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农夫与蛇”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为何执意轰炸南联盟?

雅旋谈社会 2023-06-11 13:58:0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93年的五角大楼,一个女人指着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的鼻子,大声叫嚷道

“你总是说我们美国有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但如果我们不去积极使用这支力量,那他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嚣张的女人,便是后来的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莱特

正是在她的积极推动下,北约于日后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入侵,并在战争中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为何冷战的最大胜利者美国,非要对濒临解体的南斯拉夫下死手?故事还要从这个女人开始讲起

犹太人奥尔布莱特

奥尔布莱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不过她本人的身份背景却相当复杂

她并非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是战后移民美国的捷克籍犹太裔,1937年,奥尔布莱特出生于布拉格

在她不到两岁的时候,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就强行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并开始新一轮的排犹行动

二战犹太人遗迹

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1939年3月25日,奥尔布莱特一家使用伪造的证件逃往南斯拉夫,并在当地人的帮助下,继续借道希腊前往英国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并没有想到,这一家被他们保护过的犹太人会在半个世纪后用“炸弹”回报他们,他们只是在山雨欲来的欧洲,秉持着正义救助了一家可怜的犹太人而已

我并不知道当初帮助过她们的塞尔维亚人,是否会后悔曾经救过这样一个小女孩,不过对于奥尔布莱特一家而言,出逃这个选择实在是无比正确

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之下,她们家族的其他25位成员全都死在了集中营里

等到二战结束后,这个幸运的犹太家庭又进入美国,靠着童年辗转流浪的经历,通晓多种语言的奥尔布莱特轻而易举地考入世界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国际关系大师布热津斯基

布热津斯基

布热津斯基后来成为了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他代表美国政府主导了中美建交,并利用中美在八十年代的事实同盟,极大地挤压了苏联的外交空间

美国能在1991年赢得冷战,布热津斯基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如此,在他隐退之后,美国政界对他的徒弟奥尔布莱特倍加期待,在他们看来已经进入美国权力核心的奥尔布莱特,将会继承布热津斯基的衣钵,继续巩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位曾经是战争难民的女人,在日后,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冷血的政客

冷血政客的高升之路

样一句话“当一个人爬上美国国务卿这个位置,那他的行为基本就和人类道德不沾边了”

这并非指责美国高官都是冷酷无情的机器,而是想表达这些位高权重的人,考虑事情都要从国家利益、而非人类道德出发

但即使如此,那些道德水准较高的官员,就算凡事都要以国家利益为先,也会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掺杂人类的温情,可是奥尔布莱特,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冷血政客

玛德琳·奥尔布莱特

1992年12月,刚刚上任的克林顿任命奥尔布莱特为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就在这个位置上,奥尔布莱特彻底展现出她冷血的一面

1994年,非洲国家卢旺达爆发内战,这次内战是几十年来该国民族冲突的最终结果,在此次事件中,胡图族军队对图西族进行了种族灭绝式的屠杀

短短三个月内,超百万人死于仇杀,两百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早在1948年,美国就在联合国带头签署了《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以避免二战后的世界中,再次出现类似于纳粹排犹的种族灭绝事件

因此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既有能力也有义务,干涉这桩非洲境内的反人类动乱

卢旺达大屠杀中的难民

然而当消息传到华盛顿之后,美国高官们却自始至终拒绝武装干涉卢旺达局势,美国人的理由很单纯,一年前联合国对索马里干预行动的失败,让克林顿政府在国内颜面尽失

而卢旺达又是一个籍籍无名的非洲小国,美国犯不上去趟这趟浑水

为了让自己的“不干涉”合法化,美国政府甚至表明不将发生在卢旺达的事件定义为“种族灭绝”,这样他们就能绕开1948年的公约,让自己心安理得的远离非洲人之间的仇杀

实际上美国政府做出这个决定,同此时身在联合国的奥尔布莱特不无关系,奥尔布莱特与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的关系非常差

克林顿与加利

这位埃及出身的联合国秘书长不仅同美国对着干,也同她本人对着干,加利在任内积极扩大联合国的影响力,这就和美国刚刚获得的世界霸权产生了直接冲突

正因为如此,加利多次在公开场合,直接指责代表美国的奥尔布莱特,最后,奥尔布莱特决定通过卢旺达,狠狠地打击一下这位不听话的秘书长

因为美国的袖手旁观,联合国在卢旺达事件中的无所作为,这一结果极大地削弱了这位秘书长的威信

虽然所有人都清楚,美国要为现状担负最大的责任,不过对奥尔布莱特来说,能做到这件事,就已经说明没有美国的支持,联合国就是一个空架子

而她的下一个目标,是直接将加利从联合国撵出去

布特罗斯·加利

1996年是选出新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年份,按照惯例,只完成一个任期的秘书长都会连任成功

奥尔布莱特在此时贯彻了她的强硬本色,她代表美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加利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同时美国将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使用否决权

在11月18日的投票中,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包括中俄英法在内的14国都赞同加利连任

而奥尔布莱特说到做到,她代表美国果断投出了反对票,坚决要求这位曾同美国霸权作对的秘书长滚出联合国

最终迫于美国的压力,加纳人科菲·安南接手了这个职位,加利成为至今为止唯一没能获得连任的联合国秘书长

就在加利黯然离开联合国的同时,1996年12月5日,克林顿宣布奥尔布莱特将接任美国国务卿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这位犹太女性最终通过把一位联合国秘书长拉下马,成功站到了美国“总理”的位置上

不过在这个位置上,她将同她背后的美国,掀起更大的波澜...

出兵肢解南联盟

几乎是在苏联解体的同一时间,巴尔干地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在一夜之间也面临崩溃

随着红色政权的式微,以往被长期压制的民族主义势力纷纷登场,1991年斯洛文尼亚率先宣布独立,这一事件拉开了长达十年的南斯拉夫内战的序幕

南斯拉夫内战本身虽因民族矛盾而起,不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自始至终都贯彻着将南斯拉夫尽可能拆碎的立场

对于美国而言,在雅尔塔协议中,除希腊以外的巴尔干地区,都被划分到苏联的势力范围当中,而苏联解体后,美国必须趁着俄罗斯尚未恢复元气,尽可能地瓜分其势力范围

1992年3月,在内部并未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波黑议会宣布波黑独立,因为此次独立没有获得波黑塞尔维亚族的认可,最终,南斯拉夫内战中最为血腥的波黑战争爆发

波黑战争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而言,他们非常希望看到南斯拉夫的分裂,因此在独立次月,美国便同欧洲各国一道承认了这个新生政权

可是波黑内部的塞尔维亚人虽然不占人数优势,却掌握着波黑军队中最强大的部分

因此在波黑战争初期,塞族武装很快控制了大半个波黑,美国当然不乐意见到战争将以他们支持的政府被推翻而结束,于是白宫开始讨论是否出兵巴尔干

此刻出现的,便是我们开头讲到的那一幕,在一阵争吵之后,鲍威尔被奥尔布莱特说服,美军开始积极介入南斯拉夫局势

在北约的空中打击下,波黑的塞族武装不得不于1995年向美国妥协,然而南斯拉夫内战到此远没有结束

就在波黑停战次年,前南斯拉夫领土最南端的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科索沃解放军”,试图效仿波黑,从塞尔维亚主导的南斯拉夫联盟中独立出来

科索沃战争

对于这种赤裸裸的分离行动,南联盟政府进行了果断并快速的镇压

然而这种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动,却遭到了美国领衔的北约的坚决反对,在美国的眼中,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的核心,也是西方在巴尔干地区最后的潜在对手

而此时,强硬冷血的奥尔布莱特已经成功升任美国国务卿

科索沃战争中,她直接面见美国总统克林顿,要求必须彻底教训一下不听话的米洛舍维奇,最终美国率领几乎全部北约盟国,展开了对南联盟为期78天的全面轰炸

这次轰炸几乎彻底摧毁了小小的南联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美军还利用B-2轰炸机直接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被美军轰炸的中国大使馆

据称在听闻中国大使馆被炸时,奥尔布莱特从睡梦中惊醒,并要求立即向中国方面解释情况,然而北约空袭因她而起,她也没有在第一时间代表美国政府向中国人民道歉

科索沃战争最终以南联盟的失败告终,自此以后,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丧失殆尽,奥尔布莱特带领美国,在后冷战时代赢下了又一个胜利

克林顿卸任之后,这个“聪明”的女人也离开了白宫,她是否会想起在她还是个婴儿时,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曾经在纳粹的屠刀下拯救了她们一家呢?

参考文献:

Sciolino, Elaine;Dukakis's Foreign Policy Adviser: Madeleine Jana Korbel Albright

Dobbs, Michael;Madeleine Albright: A twentieth-century odyssey.

吴寒月;《冷战后美国采取的干涉模式探究》

李文睿;《南联邦解体后塞尔维亚政治变革研究》

郭慧超;《从科索沃战争看铁托时代民族政策的失误及启示》

李宝宝;《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0 阅读:238
评论列表

雅旋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