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究竟为何没能在东北找到石油?运气,科技,实力一样不占

从安看历史 2023-03-08 15:10:04

当中国公开大庆油田,曾在东北掘地三尺的日本肯定懵圈了:这地方哪里来的油?

大庆油田的公布对日本来说绝对是一次重击,因为日本曾经派专家带队,在这里找了很久的油,甚至真正意义上掘地三尺,但最终的结果是,他们一滴油都没有找到。

然而,倘若当年日本下钻井的地方再移动2公里,钻头再深300米,或许,历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写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我国公布大庆油田的存在的时候,日本非常震惊,因为他们的探测结果告诉他们,中国东北是“绝对的”贫油区,一滴油都没有。

那么,这个让日本悔青肠子的储备了56.7亿吨原油的超级大油田,是怎么突然冒出来的呢?

大庆油田

事实上,企图在中国找油的可不仅仅只有日本。

早在1913年,美国著名的石油公司美孚就曾经往中国派过石油勘探队。山东、河北、东北、内蒙、陕西……中国可能有油的地方,这只小队全部跑到了,最终却毫无所获。1915年,美孚公司又派出马栋臣和王国栋率队前往理论上最有可能有石油的陕西北地区进行勘测,甚至还耗费大量资金打下了7口钻井,但还是没能找到石油,收队离去。

基于这些数据,美国人扔下一个“海相生油论”,放弃了继续在中国寻找石油。而这个“海相生油论”理解起来也很简单:石油只会在海相地层产生,而中国则属于典型的陆相地层,天生没有油,不可能会产出石油。

这个结论看似很权威,但我国地质学家却并不信服。

李四光

地质学家李四光直接表示不认同西方的海相生油论,并在研究后提出了我国的构造沉积带极有可能存在石油。而另一位地质大师黄汲清则直接提出了与西方针锋相对的“陆相生油论”,认定中国一定存在石油。

在经过了大量的研究与实地勘测之后,我国研究者认为最有可能的出油点在东北地区。得出这一结论后,大量的采油物资开始向东北集结,准备开始采油会战。

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

1958年7月,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在黑龙江安达县任民镇东打下了松基一井,一个月后,松基二井也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吉拉吐乡咚勒赫村北正式开钻。

经过9个月的努力,松基一井结束勘探。在已经打通的1879米的地层中,勘探人员并没有发现有石油存在的痕迹。

又5个月后,松基二井也结束了勘探。与松基一井相同,松基二井也没有找到石油,只发现了大量存在于地层之中的油沙与油花气泡。

但此时的人们不仅没有灰心,反而更加期待,因为人们在后打的松基三井中,已经多次发现了含油的岩石。

松基三井开钻于1959年4月,距离松基一井约130公里。与其他两井大不相同,松基三井刚钻到1050米,就已经连续6次发现了含油的岩石。

因此,松基三井能出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1963年底,大庆油田结束了所有的开发阶段,全面量产时代到来,紧接着,萨尔图、杏树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也逐渐被开发出来。至此,我国在石油上正式实现自产,其产量之大,足以实现自给自足。

中国发现油田,中国人自然是举国同庆,但日本那边可就不爽了。要知道,当年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找到了油田,那他们的历史选择和历史发展,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日军坦克

日本是个标准的岛国,狭小的国土面积与特殊的地质构造让日本在地质资源方面极度缺乏,而对于侵略欲望极度强烈的日本来说,战争对于石油的需求更是极度迫切。

自身无法产出,侵略需求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就只能花巨资从美国购买石油。事实上,日本在石油方面的投入,有80%都在美国,其他部分则来自于荷属印度、库页岛等地。

因此,占据日本石油进口绝对大头的美国可以说是直接捏住了日本的命脉。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在二战前期对美国的容忍度极高。

虽然日本竭尽全力想要存出一个自己的大油库,但无奈受制于价格、来源与大量消耗,直到最后也只存出了一个够用半年的油库。

为了获得更多能源,日本在1941年决定放弃对抗苏联,转而攻击东南亚。然而这一举动直接触碰到了美国的既得利益,因此美国直接联合英国、荷兰等日本的石油供给国,对日本展开石油禁运。

这一招直接打到了日本的软肋。日本虽然有些存货,但在持续战争这种巨大的消耗面前根本不够看。而一旦没了石油,日本的联合舰队以及飞机坦克就会全部变成废铁,费力打出来的战线也就会不攻自破。

正因为如此,日本才会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为自己的最终战败画上重墨一笔。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在东北可是呆了很久。既然如此,他们为何没有在东北找石油呢?大庆油田可就在东北。

怎么可能没有找……

日本缺石油缺到都快哭了,怎么可能没有尝试在中国找石油呢?事实上,日本用的一小部分油,就是在中国抚顺用页岩等资源制造的人工油。因此,能在中国找到油田,是日本梦寐以求的事情。

日本很早就开始在东北找石油了。1929年,满铁地质调查所参事新带国太郎就已经带着勘探队把牡丹江上游全部找了一遍,花了两个月,却一滴油都没找到。之后他们又去了满洲里扎赉诺尔煤矿,然而再次铩羽而归。

随着战争的推进,日本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中国找油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勘探队开始横推整个东北地区,希望能够找到石油。

当时主流的找油理论就是“海相生油论”。也正是基于这条理论,日本将找油的重点地区划在了辽宁南部的阜新地区。

历史在之后证明,日本人没找错地方,这个地方确实有油,因为这个地方就是之后的辽河油田。根据辽河油田的产量数据,这里年产油可以达到1500万吨,而当时日本的年耗油量,才只有这个油田年产量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只要日本开发出了这个油田,就能直接解决当时的缺油问题。

然而,他们没有开发出来。原因很简单:

日本人钻井的技术不够高。

辽河油田真正的储油层在地下6000米,而当时日本的钻井最多只能钻到2000米。因此,当时日本人并没有找到这里的石油。

当日本人在之后听闻辽河油田被开发出来的时候,日本人仰天长叹:就算当时站在辽河油田上了,我们也打不出油来。

日本人同样也去过大庆油田,只不过当时的日本人深信“海相生油论”,因此并没有仔细勘探,只是草草打了几口探井就撤了。

事实上,当时日本有多次机会能够发现大庆油田。

当时的日本航空队曾多次汇报,说在安达县,也就是现在的大庆发现了黑色的油膜状物体在漂浮,但调查队从未重视过这些报告,因为根据“海相生油论”,这个地方是典型的贫油区,天生没有油,所以从未去航空队汇报的地方实地查看。

而日本人打的勘探井则更加惊险。

前面说过日本只是草草打了几口勘探井就撤了,而其中一口井,距离当时第一个喷油的松基三井,只隔了2公里。而且,日本当时只打了1000米,松基三井只多打了300米,就出油了。

松基三井喷油

日本人另一口勘探井的位置更是差点改变历史。之后大庆的主力产油井“萨一井”,仅仅钻了680米,就开始出油了,而当年日本打的另一口井,距离萨一井,只有1公里。

倘若当时的日本多打了几口井,位置也再偏一下,可能整个历史就要重新书写了。

不过,在大呼天佑华夏之前,我们也要记得,抗战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日本之所以没有多打几口井,或者偏一下位置,这与当时的抗战人民也有极大的关系。

比如萨一井,当年上面坐落的就是游击队本部,在抗日战士的威慑下,日军不能也不敢随意放肆。

而大庆油田的开发,是有我国地质学家们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陆相生油论之后的论证结果,更是有我国数以万计的石油工人全力开发之后的结果。

运气固然重要,但成事更在人为。

倘若没有国家的全力支撑,没有我国科学家的日夜研究,没有我国数万万人民的舍身建设,可能直到现在,我们也依然没有发现油田,依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依然要看着他国脸色说话。

正是因为人民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中华几千年的延续。

天佑中华,更是人佑中华,祖国万岁,也是人民万岁,人民强大,国家才能强大!

2 阅读:204

从安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