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商晚周初”在夏早王城岗推演岀来的

翁卫和说古史 2024-03-01 20:28:57

揭示中国考古测年数据存在的问题

王城岗遗址

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

王城岗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有龙山晚期大、小三座城(小城两座),其中大城面积34.8万平方米,是同时期河南龙山城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座。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城址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200-公元前2020年,王城岗大、小城与文献记载的“禹都阳城”和“鲧作城”有关,是研究早期夏文化的重要遗址。

年代!确认了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尤其是祭祀坑的年代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研究团队在此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过程中从六个坑中共采集了200多个可供测年的样品,进行了全面研究。根据目前考古发掘研究结果和碳十四测年所能达到的精度,初步可以判断三星堆所发现的几个祭祀坑形成年代处于商代晚期,并且形成时间大致相当。

三号坑埋藏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落在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012年之间的概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09年到公元前1016年之间的概率是68.3%;

四号坑埋藏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落在公元前1126年—公元前1016年之间的概率是94.1%,落在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54年之间的概率是68.3%;

六号坑埋藏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落在公元前1201年—公元前1019年之间的概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25年—公元前1054年之间的概率是68.3%;

八号坑埋藏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落在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015年之间的概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11年—公元前1020年之间的概率是68.3%。

本报告将探讨中国考古测年可能存在的根本性致命错误,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问题描述:

在中国的考古领域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许多遗迹、遗物与历史记载与传承可以相互证实,但一旦使用考古测年进行“校正”,中国的历史故事似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例如,曾侯乙、妇好、二里头和三星堆等遗址,它们的年代常常与中国历史的记录不符,失去了溯源的机会。

另外,即使考古测年的“送检物”送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实验室,也总得出相同的测年值。这隐藏的错误如果不找出来,将永远影响中国的考古事业。

问题根源:

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出现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上。该工程发掘了河南省登峰县的王城岗,将其认定为禹都阳城,即夏禹建都之地。然而,工程的做法存在诸多问题:

1. 将夏视为商的前朝,并将王城岗、二里头定为夏早夏晚,缺乏充分证据支持。

2. 使用碳14计算程序的置信度仅为68.3%,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3. 学界对工程的做法存在批评,认为其结论不够可靠。

影响分析:

如果考古中国的考古测年在夏的起点上选用一个人为“老而嫩化”的数据作为测年的“夏起点正常范围标准值”,那么以后的遗址测年结果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后面所有的测年结果都偏向“嫩化”。同理,把所谓的“标准值”传送到国外实验室,用这套数据出来的结果也是“嫩化”。

如:三星堆坑遗存原来是距今4000年的,成了3100—— 3200年。

当然,还可以用“盲测”来验证。

建议: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对中国历史的还原造成严重妨碍,应当重新审视考古测年的“标准值”,并对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做法进行更为深入和严谨的研究。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剖析和解决,中国的考古事业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历史,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0 阅读:131

翁卫和说古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