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原来这才是赖名成被杖毙的真相

阿朱看剧 2024-05-27 11:24:39

赖名成的结局是杖毙而死,这令范闲怎么都想不到。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不难想象范闲的心有多痛,有多难接受他所在的那个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万恶的帝王世界。

毕竟,他是一个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人人平等而自由的现代思想,原以为有上不惧君、下不怕臣的督察院伸头必定能还清明于人世间,不成想为正法而生的人却为正法而死。

赖名成想要一个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想给万民一个公道的世界。

所以,他参了二殿下,建议彻查。

所以,他参了范家父子,建议降爵。

所以,他参了陈萍萍,建议告老。

所以,他甚至参了庆帝,建议自悔。

然而,二殿下不过禁足半年。

然而,范家父子不过罚俸半年。

然而,陈萍萍安然无恙。

然而,庆帝下令杖毙。

想法越完美,结果越惨烈。

问题是,范闲想要的一点都没达到。

虽然二殿下与长公主和北齐走私的事情败露,得来的不义之财可能贿赂了文武百官,但庆帝一句到此为止,再大的作恶也烟消云散,就如那个检蔬司的戴公公一样,人能烟消云散,罪罚也能。

范闲很崩溃。

是因为他想查二殿下借了督察院的手,是他下令开放鉴查院的密档给赖名成看的,是他欣赏赖名成,甚至想结交为朋友,而这一切都为庆帝不许。

所以,赖名成死了,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赖名成不知道自己会死吗?

他是御史,一生为直面谏言而生,而死,所以他早知自己会死,所以,即便庆帝多次要散朝,是他一遍遍强调自己参奏的折子还没说完,是他即便被百官群起而攻之,也要坚持己见。

这个世上只有一个李世民,这个世上也只有一个魏征,而这个世上也只有一个赖名成,就如陈萍萍说的御史不顾性命谏言的很多,但死的却只有他一个。

于是,他被拖到宫殿门口,不等范闲这个监斩官的到来,已经被侯公公拉出去杖毙,除了几声身不由己的呜喑声,到死都含着那根消音的木棍,直至死去。

督察院把所有的怒气撒在范闲身上,而范闲为此悔不当初。

其实,当庆帝说出“杖毙”二字的时候,所有人的反应就给了最好的诠释。

范闲第一个站出来求情,范建跟着求情。陈萍萍借故自己是被参之人保持缄默,秦业建议降职,林若甫全听庆帝裁决。

自古没有人会当众杖毙御史,因为御史手中的笔就是对帝王最锋利的利器,但庆帝却要成全赖名成的青史留名,还要百官好好学学。

参了那么多人,就不能有点保留,至少不参庆帝啊?

赖名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者不知是无智,知者不改是无勇。我大庆国的根基不是鉴查院,是文武百官,是天下良心啊。陛下,现在改还来得及啊。”

庆帝要的是文武百官吗,不,他要的就是鉴查院,是为他所用的鉴查院。

陈萍萍说庆帝要庆国中兴,其实这句话也不过是说辞,因为“天恩难测,圣心如渊”才是正解。

因为赖名成对庆帝而言不过是一把刀,一把逼范闲不得不做孤臣的刀。

可范闲又是谁?

是骨子里淌着庆帝血的亲儿子,但范闲只能姓范,一个不能姓国姓的皇子能活成什么样,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弃子。

庆帝给范闲无限的荣宠,甚至放纵陈萍萍、范建、林若甫、五竹这些人帮助范闲,但范闲即便是孙悟空一样的本事,也不能脱离掉如来佛祖的五指山。

没错,庆帝要一个张牙舞爪、能力超群、权力滔天的儿子,但也要这个儿子身边无一人信任,甚至枕边人都不例外。

范闲崩溃了,也坍塌了,对庆帝仅存的一丝父子情也幻灭了,这才是杀人于无形的皇权。

以前的范闲是多么的恣意啊,见了庆帝想跪就跪,不想跪就不跪,赐婚的姑娘正好就是想要的鸡腿姑娘,陈萍萍也时常和颜悦色地宠溺着,还有范建这个养父无声的爱。谁见了都要恭维地喊上一句“小范诗仙”。

可现在他一次次下跪,甚至豁出性命举报二殿下和长公主走私,但因为庆帝一句话照样坐在饭桌上吃饭,而他的提司腰牌说丢就丢了,甚至还拿婚事威胁。

就如陈萍萍说的鉴查院只能立足于六部之外,不管是谁敢插手都得付出沉重的代价,上一次是长公主被撵出京都回到封地,这一次是赖名成杖毙而亡。

同样的方法,上一役赢了,这一战惨败。

而这才是庆帝真正教给范闲的。

庆帝对哪个儿子都没有多关心,对太子也是,但因为抱月楼命案却破天荒地教太子权谋,但用的是三条腿的凳子。

太子和皇后感恩庆帝不吝赐教,可什么做人、做事、做太子要稳,不过是让太子继续装傻充愣而已。

因为太子傻了,二殿下才能有野心,党争才能促成,而范闲才有事可忙,似赖名成这样的御史才有用武之地,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才能动起来。

看吧,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用别人的命看热闹。

太子拧自己大腿哭爹喊娘地装傻充愣,二殿下被禁足了还不忘怂恿一堆国公王侯的公子哥们当街堵范闲去路,可这俩人却都是清醒着被利用。

太子知道自己自从坐上这个太子之位,就只能碌碌无为,甚至连一丝聪明都不敢表露,可那些嫌恶的表情从未停止过;二殿下十三岁封王,当众被夸贤德兼备,一步步喂大野心。

他们都是磨刀石,二殿下是太子的,而太子则是庆帝的,范闲又是太子和二殿下的,兜转一圈,你死我活,不过是一场游戏。

赖名成死了,血迹很快被雨水冲掉,而督察院必将快速生出下一个“赖名成”,甚至比赖名成更赖名成,依旧前仆后继地死在青史留名上。

因为将来的范闲就是下一个陈萍萍,下一个庆帝树立的活靶子,半生被攻击,生前不得好,身后留骂名。

庆帝质问陈萍萍为何比他更先知道皇宫的事,是试探更是预言,因为赖名成让陈萍萍告老已然是最好的结局,正如陈萍萍建议庆帝赏赖名成名贵的珠宝一样。

针锋相对的人惺惺相惜,这是多大的讽刺,可这就是庆帝促成的,但他却不许。

庆帝没想过庆国未来是什么样,因为自他开始就已经乌烟瘴气,唯一的好处就是九品高手很多,就是有多少人畏惧他,就有多少人崇拜他。

随意的用林拱的死就和北齐开战的烂借口,只有他能想得出来。

鉴查院内被陈萍萍查过一批好战分子,而这才是庆国的实况,争强好胜、不顾一切。

正如有史以来在御书房玩炸药的帝王只有他一个一样,整日不是在磨箭,就是在试弓,如今炸药研制成功了,下一步是什么,恐怕陈萍萍藏在轮椅里的杀手锏都快摁不住了。

这是一个癫疯的世界,全因有一个癫疯的帝王。

可惜了范闲那为万民还是为陛下的质疑,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叶轻眉是从神庙里出来的又如何,在庆帝这里绝不允许一个超然于世外的人存在,最爱的女人,最爱的儿子,都不行。

被禁足还能联手叶家写奏表,给范闲上眼药的二殿下,从新找到了盟友。而背靠大宗师的叶家又能登台唱到几时,一切都犹未可知。

但已经是四品居中郎的范闲深陷漩涡不能自拔,时刻等待着二殿下的反击,新一轮的你死我活即将拉开帷幕。

令人心惊的是二皇子这新盟友叶家本身就是庆帝赐婚,可不可怕,儿子们在前面搏命,老子却坐镇后方看戏。

作为史家镇唯一活口的史阐立的出现,预示着太子火烧史家镇的罪名即将揭露,更预示着范闲和太子的合作即将分崩离析。但史阐立同时牵扯着春闱,随之林若甫的自首,以及太子的变本加厉,范闲的人生将面临新的考验,同时也预示着新的篇章即将到来,就是不知道这唯一是不是也是庆帝的手笔。

那么这次玩得可就大了,三个实力最大、势力最广、能力最强的儿子都牵扯其中,不知道会不会如对待赖名成一样杖毙了事,毕竟总得见血,才更符合庆帝的预期。

0 阅读:1

阿朱看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