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爱好者的误区:你真的懂中医吗?

青山共风雨 2024-06-08 08:44:34

先前有感而发,写就一篇劝解文章。此文一经发表,便引发诸多反响,不同平台上的反馈更是大相径庭。许多反馈与我想要表达的观点南辕北辙。加之我欲通过此文阐释毛爷爷的部分哲学思想,使得这篇本就不伦不类的文章愈发显得奇怪。评论区内咒骂声与肯定声此起彼伏,宛如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也罢,我想,应当将事情的原委解释清楚。让我们重回原点,看看我究竟经历了何事,心中所想究竟为何。

我有一位朋友,痴迷于各种中医调理,报了许多课堂班。一日,她前来找我,只见面容消瘦,浑身无力。我仔细查看,发现她虚实夹杂,存在诸多问题,如水湿、淤血等,皆是长期积累所致,且身体有所耗损。我问她究竟发生了何事。她告诉我,此前她便感觉身体不适。曾多次前往医院,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她患有肩膀疼痛、乳腺结节,还伴有脾胃虚弱等症状。再过不久,宫颈更是重度糜烂。于是,她开始每日在网上浏览各种视频。网络大数据真是奇妙无比,它能够根据用户的搜索记录和浏览习惯,将用户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很快,她的喜好和身体健康问题便被数据平台探知得透彻无比。各种中医话题推送而来。她一看,心中甚是欢喜!这下可好!都是来自各方的神医。自己的病,有救了。于是,她开始认真学习起来。她越学习,系统推送得越卖力。渐渐地,系统为她推荐了许多网红名医。起初,她还不太相信。随着推荐次数的增多,她便选了一位粉丝数量最多的名医。此人梳着道士发髻,身着道士装扮。视频内容不是品茶,就是谈论医术。其仙风道骨,神采非凡。每个视频都在谈论《伤寒论》的起源。

朋友静心思索一番,恍然大悟道:“众多人士常言道,道士,道士,笑而不语,得道者推辞说道,医道乃是雕虫小技,自己所追求的是道家真言道义,医术只是自身所摒弃的一指流沙罢了”。朋友一听,顿感言之有理。立即递上一个大红包,请道士为其分析病情。道士询问了个大概,言之凿凿地告诉朋友:“你这乃是阳虚之证,你看世间万物皆具阳气,你浑身乏力,自然畏寒怕冷,这显然是阳气不足所致啊。”朋友暗自思忖,似乎这理由有些道理。得,烦请开方子吧。道士略微沉吟片刻,奋笔疾书开了一个理中汤的方子,每味药的剂量都是 30 克,还着重添加了 30 克黄芪。道士斩钉截铁地说道,按照方子服药便是。朋友欣然领命而去,当日便去抓药。服药一剂后,当晚嘴巴就肿胀了起来。朋友心想,这可能是心理作用在作祟。继续坚持看看吧。于是又熬到了晚上,一到晚上,胃部又开始疼痛,胃酸往上涌动,连吃饭都难以下咽了。直到准备就寝时,才发现最为严重的事情,那就是根本无法入眠。事情到了这一步,朋友寻思着,是不是药用得太重了。她于是赶忙联系了那个道士。道士经过一番思索,宽慰她说道:“不碍事的,这仅仅是排毒反应而已。而且你在网上提供的病情情况并不全面,对我产生了误导。这样吧,再给你换个方子,定然药到病除。”道士大笔一挥,之前的方子全部取消,着重添加了 40 克吴茱萸。相较于之后的结果,有些人或许早有预料。没错,据朋友描述,用完药后嘴上像要喷出火来一般。我听完这个事情,深感无奈,只能劝她,你的胃阴本就不足,如此运用这些不对症的药物,犹如火上浇油。倘若血液没有因此被灼伤,即使未出现溃疡,已经可以说是得益于上天的恩赐了。至于宫颈糜烂,也只能是愈发严重了。临别时,我送给她了一些真心话:“你万事还是要沉稳一些为好。这行当虚实相间,内情错综复杂。那些学艺不精的大有人在,别看有些人吹嘘得厉害,事实上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罢了。”

这朋友不过是个例子,若只是他,我倒真没兴致动笔。只是后来遇到诸多孩子的状况,才让我萌生出写此文的冲动。一日忙碌过后,又是一位亲戚的朋友联系到我。加微信后,满心疑惑地向我咨询小孩之事。我能察觉到她所经历的一切。一番询问,才大致了解了事情原委。仍是个令人忧心的宝宝,家中视为珍宝,含在嘴里怕化了。幼时挑食,不爱进食,身形瘦弱。后来不知怎的,染上了感冒。这位家长着实负责,当时身在外地,便寻了当地的三甲医院。几位儿科中医,郑重其事地开了不少药方。我拿来一看,嗯,四平八稳,对症下药,症状皆准,辩得很是到位。我问道,喝了有效吗?有效,可还是咳嗽,怕热,总觉得好不了。哦,我为她细细分析缘由。孩子气血不足,阴虚,清热只是治标,后续需补补根本,便大功告成了。然而,她又拿出另一张方子。于是,灾难拉开了帷幕。与之前如出一辙,她也是个中医爱好者,喜欢闲暇时刷刷火神派,学学倪海厦。也不管自己对寒热有无吃透。旋即便自我顿悟出一套中医哲学——阳至关重要。孩子如此瘦弱,怎能一味清热呢?人一旦心生疑虑,便草木皆兵。这些宝妈一旦起疑,那洞察力,可不比曹操逊色。于是她看什么都觉得不对劲。一摸孩子手脚,果不其然,手脚冰凉。这下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是阳虚啊!

平日里,她在看视频时,偶然瞥见一个自称是倪海厦弟子的人。此人的理念,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那人还为她开出了方子——柴胡桂枝汤加味。接下来的事情,正如我所料。我打断了她的描述,询问孩子是否喝了之后开始烦躁,无法入睡。她满脸诧异,好奇我是如何知晓的。我内心一阵苦笑,暗自想到,我又何尝不是曾经的受害者呢。然而,我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故作严肃地告诉她,孩子事后很可能会喘。她更加惊讶了,我的判断竟然全部命中。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又一个糟蹋孩子的家长啊。

于是,我与她进行了语音通话。开头我便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孩子手脚冷,那他的背部冷吗?”她回答道:“背上热得出汗。”我反问她:“既然背上热得出汗,如果孩子虚寒,那么背上的热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她愣了半天,没有说话。就这样,我像往常遇到这种情况一样,给她解释了孩子的身体机理。当然,生活还要继续,事情也得解决。我告诉了她一些应对方法,让她赶紧为孩子清热,清除体内的积痰,否则对孩子不利。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她断断续续地联系我,不是孩子鼻子冒血,就是晚上头上冒汗。每次,她还都犹犹豫豫地问,这个药有没有副作用,会不会太寒了,对孩子的阳气有损伤?我心中一阵无奈,无数次地跟她解释,有些高热郁积在体内,比寒更可怕,甚至可能导致急性白血病。有时候,我真想把整盒药都扔到她家孩子的碗里。

终于,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家人的劝说下,她带着孩子去了附近的一家诊所,那里有一位年长的中医。老中医一摸脉,果断让他们去医院拍片子。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肺炎。

全家人都愤怒不已,宝妈则倍感委屈。首次尝试便以失败告终,估计这辈子都难以在家中树立起对中医的信任了。后来,经过两天的清热治疗,孩子的热度稍有下降。她仍不死心,问了我一句:“真的要挂水吗?”此事暂且告一段落。我想问,这样的庸医,你们难道从未遇到过吗?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