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血染黄河滩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06-13 21:04:59

清朝同治六年正月,原太平军将领赖文光率领东路捻军南入江苏,不料在扬州被清兵围困,形势危急万分。这天黄昏,扬州城北门突然洞开,从城内冲出两骑,向清营扑去。

马上的两人,一个是中年和尚,法号净空;另一个少年是他的徒弟林楠子。师徒二人奉赖文光将令,杀出清兵重围,去北方寻找西路捻军首领张宗禹求援…………

净空和尚出身少林寺,在当时,是国内数得着的武林高手。他在泰山脚下收了孤儿林楠子为徒弟,悉心传授武艺,林楠子刻苦好学,武功长进神速。

净空师徒二人,对清朝腐败政府勾结洋人,残酷欺压人民的行径十分不满,毅然弃庙到皖北,投在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的部将赖文光帐下,参加了“杀尽不平方太平”的义举。

赖文光对净空师徒非常器重,常派他们去打探军情。一次,师徒二人扮成樵夫,混进苏州城内,了解协助清廷镇压太平军的英国军官戈登统率的“常胜军”的情况。

戈登的“常胜军”在苏州城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净空师徒看在眼内,强压怒火,在城里转了一天。傍晚,他们正要出城,只见城门下一群人闹闹嚷嚷,二人上前观望。

只见一个英国军官正在调戏一个卖艺的年轻姑娘。那女子的父亲在一旁苦苦求饶,那些英国兵却歪眉斜眼地淫笑。周围的群众是敢怒而不敢言。

这个英国军官名叫格林,是戈登的保镖。此人武术极好,在苏州城内横行霸道。净空见格林越来越不象话,不禁怒火中烧,一个箭步跨进圈内。

净空扳住格林的肩膀,厉声喝道: “禽兽!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胡作非为!”格林正在得意忘形,没想到一个中国和尚竟然敢来作对,他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 “你的——要怎样?”

“我要管教你这个畜牲!”净空大吼一声,飞起一脚,踢在格林腿上。格林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觉腿骨已断, 剧痛钻心, “咕咚”一声坐在地上。净空的这一脚,是当时闻名的“金刚腿”。

格林的手下人见和尚厉害,拔腿就跑。林楠子见师父踢得痛快,一时兴起,挥手一扁担,又敲断了格林另一条腿。格林在地上惨叫,昔日威风全没有了。

林楠子还要再打,净空一把拦住道: “英雄不打倒地汉,给他留条命吧! ”那卖艺人父女俩早惊呆了,还在一旁发愣,净空忙喊他们快出城逃走。

净空回身指着格林,语豪气壮地说: “冤有头,债有主,我和尚名叫净空,这个是我徒弟林楠子,全是古黄河滩上人,有本事你日后找俺师徒算帐,不许祸害苏州百姓!”说罢扬长而去。

净空师徒就凭这身武艺,为太平军累建战功。太平军失败,他们随赖文光参加捻军。这次为了解救东路捻军,师徒俩突围后,日夜奔驰,辗转月余寻至直隶,才找到张 宗禹西捻驻地。

可是万万不曾想到,当他们见到张宗禹时,大帐里却供着赖文光的灵位!原来扬州已破,赖文光被俘遇害。净空师徒二人见了,放声大哭,张宗禹也在一旁陪着流泪。

当晚,净空师徒守着一盏孤灯,各自想着心事:林楠子暗自发誓,为赖文光报仇,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净空饱经沧桑,见捻军大势已去,便也心灰意冷,想隐遁世外,不见为净。

净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林楠子,楠子大惊道:“师父,大仇未报,你怎么…………”净空把手一挥,正色道:“我心如冷灰,退意已决,不必再说了!”

林楠子失声哭道: “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呢? ”净空抚慰说: “孩子,你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正当是为天下百姓杀恶伐暴之时。师父已近知命之年,再无雄心达到那个境界了。”

这时,天已四更,净空决意就走。他摘下七星宝剑赠予楠子,并拣几手死地后生的绝招,传给徒弟护身。然后他手提戒刀,背起行李,在林楠子陪送下,悄悄离开西捻军营地。

林不得离开师父,送了一程又一程,净空只好拦住他说: “孩子,师父再好,终不能跟你一生一世,你回营去,好自为之!”说罢,趁着夜色悄然而去。

自此,林楠子便随着西捻军,转战于直今声豫等广大地区。年方十八岁的少年英雄,怀报仇雪恨之心,每战总是冲锋在前,很快成为军中威震敌胆的骁将。

这年八月间,西捻军攻入山东,在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被清兵和英法联军包围。双方几十万兵马激战数日,林楠子更是骁勇异常。

捻军终因势孤力单,渐渐不支。将士们虽拚死血战,还是被清兵和联军冲散、分割、包围、逐个杀害了。

傍晚时分,捻军已所剩无几。林楠子的战马也累死了,他只身徒步杀上运河边。

这时,大堤里沿又冲出几十个埋伏着的清兵。河心里还停着一艘英国小炮舰,几门炮的炮口对着岸上,林楠子一见此情,料难生还,于是他握枪持剑,准备决一死战。

林楠子大叫一声,扑向清兵。他枪刺剑砍,东扎西劈,盘旋有风雨之声,进退有龙蛇之势。不一会,就杀死十几 个清兵。其余清兵惊恐万状,只是在圈外吆喝着。

正在这时,运河里炮舰上的英国指挥官,见清兵无用,不耐烦了,于是下令开炮。一发炮弹呼啸而来,把林楠子和周围的清兵都炸倒在地。

半夜里,林楠子被冷风吹醒。他神志朦胧,恍如隔世。他感到口干得厉害,腿上的伤口,疼得他无法动弹。他听见运河水拍岸的声响,便挣扎欠起身来,想顺坡滚下去喝水。

他终于滚到坡下,伤口疼得使他昏迷过去。正巧,芦 苇丛中停着一条渔船,老渔翁听到响声,过来把他背进船舱。

老渔翁见林楠子这身打扮,知道他是负伤的捻军将士,便精心护理他。幸亏楠子的腿伤只在皮肉,未损筋骨,因此,很快就痊愈了。

一个月以后,楠子已完全康复,向老人提出要走。老人知他的志向,也不强留,他烧了两尾运河鲤鱼,打来一壶酒为楠子饯行。

酒过三巡,老人掩杯问道: “楠子,你此一去志在万里,我确信无疑,只是不知这仇你打算怎样报法?”林楠子沉思说:“我想继续杀尽天下之不平,与官兵、洋人抗争到底!”

当下酒散,老渔翁弃船上岸,相送大堤之上。林楠子登高望远,壮怀激烈。他拱手辞别老人,决然登程而去。

林楠子只身飘忽天下,一年多时间,他除掉无数贪官污吏、豪门恶霸。每杀一个坏人,他就留下“剑南”二字,以免拖累他人。官府也悬巨赏,处处缉拿“剑南”。

林楠子渐渐感到,孤身除暴,对解救百姓困苦无济于事。他想找个地方安身,以传授武艺为名,积聚力量,再举义旗。这一天,他来到苏鲁皖三省交界的黄河故道岸边。

这里有个朱家村,村主朱明见林楠子武艺高强,年轻英俊,就招他入赘。从此,林楠子换姓改名叫朱偈,在朱家村一边教练一些子弟学武,一边苦读兵书,准备重新举义。

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青年的朱偈已成中年汉子,他教授出的一批批徒弟,都成了武林高手,名闻黄河故道。朱偈为了掌握天下局势,还常派徒弟北上京津,探听清朝军情。

这一天,朱偈的大徒弟周庆山途经一个北接济南,南通中原的小镇,在茶馆里听客商们议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残杀中国人民、焚掠国宝。周庆山义气填膺,真想亲自去杀杀洋鬼子解恨。

接着,一个客商谈到,英、法、德、俄、日等国武术拳师组成的“万国会”武术团,在黄河故道上的古榆镇设擂,为首的是英国拳师小格林,说是专来为三十多年前被中国和尚打伤的父亲报仇的。

周庆山曾听师父讲过此事,所以他立即向客商寻问:“当年的那位和尚出来打擂没有?”客商摇摇头说: “擂台已立了十多天,洋人口出狂言,辱骂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地方官府还派兵保护他们哩! ”

周庆山一股火直往外窜,他又问道: “十多天来就没人敢上擂台比武?”客商叹口气说: “打是打了,死伤不少。洋人都是高手,正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那小格林更是有真功呀!”

茶馆里议论纷纷。那客商高声嚷道: “我就不信咱中国没有能人,那和尚即便死了,还有他的徒子徒孙在,难道他们就不敢向洋人应战吗?”周庆山听了,真是坐立不安,浑身烦躁。

周庆山心急火燎地赶到古榆镇。这小镇在黄河故道下游一个河湾处,市井热闹非常。周庆山想赶快到擂台下看个究竟。

经过打听,果然是小格林为报伤父之仇,乘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之机,来中国寻找净空师徒出气。因格林记得净空说自己是黄河边上人,故万国会就在这地区立擂。又因万国会共有十八名拳师,故立擂十八天为期。

小格林在擂台上耀武扬威,狂叫:“现在已经是第十五天了,再过三天没人打下擂台,就算中国大大的输了…………哈哈,输了!”

周庆山强忍怒火,星夜赶回朱家村,去向师父报告这 个消息。

朱偈听罢周庆山之言,气得面色铁青,拍案而起,咬牙骂道:“好你格林,来得正好!”他立即吩咐周庆山连夜备马,赶赴古榆镇打擂。

消息象一阵风似地传到众徒弟耳中,他们纷纷前来,要求和师父前去打擂。朱偈沉吟片刻,说:“也罢,去五、七个人,但不宜多。”

不一会儿,朱家村南寨门大开,五、七个傲骨侠胆的炎黄子孙纵马而出,向着黄河故道下游方向,疾驰而去。

在万国会立擂的第十六天,古榆镇繁华的街道上,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朱偈师徒一溜人马的雄姿,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敬意。因为凡是中国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拳师来把洋人打下去。

古榆镇上的后生娃们迎着马头问道: “是打擂的吧?”“对! ” “好,我们送你等先去客栈住宿。”朱偈师徒被人们簇拥着来到傍河而开的一家最上等的悦来客店。

店主人是个须发花白的老翁,他亲自出门来接待打擂英雄,并吩咐店伙设酒饭盛情款待。

饭后,朱偈要庆山去结帐,店主拱手辞道: “壮士不知,自洋人来此立擂,镇上各家生意店面有约在先,凡是四方打擂英雄的食宿店家分文不取。只要能给中国人争口气,钱财如粪土何异!”

第二天,朱偈带着徒弟们在擂台前又看了一天。他想:净空师父若在世上,也早该闻风而至了。可是他已年老,虽有雄心也枉然,这洋人只能由我来对付,为我中华争气。

第三天,是擂期的最后一天。早饭前,朱偈召集徒弟们蹉商打败洋人的战术;在这同时,格林也在思索,这最后一天尚未见净空师徒露面,莫非他们胆怯或死了。

早饭后,朱偈师徒扎束停当,来到擂台下。今天观看打擂台的人比任何一天都多。

只见人层中间,一座一丈二尺高的擂台拔地而起,台口向北,约有四丈八尺宽,四丈八尺深,直对着古榆镇街口。台上屏风前排着刀枪架,这擂台原是个旧戏台。

最令朱偈师徒恼恨的是瓦檐前那排外国旗,风展旗角,猎猎有声,象是在向中国人示威似的,周庆山恨恨地对师父说: “等会打下擂台,我定先撕掉这些外国花旗!

朱偈师徒在人群中挤转了一圈,发现擂台周围有许多清兵保护,清兵手中的枪炮只是对付中国人的。故此,中国百姓既恨洋人武师歹毒,更恨清廷媚外无耻。

这时,一连八声炮响,只见万国会十八名武术师,排成一字长队,从台后东侧门出来。打头的就是那个十分魁梧慓悍的小格林。他们在台前亮个相,又从西侧门鱼贯而入。

百姓们用仇恨的目光直盯台上的洋人:只见他们几乎个个虎背熊腰,身强体壮,四肢和胸前肌肉象铁疙瘩似的隆起。朱偈暗暗称奇:这些洋人力大如牛,不可小视。

又是一通皮鼓擂响,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和一个翻译官模样的人走到前台,翻译官对着台下大叫: “今天是万国会立擂最后一天,愿打擂的快上台。这位是俄国武师……”

翻译官话没说完,台下早有人骂起来: “败类,洋奴才! ”朱偈心头一阵火起,只觉热血直往上冲。

朱偈正准备上台。猛听后边有人叫道: “请各位闪个 空!”朱偈扭头望去,只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在往前挤,几个后生苦苦哀求: “师父,你大病初好,怎能打擂?还是俺兄弟上去吧!”

老者并不理会,往后一摔手,直到擂台下左前角彩棚里标名挂号,然后纵身上了擂台。百姓们见有人打擂,立刻欢呼鼓噪起来。

俄国佬根本不把老者放在眼里,他挥动胳膊在台上横冲直撞;老者却手脚灵活,出手似流星,飞脚似闪电。两人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突然,俄国佬象猛虎扑羊似的向老者扑过来;老者侧 身闪过,反手一拳直捣对方右眼,那眼立时迸裂,溅出血来。

俄国佬惨叫一声,发狂似地猛冲过去,一把抓住老者腰带,老者大概是因为久病力亏,挣脱不了,被俄国佬举 过头顶,掼下擂台!

台下一时万众惊呼。说时迟那时快,朱偈和周庆山飞步上前,两人同时把老人接住,轻轻放在地上。周围立即发出一阵赞叹的声音。

这时,老者的大徒弟已跳上擂台,那俄国佬去后台包扎伤眼,换上一个日本武士与大徒弟交手。这后生功夫厚一实,他用“紧三招”很快就把日本武士击倒在台上,台下立刻欢呼雀跃。

一群洋人武师出来把日本武士抬进后台,剩下一个武术师直扑后生。朱偈心里一惊,怎么,他们要搞车轮战法!

但后生毫不胆怯,乘着锐气挥手迎了上去。新上来的洋人个头比后生高大得多,来势凶猛。后生因连战两人,力气渐渐不支。

朱偈看在眼里,他先到彩棚里挂了名号,折转身,飞身上了擂台,口里叫道:“后生莫慌!我接你来了!”

后生见有人接手,便抽身跳出圈外,纵身下了擂台;那洋人正要取胜,不想平地跳上一个中年汉子,气得他哇呀暴叫,使了个“推山填海”之势,想把朱偈逼下台去。

朱偈疾步闪开,只用三分力气趁势往前一推,洋人收脚不住,“咕咚”一声扑倒在台上。这一招叫“顺手牵羊”,使的是个巧劲。台下人齐声喝彩:这好汉出手见功,痛快!

洋人武师还想爬起来,朱偈跃上去探身一立掌,砍在他脖梗上。这一掌也有名色,叫“切面筋” ,只见洋人耸耸肩膀,蹬蹬小腿,再也爬不起来了。

格林从后台瞧见大惊失色:今天阵势不对,中国高手怎么接连出现?他忙让人把那受伤的同伙抬回来,又叫一个狗熊样的俄国武师出台。

气势汹汹的俄国武师在翻译陪同登上台来,朱偈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洋人回答: “我叫巴枯里。”朱偈一仰头说: “你只算个次等角色,快下去!让你们领班格林上来!”

巴枯里挥舞双手嚷叫:“不要口出狂言!你能赢了我,就算赢了我们俄罗斯大帝国!”朱偈“嘿嘿”一笑:“赢你一个俄国算不上什么本事,我要赢的是万国会! ”

格林在后台听得明白,顿时火冒三丈,一掀帘子跨到前台,那俄国武师只好退下去。朱偈一看这洋人身高体壮,心想不能硬拚,只可智取。

格林一耸肩膀,耀武扬威地问道: “喂!老头,是你要找我格林吗?”朱偈故意激他:“你——真是格林吗?”“对的!欧洲拳王——格林。怎么,没听说过?”

朱偈见格林傲气上来,决定继续激他,待他方寸一乱,就好对阵,便装成无所谓的样子说: "格林,我就是净空和尚的徒弟林楠子!当年你爹挨过我一扁担。今天你要怎样?”说罢,嘻嘻一笑。

格林一听,果然暴跳如雷: “好哇林楠子,我正要找你算帐!”说罢,冲手一拳打来,朱偈闪身躲过,听台下有人在喊: “徒儿,你只管放开手脚揍他,我净空和尚在此给你观擂!”

朱偈听到师父的声音,闪眼一望,果然是年已古稀的老和尚。他顿觉力量倍增,拉开架势,与格林交手起来。

朱偈采取的是一激二磨三还手的对策,以柔克刚。格林以为朱偈不敢还手,便猛打猛踢,结果弄得气喘吁吁。朱偈见时机已到,把格林引到台边,不料格林飞起一腿直朝朱偈肚腹踢来。

朱偈一个“金猴倒挂”,两只脚象生根似的盘住台角,这就是当年净空临别时传给他的死地后生的绝招。格林一腿踢空,收脚不及,朱偈趁势一脚,将格林踢下擂台去了。

“洋人败阵喽!咱们得胜啦!”台下数万百姓,正在欢呼,突然,擂台上大乱起来,万国会其余武师见格林败阵,急红了眼,纷纷从刀枪架上操起兵刃,直扑朱偈。

周庆山和随来的众师兄弟们都抽出武器跳上擂台,净空和尚也带着徒弟上来助战。一时间擂台上刀光剑影,杀成一堆。

洋武师抵挡不住,一个个扭头跳下擂台,中国勇士们也追下擂台。洋武师在中国百姓的怒骂声中,拳脚之下,非死即伤,侥幸保命的,也鼠窜而去。

净空领着朱偈等徒弟徒孙,扬眉吐气地挺立在擂台上 向欢呼的人群致意。周庆山等一些年轻人飞身跳上瓦檐,扯下那些小洋旗,撕碎撒到百姓脚下。

突然间,枪声大作,流弹横飞。台上台下的人一下子全懵了!原来,负责保护擂台的清兵见洋人打败,立即出来镇压中国群众。

朱偈见状,挺身而出,招呼台下百姓快快跑开。正在这时,几个清兵的枪口都对着他射出子弹。朱偈一个趔趄栽倒下去,他左右又有几个徒弟中弹牺牲。

徒弟们背起负伤的朱偈跳下擂台,净空和周庆山等在前开道。他们杀开一条血路,向黄河故道冲去。

当大家把朱偈抬上过河的木船时,朱偈只奄奄一息了。净空和尚把他抱在怀里,哽咽地喊道: “楠子,醒醒吧 ”朱偈喃喃地说: “师父……为中国人报仇…………”

3 阅读:158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