魏征也很给力,走到半路上就释放了前东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两人刚被抓获正被押往京城。昨天还是太子心腹,今天就有权释放太子党羽,李世民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他在借魏征的手,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诚意,说既往不咎,就坚决不咎。那些太子余党可以放心大胆地出来为大唐做事。

一系列安抚举措下来,很快就将事变造成的动乱给平息了。

四、

动乱平息后,就要开始搞建设了!

怎么让太子旧臣真心实意地去建设大唐,这是李世民一直考虑的问题。

这些人有才又有经验,是难得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一直戴着判臣余党的帽子,总归不是事。

于是,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立刻下诏为李建成和李元吉平反。追封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以皇子赵王李福为李建成后嗣;齐王李元吉为剌王,以礼改葬。

首恶之人都被平反,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再是叛臣了,自然那些旧臣也不会再有叛臣余党的帽子。

下葬之日,李世民在宜秋门哭送,非常哀痛。并允许魏征、王珪率太子宫及齐王府旧僚参加送葬。

李世民的态度很明显,一切既往不咎,大伙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吧!

安顿好朝堂大臣后,李世民还要考虑笼络贵族,像弘农杨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

很多人不解,为何李世民要强抢齐王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呢?除了贪念杨氏的美色外,李世民还有更深的用意。

这杨氏出身弘农杨氏,家族背景深厚,李世民为了笼络其家族,就把杨氏纳入后宫占为己有。一来满足私欲,二来也是为了政局稳定。

同样的,太子李建成的老婆郑氏,李世民对她也特别照顾。

郑氏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也是一个豪门世家贵族,唐代有十二位宰相出至郑氏家族。

有这样的家族背景,李世民对太子妃郑氏还算厚道,将其安置在长乐门让她亲自抚养着自己的女儿,得以善终。

正因为李世民善后工作做得好,“玄武门之变”的余波很快就消停,大唐并未因此产生大的动乱。

这在无形中,淡化了李世民发动政变的不好形象。

五、

历来皇家无亲情,为了皇位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比比皆是。姓李的谁当皇帝,和大唐老百姓没多大关系。

皇帝上位后怎么对待老百姓,这个才是老百姓关心的。

李世民登基后创造了贞观之治,对内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为了恢复人口和生产力,大唐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换回被突厥掳去做奴隶的汉人。

狄仁杰曾对武则天说:“太宗皇帝栉风沐雨,千辛万苦平定天下,传江山于子孙......”

在狄仁杰看来,大唐的开国皇帝不是李渊而是李世民,是李世民浴血奋战建立了大唐,然后开创了贞观之治。狄仁杰的话,显然代表了大部分唐人的看法。

老百姓不在乎上层贵族的厮杀,只在乎自己过得好不好,李世民让老百姓过得好,自然就受到称赞。

对外李世民积极开拓,趁着东突厥内乱和衰败,他主动出击把人家可汗抓回来陪酒跳舞,一举摧毁了威胁中原百年之久的游牧帝国。

别人开疆拓土后不是屠杀就是奴役,李世民却把广袤的西域和北疆都看做自己的领土,将其百姓都看做自己的子民,用先进的文化去征服对方。他的武功和威望,让他成了东亚共主,成了天可汗。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享受着大唐的文化遗产和民族自信,国外的华人聚居区也因此被称为唐人街。

六、

那么,玄武门之变真的是李世民的污点吗?

李世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军神天子,十几岁就开始上阵杀敌。平薛仁杲、灭刘武周、败王世充和窦建德、剿平刘黑闼叛乱,所向披靡。

在战场上李世民身先士卒,经常只带几个小兵就敢深入敌营侦查,冲锋时也是冲在前面。正因为他高超的魅力和能力,才让围绕在他身边的名臣大将个个信服,心甘情愿地受他这位20出头小伙的指挥。

二十三岁时,李世民立下的功劳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逼得老爹李渊硬给他创造出一个"天策上将"的称号来,这可是几乎等同于太子的头衔。

大多数人只知道霍去病17岁从军,年少就建立奇功;却忽略了李世民也是17岁从军,屡立奇功,到了23岁就被封为“天策上将”。李世民的功劳和成就,可是霍去病无法比拟的。

秦始皇嬴政从亲政开始,花了十七年时间才统一了六国。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后,从消灭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到实现真正统一,花了12年之久。汉末的曹操征战一身,花了二三十年时间都没能完成统一大业。

李唐的统一进程是最快的,从618年晋阳起兵入主关中,到622年平定刘黑闼叛乱,整个河北平定天下一统。才花了不到5年时间,而这绝大部分都是靠李世民打下来的。

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唐的江山。

然而天下统一后,李世民却在长安“被困了”五年,不仅羽翼被削,连身家性命都受到威胁,危机时刻才不得不起来反击。

不要忘了,李世民所处的时代是隋末乱世。皇帝也不是他老李家祖传的,是李唐打败了各路群雄,统一天下得来的。

在那个乱世,奉行的是谁有能力谁上的法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玄武门之变”更像是李世民打的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1 阅读:49

禾珯茬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