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有多宠老十三?“王色变,朕不得已就范”,妥妥的常务副皇帝

常遥远 2024-06-27 13:24:54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情最是帝王家”,历朝历代的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的继承权,都毫不顾忌手足之情,唐太宗李世民有杀兄囚父的宣武门之变,宋太宗赵光义也有千年悬案斧声烛影,似乎皇家血脉注定无法和谐共处。可凡事都有例外,雍正皇帝和其十三弟胤祥的兄弟情,虽然时隔数百年,直到今天依旧让人津津乐道,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宠弟狂魔雍正都为老十三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被称为“常务副皇帝”的怡亲王十三爷,究竟有多少特殊优待。

1罔顾礼制,老十三就是全宇宙最好的怡亲王

述(最多18字

封建时期,皇帝的名字是有所避讳的,唐初名将徐世勣,因为战功卓著,被李世民赐予国姓李,为避讳李世民名字中的世字,最终改名李勣。康熙的众多皇子,名字中都含有胤字,雍正继位后,按理所有兄弟都应该将胤字改为允字,可是雍正却单独给老十三开了绿灯,在其死后,将名字改回胤祥,就是要让后世在谈起雍正皇帝胤禛时,也能联想到自己的好弟弟胤祥。

有人说雍正刻薄寡恩,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雍正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丝毫不吝惜任何馈赠,对于老十三甚至到了肉麻的地步,自己一登基,就立刻给胤祥加封铁帽子王,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感觉不够,又下令胤祥可以在自己的儿子中选取一人,封为郡王,如此一门双王的恩宠,真是翻遍史书也鲜有雷同。除此之外,雍正还下令将胤祥的日常仪仗规格提升,几乎和皇帝规制同级,内务府各地进贡的奇珍异宝,胤祥也可以随意支用,逢年过节对胤祥的赏赐更是数不胜数。就连胤祥死后,雍正也准本将胤祥与自己的墓葬相连,可是群臣和胤祥都坚决反对,才遗憾作罢,最终雍正下令将胤祥的墓葬,建在自己备用墓地选址中,选取风水最好的地方,破格为胤祥建造地宫陵寝,其规格远超普通王爷。

2删改史料,胤祥身上没有任何黑点

现代考古学者,提到胤祥,总是欲言又止,因为在康熙朝,关于胤祥的史料记载十分有限,有清一代,皇帝们特别热衷于删改历史,康熙和乾隆就大搞文字狱,而胤祥这样一个地位显赫的重要人物,只言片语的史料明显不符合逻辑,因此史学家推测,应该是好哥哥雍正将自己认为,不利于胤祥的记载全部删除了,直到雍正继位,才有许多关于胤祥的史料,而且全都是极为正面的溢美之词。

胤祥死后,雍正给其上的谥号是个贤字,怡贤亲王,但是又觉得单单一个贤字并不能表现出十三弟的独一无二,不能概括胤祥的美好品德,最后选用自己从前赐予胤祥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都加在谥号前。

3怡亲王色变,朕不得已就范,常务副皇帝的含金量

封建王朝时期,历任帝王最看重的就是,对于皇权的掌控,不管发生何种变故,权利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是雍正却非常愿意和胤祥共享这份至高无上的权利,胤祥生前,不仅担任总理事务大臣,还兼领侍卫内大臣、户部、会考府,分别掌管禁卫八旗军、户部三大仓库、中央审计署,可谓是权倾朝野,是真正意义上的常务副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朝鲜使臣出访清朝回国时,就曾经于《承政院日记》中描述道:“(雍正朝)十三王,全管天下事,凡干机务,尽许裁决,各寺皆待令其第,胡人(满人)畏之,过于皇帝云矣”。

如果说在雍正朝,你得罪了皇帝,还可以向胤祥求情,但是如果得罪了胤祥,那么根本就不用胤祥亲自出手,护弟狂魔雍正就会让你明白,自己对于十三弟的爱是多么沉重,在某次回复臣子的奏折中,雍正就表示自己是认同臣子的看法,但是怡亲王不同意,自己也只好听从胤祥的建议。

4爱屋及乌,诚亲王因罪被贬

因为胤祥在康熙朝时期曾经被圈禁过一段时间,再加上后来高强度的日常工作,怡亲王胤祥于雍正八年积劳成疾,最终离开人世。雍正听闻此消息后,立刻亲自前往怡亲王府,还是没能赶上和胤祥见上最后一面,雍正站在十三弟的遗体前悲痛的不能自已,众大臣看到皇帝如此悲伤,纷纷恳请皇帝节哀保重龙体。胤祥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再度亲临其丧奠酒举哀,由于胤祥在生前,曾经留下遗言,说自己死后一切丧事要尽量简单,不许陪葬金银器物,只穿自己平日的常服,所以葬礼办的特别朴素,雍正来到丧礼现场后,也只是将带有自己血泪的锦帕,和随身佩戴的香囊,放入了棺椁中一同入殓,用身为皇帝的贴身之物和血泪手帕,永远陪伴自己弟弟长眠地下。

雍正为了遵循胤祥的遗愿,虽然在丧礼上格外简朴,但是却下令文武百官为其悼念,自己也素服一个月,可就在雍正悲痛的时刻,康熙的第三子,雍正的哥哥诚亲王允祉却犯了雍正的忌讳,根据史料记载,允祉在参加胤祥的葬礼时,仅仅是因为没有表现出难过的神情,就被雍正下令剥夺亲王爵位,被贬幽禁于景山永安亭,由此可见,雍正对于自己这位十三弟的宠爱,似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有些病态。

1 阅读:225

常遥远

简介:分享各种有意思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