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南京明孝陵:日本女子石象下乘凉,日本男子旁边拍电影

老照片聊历史 2024-05-16 22:24:47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9年4月,一个叫竹岛的侵华日军记者来到沦陷之后的南京,拍摄了近百张照片。本组照片是他在明孝陵所拍摄的,记录下明孝陵当年的真实状况。

到达明孝陵

1939年4月,竹岛乘坐汽车前往明孝陵。此时,距离南京沦陷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然而目之所及依然是一片肃杀景象,已经是四月天气,路边的树枝依然是光秃秃的。

神道

竹岛将汽车停放在神道旁边,下车走到神道上,拍摄下了这张照片。现在被称为“南京最美六百米”的地方,当年是如此荒凉。

石像生

通往明孝陵的神道上,依次排列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骏马六种石兽。连同连根望柱和翁仲路的文官武将雕刻,一共有十八件石刻。

乘凉

一名日本女子钻到了大象的肚子下休息,躲避炙热的阳光。大象的前腿上用黑墨写着一些文字,后腿身贴着布告,可惜看不清写的是什么。

日本女子

两名身穿和服的日本女子正携手从石象前的神道上走过。在整个这组画面中,见不到一个中国人的影子。

端详

这里俨然成了日本人春游休闲之地。一名日本女子对跪象发生看浓厚的兴趣,站在一侧仔细端详,

从跪象下看

竹岛从跪象的肚子下方拍摄的神道,这种拍摄角度有点刁钻,不知当时是怎么想的。

拍摄电影

在这里,竹岛遇到了两名拍摄电影的日本人,他们用胶片摄影机记录下神道上这些精美的艺术瑰宝,然后制作成纪录片拿回国内放映炫耀。

石麒麟

神道边威风凛凛的麒麟,傲然而立,身上的鳞片清晰生动,层次分明。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象征祥瑞的神兽。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

武士像

神道上的武士像,双手握持骨朵,面对面肃然而立。在其旁边还站着文官像,但日本人只对武士像发生兴趣,他们信奉的所谓“武士道”精神是刻入骨子里的。

特写

武士的面部特写,几百年的风吹雨淋,已经让这座精美的石像生变得斑驳陆离,透出岁月的无情和沧桑。

拱门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图中可以看到两个鬼子一左一右闪躲在大门两侧,以方便竹岛拍摄。拱门边上全是日本人的涂鸦。

涂鸦

拱形大门的两侧,乱七八糟划满了各种涂鸦,仔细辨别可以看到“石川”、”山下“和”田丸“等文字,无疑也都是日本人的作的恶。前方可见残损的方城明楼。

宛若仙境

走进拱门之内,宛若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这里树木葱茏,鲜花盛开,高大的方城明楼便掩映在花树之中。

樱花

明孝陵享殿前种有大量的樱花,此时正是樱花开放的季节,这些日本人走在樱花树下,甚是得意。他们自以为的“国花”,其实是盛唐时期前来朝贡的日本人从我国带回去的。

宝城

游览宝城的日本人。宝城位于明孝陵的最北端,是一个直径约四百米的圆形大土丘,宝城的下面,便是朱元璋及马皇后合葬的地宫了。

全景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曾对明孝陵进行了修复,并广植树木,与清末时期的照片对比,此时的明孝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2 阅读:778

老照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