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则天非杀王皇后,你看不杀的后果,会有多么悲惨?

禾珯茬读历史 2024-05-15 01:23:12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李治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原配王皇后废黜,跟萧淑妃一起囚禁在禁宫别院中。

七天以后,李治就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争斗多年的“废王立武”事件,最终以李治和武则天的胜利告终。

一、

原本王皇后和萧淑妃以为,自己将在冷宫终老一生了,但是她们还是低估了武则天。

没过多久,武则天就派人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各打一百棍,一直打到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后,还不满足;接着又让人将她俩的手足砍断,然后投入酒缸中折磨数日后,二人才痛苦地死去。

这残忍的程度,并不亚于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武则天到底有何冤仇,为何要如此残忍地对待王皇后和萧淑妃呢?事情还得从唐太宗驾崩那年说起。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驾崩在钟南山的翠微宫。按照惯例,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都要入长安的感业寺为尼,武则天入宫十二年并未生下一儿半女,也就难逃当尼姑的命了。

武则天是那种认命的人吗?显然不是的!

当她还是武才人时,因一直得不到李世民的宠幸,就将机会放在未来皇帝李治身上,宁愿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跟李治好上。

可见,武则天不是那种甘于平庸之人。你让她青灯古佛伴一生,那还不如直接让她去死。她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就私下给李治写了一首叫《如意娘》的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大意是:我想你想得快发疯了,已经憔悴到把红的都看成绿的地步。如果你不相信,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红裙吧,那上面都已经洒满了我思念你的眼泪。

或许是这首诗起作用了,在李世民周年忌日那天,李治以祭奠的名义选择去感业寺进香,两人就这样重逢了。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两人的重逢:“武氏泣,上亦潸然”,有种苦命鸳鸯久别重逢的味道,那画面别提有多感人。

二、

感业寺的事很快就传到了王皇后的耳朵里,此时她正被萧淑妃搞得很头疼。王皇后是李世民为李治亲自选的正室,因为一直无子嗣而受到李治的冷落。

萧淑妃前后替李治生了一男两女,因此得到李治的宠幸。李治还将其儿子李素节封为雍王,这下子王皇后的危机感就更强烈了。

这雍王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按照惯例,雍王一般只封给皇后生的儿子,不会封给妃嫔生的儿子。李治这么搞,明显是有要进一步提升萧淑妃地位的心思,这让王皇后心里非常不安。

当王皇后得知了感业寺那一幕时,心中立马就有了满算,她想要借武则天来打压萧淑妃。毕竟,萧淑妃是名门望族,而武则天只是小门小户的,且还是先皇的嫔妃,拿捏起来肯定比萧淑妃容易。

她一边悄悄派人让武则天把头发留起来,一边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

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便迫不及待地将武则天接入宫中。入宫后,没多久就生下儿子李弘,自此母凭子贵、恩宠更甚了。

武则天也没有让王皇后失望,迅速就打败了萧淑妃获得李治的恩宠,一跃从宫女升为二品昭仪。

当然,这不是武则天想要的终点,仅仅是人生新的起点而已。

王皇后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招“驱虎吞狼”之计,最后竟然将自己也给坑进去了。

三、

李治登基后,发现自己成了傀儡皇帝。朝堂被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集团把持住,李治处处受到掣肘。为了扳倒长孙无忌集团、夺回大权,李治选择从后宫下手,拿王皇后开刀。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一员,跟长孙无忌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宰相柳奭是她的舅舅。除掉王皇后就是扳倒宰相柳奭,进而剪除掉长孙无忌集团的重要羽翼。

想要完成这些事,李治需要有盟友。

武则天一入宫就展现出超强的政治手腕,直接扳倒了萧淑妃,将王皇后逼入绝境;这让李治眼前一亮,自己的爱妃竟然还有如此手段,找外人还不如找枕边人可靠。武则天跟李治不仅成了恩爱夫妻,还成了休戚与共的盟友。

这样的两人组合,一旦想要办谁,谁就得倒霉。

永徽五年(654年)六月,李治以行“厌胜之术”为由,想要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结果却受到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极力反对。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军方代表李绩就站了出来,明确表态支持李治,他对皇帝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等于是给皇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皇帝自己绝对不会跟长孙无忌穿一条裤子的。

在当时,李治和武则天最怕的还是军方。如果军方和长孙无忌等的态度一致,那么一旦皇帝执意要废王立武,这些人就可以搞一次政变把皇帝换掉。

而如果军方站在皇帝一边的话,长孙无忌等人都是文官,没有武力的支持,顶多就是在朝堂闹一闹,很难成事的。

当李绩这么一表态,皇帝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废王立武”这事就成了。

四、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唐高宗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

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后,就羁押在禁宫别院里,相当于被打入冷宫了。

这冷宫是啥样的呢?四周没有窗户,大门被锁死,只留一个送食物的小窗口。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解决,也没侍女伺候着。

事情发展到此地步,两人虽然被羁押、生存环境恶劣,但至少没有性命之忧。

然而,李治的一次神操作立马要了两人的命!

就在两人被废后的一个多月,李治突然旧情复燃,想起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好来,于是就私下跑到两人羁押的别院。

当他见到两人被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顿时心生怜悯,对着小窗户问道:“皇后、淑妃,你们还好吗?”

这不是废话吗!在这样的环境下,正常人怎么可能会好。

不过王皇后却非常人,她听到李治的话后,哭泣地说:“妾等已经沦为宫婢了,哪里还有这样的尊称呢!”

你看这回答多有名门望族的范。

如此只是上面那句,或许王皇后的命运还不至于那么惨,真正让她遭受悲惨下场的是,她后面说的这句话。

“陛下如果还记得往日情分,还愿意让妾等重见天日,就把此院命名为回心院吧。”

听到这句话,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此情此景,和感业寺中武则天与李治相见的场面,是何等相似。

那时,武则天也是泪流满面地拉住李治说:如果您还念及昔日情分,让我回到您身边,我愿一辈子伺候您。”

一样的情景,只不过换了主人公。后来李治就真的把武则天接回宫了。

五、

可以想象,当武则天得知这件事时,内心得有多么愤怒和恐惧!

她是绝对不会让“感业寺的戏码”再来一遍的。

当时武则天的全部依靠就是丈夫李治,这些和她争夺丈夫的女人,不仅仅是情敌、政敌,甚至是要她命的敌人。

她这皇后宝座还未坐稳,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对自己都还不信服,自己的丈夫又要旧情复燃。想想王、萧两人失宠被废的下场,想想原太子李忠因王皇后被废掉下场,武则天打死都要保住皇后的宝座。

所以,她要将这些可能都扼杀在摇篮中,只要王皇后和萧淑妃一死,李治自然不会再有其他想法了。

为了说服李治杀掉两人,武则天强忍着愤怒对李治说:“陛下,我们刚刚取得一点小胜,不论是前朝还是后宫一切都还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再起波澜。您这样轻率表态要放了两人,那之前跟随我们的人会想?我们的敌人又会怎么想?”

武则天从政治角度给李治分析了利弊,将两人捆绑成一个利益集团。李治虽然多情,但在利益面前还是比较果决定。

于是,就让武则天全权处理两人。

那么,武则天得到这个执行权后会怎么做呢?李治肯定想不到,武则天会对两人那么狠。

武则天下令把王、萧二人各打一百大板,打得皮开肉绽。打完后再令人砍去两人手足,扔到酒缸里去了,还美其名曰“令二妪骨醉”。

你们俩不是在做重获自由的没梦吗?那就让你们醉到骨头里去。

折磨多日后,王皇后和萧淑妃才在痛苦中死去,年仅二十多岁。

六、

武则天此举不仅除掉了心头之患,还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从此后宫再也无人敢跟武皇后争宠了。

历来后宫的争宠斗争都是表象,前朝的残酷斗争才是核心。

如果王皇后和萧淑妃不死,就有重新获得恩宠的可能,到时凭借背后家族的势力,武则天无论如何都是斗不过的。

王皇后代表的是世家望族的太原王氏,萧淑妃代表的兰陵萧氏。李治宠爱萧淑妃,就是故意要挑动萧淑妃和王皇后宫斗,以此来分化关陇集团的势力。

武则天的出现,让王、萧二人放下仇怨结成一党,这让李治分化意图落空,萧淑妃也因此立刻就失宠了。

李治之所以立武则天为后,用她来对抗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主要还是因为武则天背后的势力弱;父亲只是个暴发户商人,社会地位不高;父亲死后,武则天跟娘家的关系又闹僵了,自然不会有外戚干政的隐患。

更何况,武则天还是伺候过先帝的才人。宠幸时,对武则天来说这是一条优势;被抛弃时,这就是一条要命的罪名。

有这么多把柄在手,李治用起武则天来,就非常放心。

试想一下,一个敢在老爹眼皮子底下睡小妈的人,怎么可能会是真的“懦弱”呢!这样的人无情起来,可是连亲舅舅一家都灭门的,更何况是一个女人。

正因为如此,武则天才要牢牢抱住李治这颗大树不放。此时的武则天还没有跟李治叫板的资格,失去李治的恩宠,王皇后和萧淑妃就是前车之鉴。

七、

后来,武则天那么卖力地替李治打理朝政,一方面是要牢牢把握住恩宠,另一方面也是在积累自己的势力。

哪天李治不要她了,她好歹还有一博的能力。

到了晚年,李治发现武则天已经有威胁到李唐江山的迹象,可惜他已经没有废后的能力;只能自我安慰一下,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女人能当皇帝的,这江山必然还得是自己儿子的。

直到李治驾崩,武则天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再也不用担心“王萧二人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1 阅读:36

禾珯茬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