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生育礼俗

晋堰聊历史 2023-05-26 07:33:12

在西周时期,由于父权制的逐步健全,父权制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王公大臣们对于孩子的出生,也是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繁琐。根据相关资料,在西周时期,祭天求子是一种普遍的习俗。贵族们供奉的是一种名为“高禖”的神明,又被称为“先禖”,负责人类的繁衍。据《周礼》所说,每年的仲春二月份,皇帝都会带着自己的皇后和妃子,到“高禖”的地宫去献祭,还会给后妃们发弓和箭。一些学者提出,“高禖”虽然外表看起来像一根石柱,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雄性生殖器官的标志,人们对其的崇拜和祭祀,其实是原始时代就已经存在的雄性生殖器官崇拜的继续。而王赐给妃子们的弓,箭矢,则是为了让她们生个儿子。

皇后和妃子怀孕后,应该找个日子,对还在娘胎里的孩子进行教育,这在古代被称为“胎教”。其详细礼仪为:皇后从妊娠七个月(妃嫔三个月)到分娩之前几个月住在专门为她准备的房间里太师、太宰、太师等官员,手握兵刃,按照品级,守在大门两侧,守在大殿内外。在此过程中,如果皇后请太师弹奏一些不雅的曲子,他也会推说“没有练习”或者“不熟悉”,不会弹奏。皇后若要吃不符礼仪的东西,太宰不能答应。从生产月份的第一天起,这个女人必须一个人生活,一直到她的宝宝出生。在此过程中,她的老公每日都会送来问候她的生活用品和身体情况。怀孕的妇女要到分娩的时候,由她的丈夫来探望。小孩生下来以后,如果是个男孩儿,就要在大门左侧挂一把木头做的弓箭,叫做“弧”。象征着这个少年长大后能够用弓和箭保护自己的家园。如果是女子,那么在大门的右侧,就会挂上一块佩巾,就像是现代的丝巾,被称为“帨”。代表着她长大后,要努力做一个家庭主妇。

《诗经·小雅·斯干》中有云:若有男婴,则置其于被中,为其披衣,取其璋与其嬉戏,此名为“弄璋”。璋,是一种珍贵的“玉”。在西周时期,文武百官见到王侯,都要用这个作为礼。让一个男孩玩璋,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官员。此礼习俗一直沿用至今。唐代大臣李林甫在给人写信祝贺降生的时候,把“弄璋”错了,把“弄獐”错了。狍子是一个很小的名字。本是恭贺之言,可这一次,他写错了,就成了在骂人。所以,李林甫有个“弄獐宰相”的绰号。如果是个女儿,则将她放在地上,永包被包裹起来,用“瓦”当她的玩具,叫做“弄瓦”。这是为了让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织布。

初生婴儿三日后,要进行“接子”仪式。根据出生人的性别和身份,特定的礼仪和仪式也会有所不同。《礼记·内则》中有一条规定,皇帝的儿子降生时,要举行“接子”的仪式,就是用牛羊猪来献祭。大夫的大儿子用少牢,也就是用羊群和猪群作祭品。士的长子要用一只猪,庶人的长子要用一只小猪。如果不是长子,那么仪式的标准就会降低一个档次。如果是男子,则需要进行一场射箭仪式,以一张木弓向四面八方射去,寓意男子志向远大。这初生的婴儿,若是成了皇帝的皇储,就在京城的城南,有一次射的仪式。如果是一国之主的儿子,则会被占卜出来的人抬到自己的房间门口,然后被弓箭手给他行礼。如果是女子,那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至于养育孩子,如果是一国之主,就会用卦象,挑选一名士的妻子和一名大夫的小妾来乳养孩子。甚至,他还会在皇宫中,挑选一间单独的房间,用来照顾孩子。要选择性情温和、善良慈惠、谨慎寡言的女性作为他的老师、慈母和保母,其他的人在没有事情的情况下,都不要去那里,以确保他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婴儿三个月大的时候,要占卜一个吉日,给婴儿剪头发,取名字。在理发的时候,不管男女,都不能把所有的长发都剃光,只留下一小部分,这就是所谓的“鬌(duǒ)”。至于那一头长发,则是根据婴儿的性别而定。留发有很多种样式。有的男婴,则是头上没有修剪过的毛发,看起来就像是有角兽的幼崽,所以才叫“角”。女婴的头上有两根竖着的头发,两根竖着,看起来就像是一根马须,所以这个名字就叫“羁”,又叫“午达”。也可能是男孩的头在左,女孩的头在右。

理发结束,接下来就是取名仪式了。参加仪式的人必须清晨起床,洗漱一番,换好衣服,然后根据皇帝的“太牢”、“诸侯的“小牢”,“大夫的“牛”,“士特豚”,为皇帝的“牛群”,“牛群”。她的丈夫走进厢房,站在大厅东侧的台阶上,面向西方。他老婆带着孩子出了屋,站在东边的屋檐下。爸爸拿起孩子的右手,为孩子起了名字。孩子的教师在给孩子起名之后,要将孩子的名字告诉家里的每一个女人。孩子的爸爸将自己的姓名报给了“宰”(相当于后来的“总管”),再由“宰”转达给家里的每一个男人,再写上“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生”,并将其保存起来。宰就把孩子的生辰八字,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报告给闾史。闾史将其记录成两种文件,一种保存在闾家,以备存档,一种提交给州。县令将这份奏折上告州公,并将奏折保存在州衙门的档案中。

1 阅读:5

晋堰聊历史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