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为何选择不告别

任性人生 2024-06-28 02:00:28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会选择做什么?

有人或许会列出一个愿望清单,在最后一天逐一打勾;有人或许会向身边的人一一告别,不留遗憾;也有人或许会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度过这最后的时光。

但假如我只剩下最后一天了,我大概率不会去和别人告别。

01、告别,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综艺节目有一期讨论“临终前要不要向身边人道别”的辩题,其中一位辩手的分享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外婆去世前,和每一个亲人单独进行了告别,告诉家人她很爱他们。然而,这样的告别却让家人更加悲痛,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彻底失去外婆了。

这位辩手的观点是:我们总以为道别是一种礼貌,但这种礼貌其实是最残酷的束缚。它让我们在临死前还要再确认一遍即将失去的痛苦,把生命最后一分钟变得更加漫长、更加煎熬。

对此,我深有同感。

在我看来,告别的本质就是“提醒”。提醒对方你即将离开,提醒你们的关系即将发生变化,提醒那些美好或痛苦的记忆将成为过去……

而这种提醒,对生者来说其实是一种折磨。

正如另一位辩手所说:“我们总是觉得,我们要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我们要好好地告别,好好地结束。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就让时间停在那个还没有变成不好的时候呢?”

02、不告别,是因为害怕

不过,虽然我支持不和他人告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能够坦然接受生命的终结。

实际上,我的选择更多是出于一种恐惧——我害怕和他人告别。

我害怕自己的情绪失控。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很容易陷入到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我担心一旦开始告别,自己会情绪崩溃,甚至会影响到他人的心情。

我害怕他人的反应。每个人对于死亡的态度都不同,有些人或许能够平静接受,而有些人则可能会陷入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中无法自拔。我害怕自己的告别会引起他人的负面情绪爆发,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我还害怕自己在告别时说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比如承诺来世再相见、或者表达对彼此关系的不满等。这些话可能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记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和痛苦。

与其冒这些风险去告别,我宁愿选择保持沉默。

03、不告别,也是一种和解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对“不告别”的理解也逐渐深入。我发现,除了出于恐惧之外,“不告别”其实也蕴含着一种更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不告别”其实是一种对生命无常性的尊重和接纳。正如书中所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既然生命本身就是孤独的旅程,那么我们又何必在意何时启程、何时抵达终点呢?既然终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死亡,那么早点到达和晚点到达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告别”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冲突和挣扎。这种冲突和挣扎会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绝望。而当我们选择不去告别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去接纳这个事实——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这种接纳的过程虽然痛苦万分,但它也是我们内心成长的重要契机。通过接纳自己的死亡,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短暂,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不告别”也是一种对他人负责的表现。正如上文所述,告别会给他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而当我们选择不去告别时,就意味着我们把决定权交给了对方——他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我们的离去。这种放手的做法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和信任。

“不告别”还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需要的不是喧嚣和纷扰的声音,而是一份宁静和平和的氛围。只有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执念和牵挂时,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这种平静和安宁正是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最需要的东西。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即将到来的一切——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无论是重生还是毁灭。

“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为何选择不告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个人情感的因素(如害怕情绪失控、担心影响他人等),也有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如尊重生命的无常性、接纳死亡的事实等)。但无论如何,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无论是选择告别还是选择沉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之负责。

0 阅读:0

任性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