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刚入朝鲜,金日成想要指挥权,彭德怀:你指挥过多少军队?

历史有小狼 2024-06-21 13:46:56

1950年10月25日,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正式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在这之后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志愿军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打退试图占领朝鲜的侵略者,也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不过,就在志愿军刚刚进入朝鲜之时,关于中朝双方的指挥问题,曾经有过一段混乱的时期。在当时,作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希望能够将志愿军的总指挥权握在自己的手里,然而,面对“胃口大开”的金日成,彭德怀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对方“哑口无言”:

“你指挥过多少军队?”

或许,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战争伊始,朝鲜的战场上确实有过“两个指挥官”。那么,中朝两支军队究竟是怎样“合二为一”的,中朝司令部又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呢?

这一切,还要从中国军队决定赴朝参战开始说起——

一、出兵援朝

1948年8月,韩国在朝鲜半岛的南半部分宣告成立;同年9月,北半部分的朝鲜宣告成立。然而,由于同出一源,又有着种种纠葛,韩国和朝鲜之间的摩擦不断,直到1950年6月25日,围绕在三八线上的朝鲜战争终于彻底爆发出来,朝鲜人民军南下,开始攻占南韩。

当时,美国正试图借助韩国来扩张自己在亚洲板块上的统治,朝鲜战争显然影响他夺得“梦寐以求”的亚洲领导地位,所以,得知消息后,美军立刻借道日本,开始帮助韩国进行所谓的“回防”。

军备精良、武器充足的美军一投入战斗,朝鲜战争的局势立刻有了变化: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10月1日,美军打过三八线,总司令麦克阿瑟要求朝鲜人民军无条件“放下武器”,朝鲜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由于朝鲜和中国比邻而居,中共中央始终密切关注着朝鲜局势,在美军将手“伸”过三八线、甚至试图干预解放军解放台湾时,中共中央经过权衡,认为需要择机出兵帮助朝鲜,以保卫祖国的安全。

然而,还没等到中共中央决定是否出兵,朝鲜先“找上了门”:10月1日深夜,朝鲜当时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紧急约见了中国驻朝大使,希望能够请求中国出兵支援朝鲜;

与此同时,苏联主席斯大林也向中国中共中央打去了电话,表示希望中国能够派兵支援朝鲜保卫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战斗。

10月2日,中央组织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就出兵与否的问题进行讨论;10月4日,中央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再次商讨出兵朝鲜的问题。

在当时,由于国内处于百废待兴的起步时期,许多高层领导们并不赞成出兵援助朝鲜。与此同时,原在西北参与建设任务的彭德怀被临时召回北京,参加了4日下午的扩大会议和之后的几次军委会议。

就在彭德怀抵达北京的第二天,一辆小车将他接到了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住处。在这里,毛主席询问了彭德怀对于出兵朝鲜的看法,而彭德怀则表示,坚决支持毛主席援助朝鲜的决定。

在彭德怀看来,如果美国占领了朝鲜,那么他们的兵力摆在鸭绿江和台湾的地方,和中国大陆地区隔江相望,那么美军就随时随地都有借口发动战争,对于东北地区造成了极大威胁:“老虎要什么时候吃人取决于它的肠胃怎样,我们向他让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彭德怀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军委高层们的肯定。10月6日,中南海军委作战室里开展了军委扩大会议,拟定中国解放军以“人民志愿军”的身份入朝参战,由彭德怀挂帅,带领志愿军抗击敌人。

10月8日,由东北边防军改组而成的人民志愿军正式成立,彭德怀飞抵沈阳,开始着手做出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他商讨入朝后如何更换武器、后勤供应和指挥所建设等等诸多问题,一场以抗美援朝为重心的战争蓄势待发——

二、“中朝联合指挥部”

在最一开始,中国和苏联方面曾经商定,由苏联出动空军支援,中国则出动志愿军帮助美国。可是,就在13日志愿军即将出发的关键时刻,苏联却表示,空军支援还没有准备完善,还需要两个月以上的准备时间。

面对突然“变卦”的苏联军方,中央军委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商讨以后,仍旧决定按照原计划出发。而就在18日下午,毛主席还特地在会议上表示,现在敌人已经攻到平壤:“我们志愿军无论有天大的困难,计划也不能再变,仍旧按原计划渡江!”

就这样,在19日的傍晚,中国人民志愿军按照原定计划,从辽宁丹东、吉林集安和长甸河三处口岸开始渡江入朝。一支有着钢铁般顽强的意志和决心的部队,就此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征程——

和先头的志愿军部队一起趁夜入朝的,还有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他冒着敌军空袭的危险,在朝鲜新义州和当时的朝鲜外相朴宪永会合,并且于21日会见了朝鲜首相金日成,就抗美援朝战争中两国军队的部署与联合指挥问题进行了商讨。

彼时,朝鲜首都平壤已经彻底沦入“联合国军”之手,而美军和当时的南朝鲜军正兵分两路,从东西两线朝着朝鲜边境推进,意图将朝鲜全部吞并;与此同时,由于遭到了美军的打击和分割,朝鲜人民军可以给总指挥使用的兵力已经不足四个师,大部分部队各自为战,整体局面非常不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志愿军入朝后面临完全没有朝鲜人民军支援的现状,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抗击美军。

其实,早在志愿军出发之前,周恩来就曾经前往苏联,和斯大林商讨“中苏朝联合作战”相关的问题;在这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曾向苏联提出希望能够成立一个“三人小组”,组内分别有一名来自三国的将军或者领袖,最终作战行动和任务由“三人小组”发出,达到统一指挥、统一作战的目的。

可是,由于是主场作战,起初,金日成并不十分同意建立两国联合指挥所,他甚至不愿意两个司令部挨得过近,只愿意派遣朝鲜内务相朴一禹在志愿军中担任驻志愿军司令部的朝鲜代表,负责两军作战时期的通讯协调、交换情报等等任务。

可是,没有联合指挥所,只有一个所谓的“朝鲜代表”,军队无论是军需补给问题还是行军任务问题,都很快开始变得“障碍频发”:

两国军队之间的沟通或延迟、或混乱,配合作战时矛盾重重,甚至还出现了朝鲜人民军的炮火误伤志愿军的重大“乌龙”事故。尽管这些事故造成的后果并不严重,然而,如果放任不管,必然会对后面的军事行动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终于,随着第二次战役中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的“胜利会师”,中朝联合指挥部的成立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1950年12月上旬,彭德怀和金日成在朝鲜进行了会谈,正式讨论成立中朝联合司令部的事情。

在商议时,金日成希望,能够由他来全权指挥中朝两国之间的大部队行动。面对金日成的“野心”,一向耿直的彭德怀直接反问道:“你指挥过多少军队?”

实际上,无论是人数还是队伍,朝鲜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彭德怀一句话,就问得金日成哑口无言——他意识到,自己在大兵团作战上或许和这位共和国的“开国元帅”真的差得很远。

12月中旬,在苏联“老大哥”斯大林的首肯下,尽管不很情愿,可是金日成还是最终同意了由中国同志统一指挥抗美战争的两国队伍的提议,“中朝联合指挥部”正式成立,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职务,朝鲜方面则由朴一禹等人担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一职。

三、争论与坚持

实际上,尽管彭德怀拿到了指挥权,可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彭德怀的几次决定还是曾经遭到过来自苏联和朝鲜方面的质疑。

中朝联合指挥部成立后,志愿军和人民军无论是配合程度还是战斗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之后的第三次战役里,中朝军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完成了对“联合国军”的反击,并且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宝贵胜利。

然而,在取得胜利后不久,联合指挥部中却就“是乘胜追击”还是“原地休整”产生了分歧。朝鲜金日成和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主张“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将联合国军直接赶出朝鲜半岛;可是彭德怀却并没有被这场胜利冲昏头脑,面对苏朝两方的指责和质疑,彭德怀冷静地表示,我们的战士们已经很疲惫了,伤亡也很大,需要及时休整。

见彭德怀十分坚持要结束第三次战役,拉佐瓦耶夫立刻怒道:“哪有打了胜仗却不追击敌人的?哪怕不能全歼敌人,占领一些地方也是好的!”

彭德怀反驳道:“我们已经是‘疲劳之师’,补给还没跟上,后援部队也没到,即便占领了地方,也守不住,还会被敌人夺回去。”

实际上,在第三次战役的末尾时,志愿军已经入朝两个月,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当中进行了三场大型战役,不仅减员十分巨大,战士们东奔西跑,更是已经格外疲累;

不仅如此,由于前线的推进,后期补给线被迫拉长,由于没有足够的防空掩护,后勤部队补给运输速度十分缓慢,很多战士们只能靠“一把雪一把炒面”艰难存活,而长期吃不到肉和蔬果,导致战士们营养严重不足,有不少战士接连患上各种怪病。

疲惫和伤病之下,志愿军压根没有足够的战斗能力,可以将美军一举击退,因此,彭德怀的指挥是正确而中肯的,可是,在巨大的胜利面前,来自苏联的拉佐瓦耶夫并不同意彭德怀的意见,双方争执不下,一直吵到最后,彭德怀耿直地说道:“如果你坚持追击,那就用人民军追击吧,由你们直接指挥,而志愿军负责守备和防御工作,他们需要休息。”

气愤不已的拉佐瓦耶夫甩袖而去,很快就朝鲜战场上的分歧致电斯大林,表示对于彭德怀的不理解;与此同时,彭德怀也向毛泽东写信坦明了朝鲜战斗的志愿军遇到的困局——

几日后,拉佐瓦耶夫接到了来自斯大林的回信。他不仅支持彭德怀的做法,更是将拉佐瓦耶夫调回苏联工作,以这种实际行动来支持彭德怀,而毛主席更是急电回复彭德怀,表示认为志愿军需要再撤至仁川汉城以北地带,休整两到三个月为佳。

在斯大林和毛主席的支持下,最终,彭德怀争取到了第三次战役的结束,志愿军转入休整防御状态。可惜的是,志愿军仅仅休整了不到二十天,就迎来了联合国军的凶猛反扑,在装备武器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就再度走上了战场……

四、结语

如今,当我们回望抗美援朝的那一段历史时,仍旧会被志愿军的坚持和铁血所感动。这一场英勇的战争,不仅仅是帮助邻国、捍卫和平、扬我军威的战争,更是一场巩固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战争。他彰显了我国解放军不畏强敌的英勇气概,更是为国内民众的团结一心做出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可是,我们仍然应当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

中国军网http://www.81.cn/gfbmap/content/2020-12/17/content_278382.html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https://www.dswxyjy.org.cn/n1/2020/0720/c219022-31790077.html

书籍《朝鲜战争·尘封六十年的内幕》

1 阅读:3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