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何双标?拒绝含转基因的中国螺蛳粉,却要美国转基因大豆

继宁聊财经 2024-06-06 12:43:10

都21世纪了,还有很多网友对美国、欧盟诸国的双标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是选择性遗忘。举个例子:有网友在南生“原因是啥呢?我国转基因大豆、玉米种子销售,遭遇低潮”一文中留言道:

去年6月份,媒体爆出:德国从中国进口的螺蛳粉被海关查出Bt63转基因成分而受到重罚,拒绝入境;到了9月份,保加利亚通报,从中国出口的米线中检出多种抗虫转基因成分,也拒绝入境。

然后这些网友就断定:欧盟是拒绝转基因的,并因此痛批南生文章中提到的“欧盟是全球转基因农作物重要消费市场”的言论。

这种逻辑非常奇葩,他们都懒到连检索信息的能力都没有了吗?

目前,欧盟批准食用和饲用的转基因作物有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等,范围很广。以转基因大豆为例:2021年欧盟进口的大豆中“转基因大豆数量约为1500万吨,占比80%至90%左右”。

以德国为例,2019年至2023年间进口的大豆数量在320-390万吨区间波动。美国是德国大豆进口首要渠道,而美国出口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巴西也是德国大豆进口重要渠道,巴西大豆也是转基因的。

还有转基因玉米。2022年,欧盟进口了979.0万吨转基因玉米,主要来源渠道是巴西、加拿大、美国、阿根廷,他们都是全球转基因玉米核心出口商。

早在1998年的时候,欧盟就在试种转基因农作物。在2016年的时候,欧盟就批准:允许进口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种子。在此之前,欧盟每年进口了数千万吨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多看点新闻就会明白,美欧都喜欢对中国搞双标,例如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他们大肆宣扬中国产能过剩论,但他们同时又说:若中国的企业把工厂设置在美国、欧盟或其他国家,那就不算产能过剩了。

其次,还有一个消息:我国先正达集团集团研发的转基因玉米、油菜已销往欧盟多个国家了,且深受好评——欧盟委员会表示目前给予的有效期为10年。

这就和刚才提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一样,美欧一方面在进口,一方面又在打压中国的相关产业。若这个产业是美国的,就不会受到他们的歧视,若这个产业是中国的,获得一点成绩后,迎来的就是抑制、限制、贸易保护主义……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究竟如何,南生不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毕竟我不是科学家嘛。建议大家和南生一样持观望态度,买食用油尽量选择非转基因的。

但这并不代表欧盟诸国不接纳转基因农作物,也不代表我国不需要发展转基因技术——这是两个不同的逻辑。转基因技术是双刃剑,用的好造福社会,用的不好牺牲人类健康。这把剑,我国也需要掌控。

我们还需要充分领会美欧双标艺术,不要被稀碎的信息冲昏头脑。换个思路:若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生产和研发大国,不是美国,而是中国。那欧盟一定会站在美国身边,全力批评我国。

但现实却是:转基因技术美国第一,我国仅仅是跟随。即便这样,欧盟在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的时候,也偶尔搞搞中国。这就是双标,可惜很多眼睛不好的网友,装作看不见,悲哀啊!

我们应欢迎美国、欧盟给我们测试转基因食品

美国是当今世界转基因食品生产、消费的核心大国,欧盟也是全球转基因食品消费的重要市场。虽然还有部分欧洲国家“只是允许进口转基因农作物,自己还未放开种植政策”,但美国在给他们压力。

这个压力,若是来自中国,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欧洲会暴跳如雷。但现实却是美国在极力推动欧洲各国消费、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很多欧洲国家已妥协了,有些经济体对食品成分不要求硬性标注。

这就是欧洲、美国居民的悲哀!没有硬性要求食品包装中“是否出现转基因成分”,呈现的结果就是:大量老百姓美欧在糊里糊涂地在消费转基因食品。

反观我国,在这方面就更加严谨和科学了!目前开始推广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食品包装中若含有转基因成分需要注明。从而给了老百姓的选择权,南生目前的态度是观望,就是不选择!

同时希望国家权威部门强化转基因食品的科普内容,公布实验结果。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人们对不熟悉、未知事物的担忧是正常,而且也是必然的。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和分享!

0 阅读:0

继宁聊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