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部下张胜领兵七千偷袭昆明,李定国带兵火速回援昆明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2023-03-13 08:33:30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60

仗虽然打赢了,李定国和刘文秀却没有时间高兴。张胜带着七千精骑此时正在偷袭昆明的路上,昆明的局势还是个未知数。孙可望虽然战败跑了,这个时候也需要痛打落水狗,不能给他任何卷土重来的机会。

经过商量,李定国和刘文秀确定了各自的分工:刘文秀和白文选负责追击孙可望,争取把他捉拿归案,押回昆明,由皇帝亲自定罪;李定国负责带兵火速回援昆明。

且看张胜这边。

张胜和马宝带着七千精骑,沿着小路连续急行军了五天五夜,终于到达了昆明城下。孙可望对这支奇兵的定位是偷袭,张胜的部队如果沿路能够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最后突然兵临城下,拿下守备兵力本来就不多的昆明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可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马宝既然在出发之前就偷偷给李定国报了信,自然不可能让张胜的偷袭得逞。他跟随张胜出发以后,生怕昆明方面不知道有敌人偷袭,放松了防备,所以一路上故意多次派人放火,焚屋烧房,火光冲天。

好好的偷袭硬是被马宝搞成了明攻,张胜先生非常无语。可马宝又不是他的下属,俩人充其量算是平级的同事关系,张胜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马宝这么用心良苦,昆明城里的守军自然是心有灵犀,早早地关闭了各处城门,给张胜吃了个闭门羹。

城内有所防备的情况下,仅凭七千兵力就想强行破城,可能性就不大了。

不过张胜并没有打退堂鼓,因为他手里还有一张底牌。

这张底牌就是王尚礼。

张胜非常清楚地记得,出发之前国主亲口告诉过他,大军兵临昆明城下的时候,城里的王尚礼会打开城门响应的。

那就再等等吧,说不定王尚礼有什么事耽搁了。

张胜猜的没错,王尚礼确实被耽搁了,被皇帝和沐天波耽搁在了皇宫里。

张胜在城下左等右等,望眼欲穿,等来的不是王尚礼打开城门欢迎他,而是一张捷报,一张孙可望战败窜逃、李定国和刘文秀取得大胜的捷报。

说好的偷袭变成了明攻,内应王尚礼又始终不见踪影,手握十几万大军的国主孙可望败逃,李定国估计正在来收拾自己的路上……事态的发展与张胜原本的设想简直是南辕北辙。这一刻,张胜的内心是崩溃的。

看着此时欢呼雀跃的昆明城,张胜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犹豫了半天,他最终下了沿着原路撤回贵阳的命令。

沿着原路往回走,意味着在路上遭遇李定国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一个叫浑水塘的地方,张胜带领的偷袭昆明军遇到了李定国带领的回援昆明军。

出现这种场面,张胜并不觉得有多意外,碰不上李定国才奇怪呢。

大战既然不可避免,那就来吧,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

谁也没想到,两军刚一交锋,李定国的军队就被张胜的骑兵给冲了个七零八落,差点就撑不住了。

百战名将李定国居然被无名小卒张胜上了一课,这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很好理解。李定国的军队先是跟孙可望的十几万大军打了一仗,打完之后气都没来得及喘上一口,就开始朝昆明方向急行军。跑了这么远的路,再无缝衔接地接着跟敌人拼命,这种情况下还想打赢,除非李定国的士兵个个都是超人。

眼看就要逃出生天,张胜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见自己的后方传来了隆隆炮声。随后,一队骑兵朝着自己杀了多来,冲在最前面的,正是协助自己执行本次偷袭任务的马宝。

作为一个出色的卧底,马宝先生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撕下了伪装,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其实,我是一个好人。

回想起马宝之前种种不符合常理的举动,张胜终于选择了接受现实,他长叹一声:“马宝反矣!”

有了马宝的神助攻,李定国得以与他前后夹攻,原本一边倒的战场形势瞬间扭转,心慌意乱的张胜彻底丧失了斗志,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夺路而逃。

第二天,张胜逃到了沾益州(今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驻守此地的总兵李承爵原来是张胜的部将,听说老上级前来,李承爵表现得非常热情,带着部下亲自前来迎接。

看到老部下对自己如此热情,感受到人间温暖的张胜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绘声绘色地给李承爵讲述自己一路上的惊险经历。

说时迟那时快,李承爵的左右瞬间冲出了几个大汉,把张胜当场擒获。

张胜这才反应过来,敢情李承爵带着兵马过来,不是来迎接我的啊。

人间温暖瞬间变成了人间不值得,气急败坏的张胜朝着李承爵破口大骂:“你是我的部将,怎敢叛我?”

李承爵的回答可谓是掷地有声:“你连天子都敢反叛,我为何不敢叛你?”

随后,张胜被押送到昆明献俘,一刀砍了。

张胜被处死吓坏了孙可望的另一个死忠——王尚礼。他不想享受和张胜一样的待遇,选择了自尽。

同样是当卧底,白文选和马宝可以称得上是卧底届的翘楚,王尚礼就比较失败了,当卧底当的人尽皆知,还被提前扼杀了所有的歪脑筋,到最后也没能发挥任何作为卧底的价值。

事实上,王尚礼并不需要走这个极端。虽然他和张胜都是孙可望手中的棋子,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分析的话,他俩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张胜属于冥顽不灵的类型。兵临昆明城下,得知孙可望战败,他不投降;遭遇李定国的回援大军,他仍然不投降;马宝反戈一击,自己被前后夹击,败局已定,他还是不投降。这种人是根本不可能在思想上改造过来的。

王尚礼则不一样。

首先,由于李定国的提前防范和布置,王尚礼的所有兵马都被带去与孙可望作战了。换句话说,曲靖之战的胜利,王尚礼是有功劳的,虽然这并非他的本意,但是客观效果是存在的。

其次,他本人被永历皇帝召进宫后,虽然有反抗的想法,但是在欣赏过沐天波一通狂拽炫酷的流星锤表演之后,他就彻底服了,选择了乖乖听命。与张胜相比,王尚礼算是比较识时务的。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按说王尚礼的死应该算是畏罪自杀,死了也就死了。可永历皇帝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不仅安排人给王尚礼开了追悼会,还给他的家属发放了抚恤金。

1 阅读:23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简介:历史学爱好者,对西夏史和南明史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