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出家人在社会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咱一起伴读红楼 2024-05-29 09:26:41

张道士提亲碰了个软钉子。老太太跟老道士等于话不投机,王熙凤笑着转换话题进行补台。凤姐对张道士说。我们丫头的记名符你也不换去。记名符是旧时候迷信?父母担心小孩不好养活,把他寄养给寺庙的僧人或道观的道士。取义寄名于其名下,以求平安康健。富贵人家的孩子不会真去寺庙道观,和尚道士每年发记名符给小孩,保他平安。

张道士急忙说自己眼花,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大姐儿的符,还在佛前镇着。娘娘來作好事,没得给您送过去。张道士说着跑去大殿上,拿一个盘子,托出符来。凤姐开玩笑说你拿盘子来唬我一跳。倒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惹得众人哄然一笑。这话一箭双雕,既与眼前事实相关,又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既是笑话,又揭露张道士之流骗取布施赏银。只有凤姐敢讲,而且讲得出这种话。

一个贵少妇大庭广众之下主动跟道士打招呼,已经够出格的了,她居然跟张道士开玩笑。而且凤姐的语言句句到位,辛辣而又不失体统。比如说张道士不给大姐换记名符。还打发人去跟我要鹅黄缎子,不给又怕你老脸上过不去。这一句就不太好读,是你老,还是老脸?贾母说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意思是责备她不该开玩笑。凤姐笑道我们爷们儿之间没有关系。有了这句话,有关系也变没有了。凤姐讲得那么亲热,就像是跟自家的老人开玩笑,当然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论起来,张道士可不就是贾府自家老人。她说我们爷们儿,你老道不会跟晚辈过意不去吧。

张道士说我想将哥儿的玉请下来,给那些弟子们长长见识。贾母让宝玉摘下那玉来,放在盘内。张道士捧着躬身退了出去。

不一会就送回来,带来众人传道的法器三五十件作为敬贺之礼。这是张道士向道友和徒子徒孙炫耀他和贾府的关系密切,而这些人巴结他,给他捧场。原来他拿盘子是一举三用。给大姐儿送符;索通灵宝玉到徒子徒孙那里显摆;再用他装众人的敬贺之物。都是一些金的玉的,有事事如意,有岁岁平安,有三五十件。玉琢金镂、珠穿宝贯。贾母看了说你胡闹,他们出家人那来这样宝贝,这不能收。张道士说这是他们一点敬心。通过小道奉上,老太太如果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像是门下出身了。门下出身是说我也是贵族家庭出来的,尤其是跟贾府关系绝不一般。收下就是给我面子。等于是告诉他的弟子和手下,我结交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不收这些礼物就是不给张道士面子,不给他面子,就是不给贾府面子。他如此说贾母方命人接了。

宝玉笑道,我要这个也无用,散给穷人吧。贾母笑着表示赞同。这祖孙两个说上街去散给穷人。不能排除贾母是真心想要做好事,其实在宝玉贾母眼里,张道士这些东西,也没有什么特别稀罕之处。这就让张道士又处于尴尬的境地,他献给宝玉和贾母的金银器皿,人家看不上眼,要施舍给穷人做好事。张道士毕竟非同一般忙给合情合理地制止了。这些东西到底是法器。哥要舍给穷人行好事,何不就散钱给他们。

宝玉非常善良。清虚观打醮不是行善事吗?我把这些东西散给穷人,岂不是行善?张道士又忙拦道要舍穷人,何不就散钱与他们。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给穷人就算是糟蹋了。这是作者对那些神职人员的批判。他们只是假借慈善的名义为自己敛财,眼中根本没有穷人。他们根本不愿意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贾府到庙里打醮,就有人连猪羊都送来了。冯紫英家听见贾府打醮,连忙备了礼品送来。人家送礼,你要预备红包还礼。接着赵侍郎也有礼来了。接二连三地,听见贾府打醮,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来送礼的络绎不绝。虽然千辞万谢,也难以止住,反而越来越多。这个场面连贾母和王熙凤都没有料到,可见贾府在上层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接了礼迟早都是要还的,这无形中又为贾府增加了经济负担。《红楼梦》为我们解剖官场文化。不细读你就不能理解,《红楼梦》透彻地认识人与社会,只要是在有人的社会里,就会有类似的瓜葛与纠缠。这是当时的世道人情,表明贾家尚在兴盛之时。清虚观打醮写尽贾府的热闹,从而反衬败落时的悲凉。

贵妃的祖母亲自出面,就使得京城的达官贵人都被惊动了,预备上猪羊香烛茶食送礼,贾府在上层社会影响是很大的。曹雪芹写清虚观打醮,这么热闹,可以反衬后来败落时候的悲凉。

0 阅读:2

咱一起伴读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