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亚马逊卖家,都不在了

好多买卖要跨海 2024-06-20 09:57:44

周末的时候闲来无事,把之前淘汰的一个旧电脑拿了出来,想像看看里面还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没有拷出来的。

这个笔记本电脑是在2019年买的,后面用过一两年,再后来又换个了新的,这个旧的笔记本就扔在柜子里再没动过了。

昨天偶然间打开这个旧电脑,插上电重新启动,在桌面又看到了曾经每天都在使用的浏览器,打开浏览器,也发现了自己多年前的一些运营的痕迹。

我以前在选品的时候,喜欢去观测竞品的店铺,也就是把那些我认为有潜力的店铺,都会按照自己的类目划分,放进我浏览器的收藏夹里。

然后这些收藏夹里的店铺,我都会定期去观察她们的产品上新情况,看看她们的新品开发思路上面,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其实直到现在,这种“竞品店铺观察法”,也是很多卖家一直在使用的一种选品方法。虽然有时候有点费点时间,但是认真观察和坚持下去,时间长了,总会有收获,真的。

昨天我打开这个旧笔记本里的浏览器,看到了我几年前曾经收藏的那些潜力店铺。

数了一下,大概有七八个收藏夹,总共400多家亚马逊店铺。

我重新看到收藏夹里的这些店铺后,当时心里就十分好奇,因为已经有近5年没有打开过她们的店铺了。当时马上就迫不及待的一个个的把这些店铺链接都打开看了一下。

其实我是想看看,时间又过去几年了,这些当年曾经收藏的潜力店铺,现在做的都怎么样了。

但是当我把全部400多个店铺都打开看了一遍以后,我发现,现在只有60多个店铺还“健在”,其他的300多个店铺,店铺主页都已经是下面这种状态了。

上面这种店铺详情的界面,大家都清楚,意思就是这个店铺已经不存在了。

还有几个能进去详情页面的店铺,打开里面仅剩的几条链接,也都是下面这种“Currntly Unavailable”(不可售)的状态了。

也就是说,我当年观察的这些卖家,其中大部分卖家,都没能坚持到现在。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尽然,因为有些人可能后面又换了店铺、换了个壳子继续运营,但是如果是仅就我观察的这400多个店铺为视角的话,那绝大部分店铺是没坚持到现在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做亚马逊的5年淘汰率吧。

430+店铺,5年的时间,幸存64家店铺,幸存率不到15%。

有些卖家可能会说,做亚马逊的幸存率咋这么低啊?

其实,看起来很低,但是跟其他行业比起来,低吗?

你仔细观察一下你住的小区周边的店铺,5年前的店子,能坚持到现在还在营业的,还有几家?

可能连10%都不到。

我们小区里面的店铺,我算了一下,从2019年到现在,所有的店铺都换了N遍了,只有3家麻将馆长期屹立不倒(超刚需)。

但是,我对这些倒掉的店铺和依然健在的店铺又进行了一次分析,从店铺的收藏夹名字入手,我看到了其中的一点规律。

因为我在2019年的时候就一直在呼吁大家都尽量去做精品和品牌,因为那个时候铺货已经是日薄西山了,所以我当时在设置收藏夹的时候,特意把做精品的店铺,单独放在了一个收藏夹里。

而通过对这些店铺的再次筛查,我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这些做精品的店铺,存活率远远高于那些只会泛泛去铺货的店铺。

这也说明了当年我对亚马逊的判断是正确的,包括我在我的选品实操课程里面也一直是这样说的,只有“精品化+垂直化”,才能让你的亚马逊之路走的更长、更久一点。

因为当你在一个类目浸淫的久了,总能对这个类目有比其他卖家更加深刻的理解,不管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还是对产品开发方向的理解,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而如果你像个无头的苍蝇一样,今天在这个类目搞一下,明天又换到那个类目搞一下,搞来搞去,无非都是在跟别人比拼时间差而已,一旦大批低价竞争对手来袭,你的生存就会慢慢变难了。

还有人经常问我,做亚马逊做久了是不是很boring且烦躁?

这个很正常,因为绝大部分工作都是无聊且需要忍受的,哪怕你干的是自己擅长而且喜欢的事情,做久了也都会经常烦躁。

我对抗无聊的办法就是去尝试更多的事情,比如写文章,比如拍抖音,比如去登山去徒步,这些有些给我带来了经济价值,有些给我带来了情绪价值,总之,都很有价值。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在某行业混的很久的人了,偶尔也感到有些boring的话,不妨考虑一下开辟人生的第二曲线,说不定哪天第二曲线也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结果,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其他价值上的。

但是前提条件还是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好,把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情做好了,才有能力去做其他喜欢的事情。

0 阅读:217

好多买卖要跨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