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傅家明选择“遗体捐赠”,连骨灰都不剩一把?

花煜寒 2024-06-23 23:27:36

黄亦玫与傅家敏的爱情,是她人生中四段爱情中相对来说“最正常”的一段爱情。

虽然这样一段爱情,在黄亦玫刻意完成心中的执念,而让傅家明提早离开了所有人,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段相对于其他三段爱情更显真实的爱情。

可就是这样一段正常的爱情,却因为傅家明的一个决定,将所有本该充满凄美的故事,引到了一个极其具有争议的问题上来。

这个问题,就是傅家明爬山爬到一半后,在本该是欢声笑语的状态下,说出了自己决定在死后做“遗体捐赠”的决定。

也许是为了进一步推广“遗体捐赠”,或向公众倡导“遗体捐赠”,甚至黄亦玫也紧随傅家明的脚步,选择了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遗体捐赠者”。

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也本该是一件值得倡导与值得被肯定的事,可是却因为需要借此增加故事的悲情色彩,让“遗体捐赠”在所有观众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一层无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阴影。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那就是“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

首先来看“器官捐献”,这是一种可分为“活体器官捐赠”与“死者器官捐赠”的捐献行为。

虽然这种捐赠也有赠予学术或医疗机构用作研究用途的情况,但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多以将特定的器官捐赠给有需要的病人。

与“器官捐献”只摘取部分器官不同,傅家明与黄亦玫所签署的是“遗体捐献”协议。

虽然这种协议也可能会包含“器官捐献”的功能与作用,但通常来说,这种将整个身体做“遗体捐献”后的用途,大多都会被用于教育或研究机构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医学教育或研究机构,会有“大体老师”和“大体老师”这一类称呼的原因。

因为正是有了像傅家明与黄亦玫这样的人存在,才能让更多的学子精进自己的医术,才能让更多科员工作者研发出救死扶伤的新技术。

与“器官捐献”这种直接性的小范围救死扶伤的捐献方式不同,傅家明与黄亦玫的“遗体捐献”更像是一种没有直接效果的大范围拯救世界。

不可否认《玫瑰的故事》的这一波操作,确实是让人没有想到的,因为能在电视剧中提及这种捐赠方式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

虽然这一切都是值得被肯定的,可却因为傅家敏的一句“我连个看你的地方都没有”而彻底破功,因为黄亦玫的一句“你连骨灰都不给留一把”而彻底破功。

难道说当一个人做出“遗体捐献”这样一个值得被所有人肯定的决定后,真如黄亦敏和傅家敏说的那样,他们最终连傅家明的一把灰都留不下吗?

或许事实并非如此,或许真相并非像《玫瑰的故事》所讲的这般残酷无情,或许无论是“器官捐献”还是“遗体捐献”都能为逝者家属留下一把可以承载回忆的“骨灰”呢。

除去只需摘除部分可被用来进行移植的“器官捐献”之外,即便是像《玫瑰的故事》中提到的整个遗体都捐献给科研或教育机构,也并不是对这一具遗体进行无限制长时间的科研或教育使用。

即便是有着卓越的冷冻或冷藏技术,也法让傅家明或黄亦玫成为科研或教育机构的镇馆之宝永世不得离开。

所以说无论是傅家明还是黄亦玫,当他们的遗体不再具有科研或教育上的使用价值后,无论是当初接受他们捐赠的机构,还是使用或利用他们遗体的构构,都有义务将他们的遗体进行火化处理。

而火化之后的骨灰,无论是从法律法规上来说,还是从人情道德上来讲,都有义务把这些将遗体贡献给研究与教育的骨灰,送还给他们的家属与亲人。

可《玫瑰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他讲述了一个即将逝去生命的最后光辉,却向生者展现出最黑暗的一面。

作为需要承受逝去者所有伤痛的活人,他们不仅要忍受亲人逝去的孤独与哀伤,甚至还要承受连死者一把骨灰都无法得到的暴击。

可现实真如傅家敏与黄亦玫所讲的这样吗?《玫瑰的故事》是否该对针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更为详细与明确的解释呢?

对于完全不了解“遗体捐献”的普通人来说,难道他们最终真如《玫瑰的故事》所讲的那样“连骨灰都不给留一把”吗?

关于《玫瑰的故事》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1

花煜寒

简介:一起品百味人生,百味情感 剧评 影评 书评 动漫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