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柳亚子被迫成婚,不料婚后幸福,晚年表白爱妻要与其同葬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6-05 09:04:59
前言:

柳亚子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诗人,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很高,毛主席也对他十分尊敬。

不仅在事业上具有非常大的成就,柳亚子与夫人郑佩宜的感情也令人羡慕。他们结婚五十余年,一直相敬如宾,最终相伴一生。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初这桩婚事柳亚子十分不满意,曾一度“抗婚”。

柳亚子(右一)和郑佩宜(右二)

提出择偶标准,希望找一个放足姑娘当太太

柳亚子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受家中教育影响,柳亚子从小饱读诗书,12岁就能背完《杜甫全集》,16岁时就已经看遍了自家书房中所有藏书。

1902年,柳亚子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中了秀才,足以表明其才华斐然。

时年,柳亚子正值婚配年纪,又听说他考上了秀才,当地各个家里有未出阁姑娘的都蜂拥而至想要提亲。

柳亚子年轻时期

柳亚子无心成亲,但他的父母却认为婚事已经可以张罗了,并有意与苏州五舅母家的外甥女结亲。柳亚子听后很不乐意,只是不敢当面反驳母亲,便决定采取迂回战术。

一次,柳亚子和表弟跟着母亲到苏州外祖母家做客。晚上,母亲与外祖母睡一间房,他和表弟睡一间,两间房中间只隔着一层木板,对面说话听得一清二楚。

每天晚上,柳亚子都会和表弟谈论文学政治、革命、人生观,但有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和表弟谈起了自己的择偶标准,表示自己以后要找一位放足的女子做太太。

柳亚子(前排右二)

当然,柳亚子谈起这些,是专门说给母亲听的。果然,之后母亲就放弃与五舅母家结亲,还保证会找个令他满意的好女子。

柳亚子没有想到,母亲的动作如此迅速,很快就相中了另一家的姑娘。

姑娘叫郑瑛,其父郑式如是丝绸镇盛泽的商会会长,思想开明,还在宅内创办了郑氏小学。郑式如有两儿一女,儿子都入了学,因郑瑛是个女儿,囿于旧俗,不能一同就读。不过学堂就在自家,郑瑛也学到了一些知识,粗通文墨,还懂一点儿英语。

柳亚子(中排左二)

唯一不足的是,郑瑛从小就缠了足,直到16岁时受到解放风潮的影响,才开始放足。

郑式如与柳亚子的叔父是多年的朋友,当听说柳亚子考中秀才后,当即表示愿意将自己女儿嫁过去。

柳亚子同意了这桩婚事,但他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送郑瑛去上海读书。郑式如满口答应,至于柳亚子提出的要求,他并没有当回事。

柳亚子全家福(郑佩宜二排中)

当时,柳亚子由于年龄尚小,事业未成,并不急于婚事。他决定先到上海谋生,等稳定下来后再结婚,因此他连未婚妻的面都没有见过。

不料,他这次到上海,却无意中找到了真正的意中人。

1906年,柳亚子到达上海,并在上海健行公学任教国文,之后又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与一起任教的陈陶遗成为了至交。

当时,柳亚子的徐姓姨表姐也在上海城东女学教书,姐弟两人经常聚会。一次,表姐来看望柳亚子,同时还带来了一位她的同学陆灵素。

经过聊天得知,陆灵素出身松江世家,书香门第,幼年时期父母给她订过婚,但后来未婚夫行为不检点,沾染嗜好,当尽了家财。

柳亚子

陆灵素有意与未婚夫退亲,但对方不答应,还扬言要抢婚。无奈之下,陆灵素只能远走他乡来到了上海,就连寒暑假都不敢回家。

柳亚子对陆灵素的经历深感同情,几次来往之后,他发现自己和陆灵素互相产生了爱意。但他自知自己是有婚约的人,便决定终止这段感情,结果,陆灵素却打算死心塌地跟随柳亚子,还写了一封信表明心意:“明知使君有妇,即为外室,亦所不辞。”

这下,柳亚子被彻底打动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忘了自己所追求的一夫一妻制的理想,于是,他决定向郑家解除婚约。

柳亚子

“抗婚”未果,反而成就美满姻缘

柳亚子决定与陆灵素在一起后,便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郑家与柳家已经把婚期都定了下来。

一筹莫展的柳亚子将心事说给了好友陈陶遗,他认为,陆灵素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伴侣,而家乡的未婚妻郑瑛,连面都没有见过,谁能保证她与自己是否适合呢?

陈陶遗乍一听,就明确表示不赞成柳亚子与郑瑛的婚事,他告诉好友自己会竭尽全力帮助他“抗婚”。

陈陶遗

于是,柳亚子在好友的帮助下决定写一封退婚书给郑家小姐,用双挂号寄到盛泽。之后,陈陶遗便让柳亚子藏到自己的老家松隐,心里想着,只要柳家找不到人,这桩婚事就不能成。

然而,郑家将信件扣了下来,并未让新娘知道,他们拿着信登门柳家共商计策。最终,柳家从表姐口中得知了柳亚子认识陆灵素的全部经过。

柳家人非常生气,对表姐一通数落之后,又向其施压,让她尽快将柳亚子寻回。

柳亚子一家

表姐受不了家族压力,只好到松隐找回柳亚子,后请了柳亚子最敬重的大姑母出面,这位大姑母颇有心计,先是收陆灵素为义女,又安排柳亚子到盛泽郑家小住,并与未婚妻郑瑛见面。

这一面不要紧,柳亚子突然发现,郑瑛并不是自己想得那样古板,她知书达礼、聪慧秀丽,他竟然与她有许多共同语言。

意识到这一点后,柳亚子也不再抗婚,最后婚礼如期举行。

柳亚子夫妇

结婚当天,全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参观这场“新奇”的婚姻。只见,新郎穿着长袍马褂,新娘不戴头面,不盖四方红巾,一袭红色衣裙,惊艳四座。

婚礼开始,一对新人同时向长辈三鞠躬,然后又互相三鞠躬,全程都没有实行跪拜之礼。这文明婚礼开了全县风气之先,人们争相观看,好不热闹。

婚后柳亚子为妻子取名为佩宜,从此,他们夫妇二人陷入了火热的新婚甜蜜中长达五十二年。在这携手共度的半个世纪中,他们夫妻二人几乎形影不离,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

柳亚子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子女

若晚年回忆起来,柳亚子估计会痴笑自己当年的抗婚行为,要不是他最后醒悟过来,恐怕就要失去这美满婚姻了。

郑佩宜的确为柳亚子良配,柳亚子性情爽直豪放,倔强且容易发脾气,而郑佩宜恰好相反,虽然为女流之辈,但胆大心细,总在柳亚子为难的时候助其一臂之力。

因此,在中国最动荡的时候,柳亚子几次被通缉,但每一次都能在郑佩宜的协助下逃脱魔掌。

柳亚子和毛主席

多年来,郑佩宜既要料理家务,又要支持柳亚子的革命事业,十分艰辛。柳亚子也心疼妻子的付出,1945年还为妻子撰写了一首七律。

其中,柳亚子将郑佩宜比作马克思的知心爱人燕妮,还写道“安稳双栖到凤池”想要在百年之后与妻子安葬在一块。由此就可以看出,郑佩宜在柳亚子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1958年,柳亚子去世,鉴于其对革命的事业,中央安排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停灵,并举行了公祭大会,后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柳亚子

然而,1962年郑佩宜去世后,她未能获允与柳亚子合葬,只能埋在八宝山人民公墓。直到2010年,柳亚子的后人向有关单位申请,提出让柳亚子夫妻二人合葬,才获得允准。

这一年,柳亚子与郑佩宜终于重聚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再续夫妻之缘了。

0 阅读:44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