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大结局,所有男人都欠黄亦玫的,是高明,还是拙劣

花煜寒 2024-06-26 22:54:25

当黄亦玫骑上傅家明留给她的摩托车,在秋日群山环抱的大路上飞驰而去时。

当大结局用摘自(实际上更像是凌乱的“拼凑”)沃尔特·惠特曼《大路之歌》片段作为所有一切的结束时。

或许我终于明白了为何《玫瑰的故事》一路走来,我很难写出如《去有风的地方》那般平和与推崇的剧评了。

很多人知道沃尔特·惠特曼这位诗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他穷尽一生编写的诗集《草叶集》。

而被誉为“自由诗之父”的沃尔特·惠特曼,虽然是文坛重要甚至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却也因其代表作《草叶集》中许多大胆的描述而颇具争议。

从某种角度来说,《玫瑰的故事》中的黄亦玫,多少与这位兼有“超验主义”与“现实主义”二者文风的沃尔特·惠特曼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这段位于《玫瑰的故事》结尾处,多少有些“拼凑”嫌疑的摘录,也从某种角度为这个故事、为黄亦玫这个角色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定性。

与常见于媒体或影视剧的“大女主”形象不同,黄亦玫这个角色在许多价值观上都让人惊愕之处。

或许这许多的价值观单独拿出一个来看,可以彰显一位时代女性的自主意识,可将如此之多的价值观集中在一个女人身上,则会让人产生迷惑与无法理解之感。

黄亦玫的“美”,在于她爱情观上的敢爱敢恨,也在于面对爱情的她从不拖泥带水,更在于她努力践行着有始有终的爱情逻辑。

即便是一段如昙花一现般短暂的爱情,即便这段爱情注定会以痛苦与无果而告终。

都无法阻止她去用心体验这段爱情,也没有人能阻止她当爱情走到终点后,让自己抛开所有专心投入到下段爱情之中。

正如沃尔特·惠特曼穷尽玫瑰用诗歌如此浪漫的载体,去描绘那些即便是今天也无法被所有人接受的事情一样。

《玫瑰的故事》最后这段摘自《大路之歌》的片段,或许是黄亦玫本身自我人设的体现,又或是旁人对这个女人的一种人格投射。

因为黄亦玫是一个从小便不怎么在乎世俗怎么她的女孩,一个可以一次又一次跳进爱情的漩涡,却又能一次又一次爬出爱情这个陷阱的女人。

初尝爱情滋味的黄亦玫,因为庄国栋的不尊重与不理解,果断放弃了这段在她看来不可能幸福的爱情。

因为庄国栋在事业与自己之间选择了前者,她开始用歇斯底里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与备受折磨。

看到这样的黄亦玫,又有几个会选择站在庄国栋这一边呢,可又有几人能品出这本不该是庄国栋欠黄亦玫的,也不该是庄国栋愧疚和忘不了黄亦玫的梦魇。

仓促走进婚姻这座“坟墓”的黄亦玫,借助方协文精明的算计与婆婆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仅成功爬出了这座“坟墓”,更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成功找回自我的典范女性。

因为方协文为了让这个女孩成为自己的妻子,不止一次的向她与岳母说谎,更让庄国栋成为了自己一生都无法摆脱的噩梦。

黄亦玫终于等到了最佳时机,方协文不仅站在了风口之上,更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大老板,所以不会再有人在乎方协文和她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黄亦玫毅然决然要陪着音乐才子傅家明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时,她得到了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与肯定,甚至得到了来自旁观者的唏嘘与同情。

因为是傅家明将无辜的黄亦玫再一次拖进了爱情的漩涡,却没有在他定时吃药时想起自己或许无法陪着她走到终老。

于是不会再有人会去细品经历过一段爱情和一段婚姻的黄亦玫,一个从不会因为女儿而焦虑的母亲,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完全被傅家明所征服的。

甚至是最后与何西这段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的爱情,都是以学成归来的何西不联系黄亦玫作为终结。

当黄亦玫看着从自己身边走过却完全无视自己的何西时,她是否真会想起当初他送给自己“铁玫瑰”时的含情脉脉呢?

因为何西的无视与再不联络,让黄亦玫有了引用沃尔特·惠特曼《大路之歌》之歌的底气与机会,也让她有了重新踏上爱情之路的勇气。

当我想起庄爸爸对儿子庄国栋说道:你欠玫瑰的,傅家明替你还了。

或许才真正明白黄亦玫是一个从不亏欠任何男人的女人,而几乎所有与她有过羁绊的男人,都在有形或无形当中亏欠了她一些什么。

甚至是结婚后还对她恋恋不忘的周士辉,也因为当初决定悔婚追求黄亦玫,从而让她丢掉了在建筑院实习的机会。

可这样人物设定、这样的故事情节,究竟是高明还是拙劣呢?是否会如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那般成为时至今日依旧争议不断的著名诗集呢?

关于《玫瑰的故事》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37

花煜寒

简介:一起品百味人生,百味情感 剧评 影评 书评 动漫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