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中三个时期哪个时期最难忍?看完涨知识了

刘半仙侃球 2021-08-12 14:43:22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片。书中或者电影中的师傅,都会对他的弟子们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们都知道三九是一年最寒冷的时候,三伏是一年最炎热的时候。

三九的时候太阳光线离我们最远,所以最寒冷。三伏的时候太阳离我们最近,所以炎热。三伏天的时候,太阳的光线是直射着北半球的。夏至是太阳光线完全直射北半球的那一天,这一天白天格外的长。

在夏至之后刚进入初伏,已经热得难以忍受了。夏至过完,太阳光线慢慢偏离,不再直射。按照逻辑来说,温度应该下降。但其实后面几伏时期的温度更加恐怖,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头伏的时间大概是10天,中伏的时间大概是20天,末伏的时间大概是10天,三伏天加起来一共有40天。

有人认为只看节气,看小暑和大暑就能够判断夏天哪个时间段更热。其实不然,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三伏天才是真正判断夏季什么时候炎热的标准。

俗话说,大暑一点也不热,小暑才是热得要命的。12个月里的4个季节,每年热的天数和很冷的天数都是大概不变的。地球热够了,就冷了,冷够了,就热了。

像今年这种特殊情况,三伏天正好包含了大小两暑和处暑,如果是这种特殊情况的话,中伏会在小暑后面,就导致了大暑比小暑更热。这一年立秋之后会比其他年份更加的凉快。

常见的俗句俗语,还有这一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句话说的很对,也非常的有意思。

包含了三个节气的三伏天里,大暑比小暑更加炎热,空气湿度大,吸收的太阳热量也更多,同时还有太阳光线的直射,这样的夏季就像整个人处在蒸笼里面一样,又热又闷。

至于秋老虎这个词语跟上文讲述的一个意思,主要是三伏天结束的比往年都要晚,在原本大暑早已结束的末伏,延长了10来天。将近立秋,天气还是很炎热,所以就出现了秋老虎这个词语。

今年的天干地支是三七,按照庚子来计算,入伏便是最后一个庚天。今年的6月21号是夏至,根据计算可以得知头伏在7月11号。而首个庚日长约十日。

中伏在7月21号,向后推两个庚日,中伏共有二十天 。末伏在8月10号往后推一个庚日,末伏总共有十天,等到立秋才会结束。

二十四节气存在了许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先人凭借自己的智慧,综合农耕,天文气象等方面产出的结果,最后对农耕文明影响非常深远,总的来说,我们对古代先人要怀有敬佩感谢之情。

其实三伏天里面,中伏也就是第二伏才是最炎热的时间段,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三伏天当中的热是不会消散的,他们只会不断地堆积,然后越来越热。

一部分也有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的原因。夏至之后太阳光线开始向南照射,等到了进入二伏天,地面积累的热量是最多的。人们普遍认为二伏天是最热的时候。老祖宗也经过多方面研究得出的这个结果。

夏季分明有四个月,为什么只有七月和八月热得要命?因为七月和八月的时候,亚热带地区的大气压增强,云朵减少,太阳光线被阻挡和吸收的也少,光线更容易直接照射地面。所以七月和八月的时候最热。

在这种炎热的天气里,我们不仅仅要注意防晒,在饮食方面也要注重以清淡为主,多吃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食物,少吃上火食物。

0 阅读:1

刘半仙侃球

简介:足球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