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继续降?央行又发话了

老房说南京地产 2024-06-06 08:38:08

南京房贷利率,还会继续降?

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官微推文,明确江苏省下调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并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并强调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继517央行新政后,南京首付比例已执行首套1.5成、二套2.5成;公积金贷款利率首套2.85%,二套3.325%;

商业性贷款利率首套普遍执行3.25%、少量银行已降至3.2%,二套3.75%。而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推文则意味着,南京商贷利率还将继续探底为买房人减负。

南京首套房贷利率最低降至3.2%

5月底,锐评君曾对南京多家银行进行摸底,首套房贷利率普遍执行3.25%、最低3.2%,二套执行3.75%,且大有继续下调的趋势。

今年以来,南京首套房利率已做多次调整。

1月,南京首套房贷利率已执行LPR-30BP政策,利率从4.0%下调至3.9%;

2月,央行宣布5年期以上LPR从4.2%下调至3.95%,南京首套房贷利率随之降至3.65%(LPR-30BP);

5月初,首套房贷利率再次下调20个基点,最低执行3.45%;

5.17日央行新政之后,南京已取消首套及二套商业性房贷利率下限,首套房贷利率普遍执行3.2%(LPR-70BP),二套随之松动。

南京首套房利率从4.0%降到3.25%,二套从4.5%降到3.75%,仅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

我们以贷款200万,等额本息、30年还清为例,来算一笔账:

首套4.0%,需支付143.73万利息,月均还款9548.31元;

首套3.25%,需支付113.35万利息,月均还款8704.13元,每月可省844.18元支出。

二套4.5%,需支付164.81万利息,月均还款10133.71元。

二套3.75%,需支付133.44万利息,月均还款9262.31元,每月可省871.4元支出。

也就是说相比年初,现在买房可省下一大笔置业资金。

存量房贷款利率会调整吗?

除新房利率外,存量房利率是否会随之调整也令许多人关注。

去年9月25日,存量房贷款利率已正式下调至LPR或LPR-20BP,但在新房利率不断下调的刺激下,存量房业主也坐不住了。

有网友在南京官方网站留言咨询:南京存量房贷款利率是否会有调整?

目前官方暂未回复,南京各银行也暂未传出相关信息。

就在今天,深圳三部门正式回应:存量房利率执行原政策。2024年5月29日之前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执行当时深圳利率下限政策。

因此基本可以推测,存量房利率短期内暂无调整。

按照央行发布的相关要求,今年存量房利率已按1月1日或贷款的发放日的当天LPR,再次进行了调整。

因此就算近期存量房利率暂无调整计划,在今年LPR大降的基础上,存量房业主相比往年每月也少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近期不少“爆料”称,南京建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推出存量房贷可以申请“先息后本”的业务。(以银行实际操作为准)

指还款前期的一定时间内,贷款人只需偿还利息、不付本金。但申请后,每月本金还款金额将会增加,因此后期还贷压力较大,只适合短期内有还款压力的贷款人。

虽诸多“猜测”未曾实施,不过在新房首付、利率不断下调的刺激下,不排除存量房政策调整的可能性。

新政刺激下的南京楼市

4月份以来,南京房地产市场迎来一系列政策支持,既有公积金、商贷利率下调的金融端利好,也有买房即落户、房票安置、“以旧换新”的政策端加持,旨在大力去库存,盘活市场。

从最新去化数据来看,新政带来的积极影响非常明显。

2023-2024年南京新房逐周认购、成交量情况

来源: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单位:套

新房方面,南京楼市5月新房认购3966套,环比上月(2770套)上涨43.2%。

上周(5.27-6.2),南京全市新房认购877套(不含高淳、溧水),环比上涨37.2%;成交480套,环比基本持平。517新政出台以来,南京新房日均认购量持续超100套,环比涨幅明显。

2023-2024年南京二手住宅成交量价情况

来源: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单位:套、元/㎡

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份,南京全市二手房成交8561套(含高淳、溧水),环比下滑16%;二手房成交均价为24179元/㎡,环比也小幅下滑1.6%。

但从成交走势来看,虽成交量有小幅回落,但整体与“金三”数据持平,处于相对高位;同时,5月利好频出,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中下旬带看、成交量以及成交价都有所回调。

政策利好频出、市场数据可观,双重刺激下买房人置业积极性明显提高。

6月,对于各家房企而言面临着年中KPI大考,按照往年惯例,多数楼盘为加速去化,推出各种购房优惠、特价房等刺激手段。因此近期有置业的买房人,不妨多多关注优质好房。

0 阅读:0

老房说南京地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