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迭的真相,揭秘“武周篡唐”全过程

禾珯茬读历史 2024-06-06 02:16:44

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驾崩于洛阳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太子李显继承了皇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一、

武则天趁新皇李显守丧期间无法掌权,私下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运作,将皇权给完全架空。

守丧期满后,李显发现自己这个皇帝已经是个傀儡了,整个朝堂都被母亲把持着。

为了改变现状,李显就想学父亲高宗那样,找个帮手来一起对抗母亲武则天。很快,他就从认识的人中找到了一个,就是自己的岳父韦玄贞。

韦玄贞原本只是普州参军,芝麻绿豆的小官;李显亲政后,先是将他提拔为豫州刺史,这速度堪比坐火箭了。这还不算完,韦玄贞刺史位置还没坐热,李显就打算一步到位,升他为侍中(大唐宰相)直接步入最高权力机构。

李显这么干,其他人肯定不干的!

宰相兼托孤大臣裴炎首先就跳出来反对,这下子李显的自尊心就受不了了,感情自己这个皇帝就是个摆设,想任命个官员都得看别人的脸色。

越想越气,于是大怒说:“我都可以把天下让给韦玄贞,难道还吝惜一个宰相之职吗?”

这话一出,继位才55天的中宗李显就被武则天给废为庐陵王;废他的理由就是“大不孝”,天下是祖宗打下来的,你竟然想将天下送给外人,这种不孝的败家子,怎么还有脸坐在皇位上。

李显被废后,他的弟弟李旦被立为新皇;可怜这位新皇,一登基就被软禁起来,不仅权力比哥哥还小,而且连自由都没有。

自此,武则天正式步入乾刚独断的时代。

正当武则天沉浸在登上权力高峰的喜悦中,远在扬州的徐敬业却突然造反了。

徐敬业是大唐军神李绩的孙子。

光宅元年(684年),因看不惯武则天废除唐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把控朝堂,就在扬州起兵,自称大将军、扬州大都督,以勤王救国、支持中宗复位为名。

可惜,徐敬业既没有他爷爷李绩的军事才能,也没有李绩的威望,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

二、

徐敬业叛乱后,武则天就开始怀疑天下还有人想要造反,特别是那些李唐宗室们,对自己多有怨恨和不服,只是不敢当面表露出来罢了。

这些人都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像徐敬业那样突然爆炸。武则天想要称帝,就得先解决这些“炸弹”。

只是,这些人毕竟是李唐宗室,没有正当理由还真不好下手。既然没有理由,那就制造出理由来,这点难不倒武则天。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修建好明堂后,就召集李唐宗室聚集于东都洛阳,打算在洛水举行祭神仪式。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招一网打尽的狠招,李唐宗室自然也看出来了。

李贞等诸王就干脆破罐子破摔,以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宗室亲王之间就开始了串联,密谋一起起兵反武。

原本一切进展得很顺利,谁知道宗室里却出了个叛徒,将谋反之事告知了武则天。

情急之下,琅琊王李冲只能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于垂拱四年(688年)八月率先在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仓促举兵;很快,父亲越王李贞也被迫在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响应。

这样的结果几乎是确定的,琅琊王李冲起兵七日就被武则天给剿灭了,没多久越王李贞也兵败自杀。轰轰烈烈的两王举事,连一个月都撑不到就败了。

得到两王失败的消息后,武则天非常高兴。至于其他的李唐宗室,既然都主动送上门来了,哪有不收的道理。

于是,武则天就让酷吏周兴等人展开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及常乐公主等自杀,并且还牵扯出一大片宗室勋贵和朝堂重臣。就连宰相裴炎也被牵连,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这事还没完,为了能将反对者清除干净,武则天还大开告密之门鼓励臣民告密,重用酷吏来俊臣等人,放任酷吏残害忠良,李唐宗室也几乎被屠戮殆尽。

在高压恐怖的政策下,那些反对武则天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转入地下活动,再也没有人敢当面反对了。

三、

清除了异己后,武则天就开始了一系列政治运作,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壮大自己的权威,为即将到来的篡唐做好准备。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正月五日,武则天下旨在神都洛阳修建高祖、太宗、高宗三座祭庙,四时享祀礼仪,都与在长安的祭庙一样。这个操作没什么问题,重点是后面的操作。

又下旨修建崇先庙,以祭祀武氏祖考。

既然建庙,就得讨论规制问题;按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这是百代不易的规矩。武则天竟然示意亲信周悰建议将“崇先庙”设为七室,又将唐朝太庙减少为五室。

修建崇先庙,是武则天准备篡唐的政治操作。若武氏七庙,李氏减为五庙,那就是武氏为天子,李氏为诸侯了。

周悰的建议,就是武则天抛出的一次试探,她想看看还有多少人对李唐忠心。

结果很明显,民心还是向着李唐的,武则天自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下旨暂时放弃建庙。

四、

当然,一次失败并不会让武则天就此放弃!

第二年正月一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大祭。她身穿龙袍戴着皇冠,绅带插着大圭(皇帝才能使用的玉质手板),手里捧着镇圭。

这一身打扮也只有皇帝才能穿,身为太后的武则天却穿上了,还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按照礼仪,这种大祭的初献应该是皇帝,然而武则天却越过皇帝主持初献仪式,接着才是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

显然,武则天离皇帝位也就只差一个仪式而已。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赦天下,改用周朝历法;又以周朝姬姓皇室、汉朝刘氏皇室的后裔称为二王之后,舜、禹、成汤的后代为三恪,后周、隋朝的后嗣则如同列国。

改历法,又给前代帝王改封号,这都是开国君主才会做的事;武则天提前做了这些事,就是要像温水煮青蛙般,一步步把李唐给煮食了。

威望有了,权力也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剩下的就是称帝的合法性问题。

传统儒家教义是反对女人执政,所谓“牝鸡之晨”就是这个理。武则天翻遍了儒家典籍,也没有找到女人当皇帝的依据。

既然儒家没有,那就找其他的教派。

五、

载初元年(690年)七月,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撰《大云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

武则天看到这则奏报后非常满意,下旨将《大云经》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收藏此经,令全国各地的僧人到处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自此,佛教就在大唐开始兴盛起来,直到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佛教都得到大唐政府的极大支持和照顾。

有了佛教经典的正名,武则天称帝也算是名正言顺了,接下来就是登基前的祥瑞了。

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武则天命人不断地抛出祥瑞;那些善于拍马屁的人,也积极主动的为武则天制造祥瑞。

就如垂拱二年(686年),雍州的新丰县发生地震,由于地块往一处一挤压,就涌出一个土堆来。

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却被有心之人称作是祥瑞,这些人把土堆叫作庆山,也就是“吉庆之山”。

所以,新丰县马上被改名为庆山县。

六、

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派人在一块白色石头上凿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后又将紫色石头磨成粉末,混杂药物填在字里。

四月一日,武承嗣指使雍州人唐同泰向朝廷上表,声称这是在洛水找到的祥瑞。

武则天不是傻子,自然懂得其中的猫腻,不过此时的她就需要利用祥瑞来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便将这块石头命为“宝图”,又给唐同泰升了官。

此举就是在告诉世人,但凡有进献祥瑞的,她都不会亏待对方的。

很快,天空又出现了庆云的祥瑞,出现了彩云绕太阳的天象,叫作“庆云抱戴太阳”;这太阳就是武则天,彩云就是大唐子民。

陈子昂曾作《庆云章》来歌颂:“昆仑元气,实生庆云”,“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祥瑞有了,正名也有了,接下来就是劝进了!

武则天再怎么想当皇帝,也不能自己主动说出来,得是别人劝出来才行;并且劝的人要越多越好,这样才能表明武周是民心所向,自己是众望所归的。

七、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三日,一个七品侍御史傅游艺率数百关中百姓,请求武则天顺应天意民心,自己登基称帝。

不用说也知道,武则天肯定要上演“三请三让”的戏码的,所以这次她没有答应。但却将傅游艺从七品芝麻官官,一下子连升三级成为正五品的门下省给事中。

好家伙,原来当出头鸟还有这样的好处!

那些后知后觉的人,立马发动了第二轮大规模请愿活动。不出意外,武则天依然给拒绝了,但是好处依然没少给。

有了前两次的铺垫,这第三波的声势就更加浩大了。这次不仅有平民百姓参与,还有大批文武官员也加入到了请愿的行列,总人数达到了六万多人。

更重磅的是,皇帝李旦也自觉主动加入了请愿的队伍,坚决请求母亲当皇帝,自请降为皇嗣,同时还要求改姓武。

你没看错,大唐天子主动请求让位,这可不是禅位,退位后还能当太上皇;这可是让位,退位后还得接着当皇帝的儿子。

真不知道李世民和李治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的!

当然,武则天才不会管那么多!既然“三请三让”戏码做足,武则天也不再啰嗦和谦让了。

九月九日,武则天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一代女皇就此诞生了!

1 阅读:307

禾珯茬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