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员工被裁后,拿了60万赔偿,把上海房子卖了回老家躺平了

春日慢说 2024-05-13 02:59:19

最近几年,中年危机愈演愈烈后,网络上也衍生出一个火热话题:那些35岁以上的中年人都去哪了?

确实,这个问题让人好奇不已,企业都想要新鲜的活力,把35岁以上的人都辞掉。

于是便有了上述那个问题,大家都好奇35岁以上的人都去哪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各路网友的经历中可以窥见一二。

网上,有个网友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他说,自己有个校友,之前被甲骨文裁了,拿了五六十万的赔偿金。

接着,这个校友就把上海的房子卖了,带着这些钱直接回到了老家,开启了躺平生活。

在此期间,还顺便结了个婚,生了个孩子。

大概是躺平久了腻了,后来老家有优惠政策,这人就凭借优惠政策开了一家小软件公司,一年收入也有几十万。

但没想到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大环境不好,这人又开始躺平了。

这个回答正好就是在一个“40岁以上中年人失业都干嘛去了”的话题下。

这个回答虽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从中可以窥探到一二。

35岁,一个很尴尬的年纪,从经济来说,大部分没达到财务自由,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还在温饱线挣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所以失业后,很少有人可以真的躺平,除非工作时待遇很好,积累下了丰厚的资本,比如网上说的校友那样,裁员赔偿都拿了五六十万,那在职时工资更高,并且上海还有一套房子。

整体下来手里的资本不会少,才有回老家躺平的机会。

但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的好机会的,更多的35岁+失业人员,既找不到工作机会,也没有躺平的资本。

所以,大部分35岁+失业的人群,生活都比较艰难。

这个年纪,虽然有工作经验,但是出去找工作总免不了要被嫌弃年纪大,家里又有无尽的生活压力,是真正的中年危机。

这话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大部分人的现状。

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忧。

中年危机这种事,从某种程度也是可以化解的。

之所以是危机,是因为相比于以前的生活,失业后达不到以前的标准,所以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危机。

如果,这时候转换下心态,把这个过程看成是人生必经之路,或许就能找到解决之道。

比如像上述网友讲的那样,如果这个年纪失业,手里又有好的机会和资本,可以选择去创业,成为选择别人的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本,最重要的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接受现状。

很多人在这个时段焦虑,无非是达不到预期。

比如,以前月薪2万,失业后不肯接受降薪,以前在大厂,失业后不肯去小厂,依然一副高姿态。

这才是焦虑的真正根源。

所以,解决危机、度过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时认清现状,然后做出调整,跳出原有束缚。

焦虑本身不是焦虑事情本身,是欲望和现实不匹配。

0 阅读:0

春日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