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最差市场环境,小米如何练就内功?

商业科技场 2024-06-13 10:00:11

撰文|王长胜

2022年对小米集团来讲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宏观经济下行,全球通胀加剧,汇率大幅波动,加之全球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各行各业都经历了巨大的冲击,消费需求遭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手机行业来讲,更是经历了从芯片的短缺到芯片过剩的供求的快速的逆转,整个行业不同的水位快速的上升,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冲击都体现在消费电子及手机大盘的表现上。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大盘同比下滑12%,也是近9年的一个最低的点,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14%至3亿台以下,也是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可以说,对于小米而言,经历了创立以来“最差的市场环境”,但是,小米在2022年,各项业务依然保持了非常强的韧性。

3月24日,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2022年实现总收入人民币28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85亿元,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人民币31亿元,全年研发支出达人民币160亿元,5年研发复合增长率达到38.4%。研发人员占比进一步扩大至占员工总数的近50%。

高端化与全球化双丰收

宏观环境和消费需求收缩的压力,逼迫手机厂商纷纷发力向上探索,高端化之战愈演愈烈。这也是竞争的必然阶段,当规模增长乏力之时,便转向高质量增长,追求更健康的利润结构。

小米似乎早早预料到了今天的战局,所以,从2020年开始,小米集团就开启了高端化探索之路。三年之间,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最终都转化为方法论,实现了对高端化探索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成为小米的新产品理念,做到了高端产品无短板。

尤其在2022年下半年,小米和徕卡展开了战略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影像战略的升级,第一次提出“超越人眼、感知人心”的影像理念。厚积薄发,半年内之内,小米连续密集发布了三代高端产品。

7月,发布小米12S Ultra,成为一个全年影像最巅峰的产品;8月,发布小米第二个折叠屏,小米MIX fold2。这两代产品的京东平台好评率分别达到98.5%和99.6%,超出iPhone14系列的京东好评率。另外小米MIX fold2的京东天猫累计PSI(产品情感指数)达到93.83,在6000+价位段排名第一,超过其他安卓厂商的高端机型。

12月,小米重磅推出高端旗舰机小米13系列,再将高端进展推向新的高潮。Xiaomi13系列发布次周及以后,截至2023年1月12日,在京东平台上的好评率超过99%。

2022年的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市场人民币3千元-4千元价格段拿到了市场份额的第一名。2023年1月份的数据显示,小米在4千元-5千元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安卓的第一名。Xiaomi13系列发布后,小米连续七周在国内4千元-6千元价格段的安卓市场中销量第一。2022年,小米品牌的忠诚度超过了50%,这是在安卓里面也是第一名的。

蓄势三年,一朝爆发。在高端市场,小米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高端化战略的超预期推进,也助推了小米盈利能力的提升。财报显示,2022年Q4小米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同比增长超过14%,全年智能手机ASP达1111元,创下历史新高。

小米扛过了寒冬,除了功不可没的高端化之外,境外市场的纵深推进也收效颇丰,守住了行业第三的位置。

2022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第三,全球市占率为12.8%,达1.5亿台,智能手机ASP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全年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672亿元。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五。全球用户规模也持续增长,财报显示,2022年12月,小米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82亿,同比增长14.4%。

在公认最难的全球品牌高地欧洲市场,小米市场占有率做到了21%,全球前三。其中,在西班牙小米获得了市场的第一名,在意大利是第二名,德国和法国是第三名。卢伟冰介绍说,“欧洲市场是一个运营商占主导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竞争的态势,前三名的壁垒是非常高的,因为第四名可能是5%以内,所以我们在欧洲市场是非常非常好的位置。小米的全球化是从2014年开始发展,2022年我们75%的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来自于我们的境外市场。”

坚持技术为本,不吝研发投入

面对全球宏观环境波动的2022年,小米凭借超强的战略执行定力和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经受住了内外部多重考验,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能够实现这一切,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那就是对于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坚决践行技术为本。

古语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寒冬中,小米苦练内功。

关于这一点,外界或多或少对小米或者说对手机行业是有一些误解的,认为智能手机行业已经难言创新,只要营销好就够了。实则不然,小米之所以能够寒冬中做最强逆行者,离不开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2022全年小米研发投入16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小米员工中研发人员的占比也在逐年提升,截至2022年12月,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增至近50%。同时,小米在全球获得了3万件的专利,覆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财报媒体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我们预计2022年-2026年这五年时间里面,我们的总研发投入会超过1千亿人民币。”对于一家综合毛利率不到20%的企业来说,这一投入力度实属不小。

小米很清楚,要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技术实力是最底层的保障,小米甚至将“技术为本”列为集团的“三大铁律”之一,可见重视程度。小米还在财报中明确,未来五年总研发投入预计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坚定投资未来。

2023年1月4日,2022年小米百万美金技术大奖颁布,作为小米公司最高水平的技术大奖,这已经是第四届了。小米举办这一比赛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低头钻研的工程师走到台前,成为最耀眼的明星,要让工程师的技术、成果被更多人看到,赢得小米百万美金技术大奖也成为了小米工程师的奋斗目标。此次比赛,在众多实力强劲的决赛圈选手中,“小米x徕卡影像”项目凭借在创新性、领先性和业务影响力的突出表现,荣获2022年小米百万美金技术大奖。

雷军表示,此次获得一等奖的“小米x徕卡影像”项目不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行业影响力上,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助力小米13系列开启移动影像新华章,为三年的高端化探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技术为本是小米永不更改的铁律,工程师文化是小米基因里的底色。小米所有技术成绩的背后,是小米工程师文化的薪火相传,是小米16000多名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也是小米十年如一日的持续坚决投入正在不断开花结果。

如果说“技术为本”是小米第一铁律,那么“做最酷的产品”就是小米的第二铁律。这两个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也难做出最酷的产品。

外界总是好奇于小米总是能推出一些新鲜的产品形态和功能,做前沿技术的探索。比如早前的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后来的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再到近期推出的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你说它有用吗?好像也没啥用,但是,就是这种“无用之用”反倒显示出小米向前探索的欲望和努力。

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无论是来自于危机感驱动还是来自于进取心驱动,这种“无用之用”的创新探索,都应该得到掌声和尊敬。这让我联想到另一个映像——仰望星空。

其他:小米汽车与组织调整

关于小米汽车,外界颇为关注,可惜财报中可披露的信息不是很多。财报透露,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正如期推进,2022年费用投入达人民币31亿元,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2300人。小米表示,维持智能电动汽车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的目标不变。

另外,还有一个与财报不直接相关,但也很重要的信息是小米管理层调整。

2023年1月4日,雷军发布内部信宣布,集团举行正式晋升任命仪式,晋升卢伟冰为集团总裁,同时晋升王晓雁、屈恒和马骥为集团副总裁。

雷军称,这是2023开年集团的第一件大事,也是集团发展、治理史上的重要时刻。他写道,2023年对于小米而言,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的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集团正处于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雷军认为,这一年小米的关键词是“稳健推进,蓄势待发”,要更具勇气、更有耐心、更具长远全局视角,不断夯实基础、构建强化体系能力,为未来5-10年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并为未来2-3年的新一轮爆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1月30日,雷军再发内部信,宣布将设立两个关键的集团治理委员会——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

经营治理委员会由小米相关的集团高管、事业部的负责人、以及营销体系战区负责人组成,共12人,雷军任主任,卢伟冰任副主任。该委员会负责集团的业务战略、规划、预算、执行,以及日常的业务管理。人力资源委员会则主要负责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以及重大组织结构的调整、和高级干部的任免,组成成员共7人。

雷军在信中表示,这项决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兼顾未来业务的反应速度和体系建设。

两个委员会的成立,在将小米的内部协同和决策效率提升到了新的专业化管理阶段的同时,也预示着小米已经步入另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扛过了寒冬,苦练了内功,春天不远了,该出征了。

0 阅读:0

商业科技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