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效忠派?效忠派的构成以及盖洛韦和他的英美联盟计划

探史纪闻天下白 2023-09-28 20:30:02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探史纪闻

编辑|探史纪闻

«——【·前言·】——»

该计划以英国法律为基础,并以英国政府为范本创建一个殖民地政府。

联盟计划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以盖洛韦为代表的效忠派妥协的表现。

其具体为:第一,创建一个包括所有殖民地在内的立法机构,该机构有权处理殖民地的一般行政事务。

第二,该机构可以定名为“大会议”,行使类似英国下议院一样的权力。

第三,“大会议”的成员由各个殖民地的立法机构选举产生,任期三年。

第四,行政权力由总统帅(President-General)行使,由英王任命,并且要得到“大会议”的同意。

第五,总统帅和“大会议”可以视为“英国立法机构的分支……英国议会及殖民地‘大会议’都有权制定、讨论或否决一般性的法律法规,只有双方都同意,制定的法律才可以发生效力。”

«——【·盖洛维·】——»

虽然该计划的部分提议与盖洛韦本人的观点有出入,但是该计划更易于让人们接受,盖洛韦本人也希冀此计划可以“平息殖民地内乱,防止帝国瓦解,并在镇压叛乱后重构帝国”。

尽管盖洛韦的计划在第一次大陆会议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最终却以一票之差被否决,盖洛韦本人认为其计划被否决是大陆会议代表的腐败的原因,“他们无法代表殖民地人民的真实意愿”。

他们不愿意巩固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相反却预谋从中牟利,他们是“公理会、长老会的成员、破产者及负债者的联盟”。

联合计划的提议被否决激怒了盖洛韦,加之对列克星敦及康科德暴力冲突的担忧,盖洛韦选择直接向美国人民发出呼吁,希望殖民地人民可以促成英国与殖民地的和解。

因此,1775年,他接连发表两篇文章,阐述保持英美联盟的必要性以及自己的英美联盟计划。

盖洛韦对殖民地同胞的呼吁建议,也是其本人对当时局势从四条主线上进行分析的结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本身与爱国者之间不同的观念。

首先,盖洛韦认为爱国者正在酝酿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他们以美国独立为目标,以发泄不满为伪装。

盖洛韦指责:独立可能会有引发殖民地内战的危险,而现在人们却在公开地讨论;从母国分离出来已经公开成了某些人野心勃勃地目标。

«——【·脱离英国·】——»

这一指责使得当时包括约翰·亚当斯在内的爱国领导人不得不发表公开言论,否认他们想要从英国脱离出来的意图。

而在盖洛韦看来,爱国者已经密谋美国独立十几年,他希望通过揭露爱国者的“真实”意图,引导公众舆论压力,迫使爱国者放弃革命的“阴谋”,然而这种策略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

第二,盖洛韦认为如果爱国者不停止现在的暴力行为,整个殖民地将会陷入一片混乱,社会失控。

盖洛韦特别强调的是,叛乱会造成舆论自由的禁锢,自由的破坏,新闻出版的消失以及真理呼声的沉默。

他警告殖民地同胞:这仅仅是对自由破坏的开始,如果叛乱继续下去,事情将会变得更加糟糕。

这一观点与爱国者的观点恰恰相反,爱国者认为是英国的“暴政”导致殖民地人民不堪忍受,才最终导致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混乱。

正如爱国者在《独立宣言》中宣称的那样,“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屡屡伤害和掠夺这些殖民地的历史,其直接目标就是要在(殖民地)各州之上建立一个独裁暴政”。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盖洛韦和爱国者的观点都没有错。

盖洛韦看到了独立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即殖民地为追求独立而与英国的战争将会摧毁殖民地目前所有的繁荣;而即使独立后。

各州之间各自为政,也可能会因为利益爆发冲突,这种担忧对于前途未明的独立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爱国者则将混乱归根于英国政府的暴政,母国的暴政是他们反抗的原因,而在一步一步地反抗中,最终确定了独立的目标。

盖洛韦在与爱国者的对抗中试图利用他们的言论来反驳,认为他们过分夸大了英王及政府的行为。

虽然盖洛韦的言论一度使爱国者陷入窘境,但是影响范围却非常小。

加之1775年以后,爱国者控制了殖民地主要的舆论媒介,盖洛韦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多少公众的支持。

第三,盖洛韦肯定英国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位于殖民地议会之上,驳斥爱国者关于殖民地议会可以不受英国干预自主管理的言论。

盖洛韦认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既然殖民地接受了英国的支持和保护,殖民地的人民就应该拥护英王和政府。

在他看来,爱国者对英国在殖民地驻兵以及未经殖民地允许提高征税等行为不满,但这些做法恰恰也是英国为更好保护殖民地的表现。

第四,盖洛韦利用代价和利益对比的方法,来阐释与英国继续保持联盟会比政治分裂更有利。

他认为殖民地未来的繁荣与安全完全取决于英美联盟,如果没有英国的保护,殖民地将会直接面对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强国的威胁,殖民地内部也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殖民地叛乱·】——»

除此之外,盖洛韦还预测了未来存在的一种危险:英国一旦成功镇压了殖民地的叛乱,所有的政治权利可能会被收回,他对这点坚信无疑,同时他还告诫自己的同胞:“……与英国对抗无疑于登天捞月”。

所以,盖洛韦认为,叛乱使殖民地进入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叛乱成功,殖民地可能会面临外国的入侵和内部冲突;如果叛乱失败,殖民地将会丧失所有的政治和公民权利。

因此,在以盖洛韦为代表的效忠派看来,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殖民地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

由此看来,盖洛韦的心中也包含了某种热爱殖民地的情怀。

然而,盖洛韦在第一次大陆会议上提出的英美联盟计划最后以一票之差被否决,但也不难看出,参加会议的代表支持该计划的人也不在少数。

盖洛韦认为其联盟计划是调和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良药”,可以满足双方的要求。

他认为实行英美联合计划是唯一一条能够消弧日渐严重的殖民地叛乱的合理道路,也只有采用这样一个在宪法法律框架之内的计划,他所担心的进退两难的局面才能避免发生。

盖洛韦以爱国者的言论为基础,反其道而行之,构建自己的言语;对爱国者的所谓“阴谋”进行揭露;对殖民地的独立进行利弊分析,希冀引起殖民地人民的警惕,打消独立的热情。

但事实证明,相对于爱国者的行动来说,盖洛韦的这些努力己经太迟了。

爱国者从6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鼓吹殖民地从英国脱离出来,并且在公众中大肆批判英国的暴政,独立的思想经过多年的浸染早已深入人心。

随着1776年7月4日的临近,盖洛韦倡导的和解的建议己经没有多少意义,因为“独立”将以法律文本形式在殖民地确立起来了。

《独立宣言》的发表以及英美战争的爆发,使得盖洛韦被迫离开宾夕法尼亚,并于1776年在新泽西加入了威廉·豪将军的军队。

考虑到盖洛韦的政治声誉和威望,盖洛韦被威廉·豪将军任命为顾问,并在1777年随军回到宾夕法尼亚。

占领宾夕法尼亚之后,威廉·豪将军任命盖洛韦为警察总监(SuperintendentGeneralofPolice)和进出口总监(SuperintendentofImportsandExports),盖洛韦实际上成了宾夕法尼亚的“当政者”。

随后盖洛韦开始做其分内之事:区分市民中的效忠派与叛乱分子;让市民宣誓效忠英王;为驻扎英军提供供给;照看英军马匹;整顿宾夕法尼亚的市场秩序;颁发营业执照;为英军维持情报网等等。

尽管这些都是盖洛韦的职责所在,但是其所得到的回报相对于付出来说是非常“低廉”的,而且英军将领对其军事建议大多充耳不闻。

由于盖洛韦在宾夕法尼亚为英军提供了许多便利,引起了爱国者的强烈不满。

1778年6月,英军军事失利后,盖洛韦不得不随军撤离宾夕法尼亚。

此后他来到了纽约,很快他便发现想要实现英美关系的调和,只得到殖民地人民的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得到英国民众的认可。

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1778年,盖洛韦出发到达英国宣传自己的政治建议,但他本人从来没有想到他再也无法回到殖民地。

«——【·结论·】——»

美国取得独立后,对多数的效忠派进行赦免,允许他们回国,但是盖洛韦却不在此列,他在战时的所作所为己经使他在美国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personanongrata)。

1779年至1788年的十年中,盖洛韦连续发表多篇文章,每一篇都直接或间接的对美国革命进行了讨论,其内容依然是呼吁英国人民支持镇压殖民地叛乱。

倡导英国与殖民地建立一个在宪法基础上的联盟关系,所以在签订《巴黎和约》和《美国宪法》前的一段时间里,盖洛韦一直努力宣传其英美联盟计划。

为了得到支持,盖洛韦努力说服英国民众和政府,“镇压殖民地叛乱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为了维护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必须要做的。”

在英国,盖洛韦的主张与在殖民地时期的建议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盖洛韦认为美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必然的,“它在任何国家发生都是不可思议的”。

美国革命并不是正义的,因为英国政府没有暴力镇压殖民地人民,他们可以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意志。

所以,在盖洛韦看来,爱国者叫嚣英王剥夺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完全是无稽之谈,殖民地独立过程中带给人民的痛苦比所谓的“镇压”更加明显。

英国的辉格党人将殖民地的抗议引入英国的政治是为了在政治斗争中博弈,“而不是真的相信英国政府镇压了殖民地人民”。

“不合理征税导致革命”这个原因在盖洛韦看来反而是最不重要的(现在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不合理征税是导致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殖民地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税收的改变是必然的,而且英国在殖民地的征税都用在殖民地的军事及官员津贴等方面。

每年都要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来补贴殖民地的支出,然而这些往往是普通的殖民地人民看不到的。

«——【·参考资料·】——»

孙洁琼:《美国革命与反效忠派立法》,《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66-73页。杨玉圣:《北美独立战争中美国人民与效忠派的斗争》,《中学历史》,1986年第4期,第35-38页。王晓春:《美国革命初期(1763-1775)效忠派与爱国者的政治文化之争》,《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9卷第3期,第92-100页。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历史研究》,2000年第04期,第73-87页。
0 阅读:0

探史纪闻天下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