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瞒过全世界,为中国办了件秘密大事,如今101岁坐拥千亿帝国

三楼有泡芙 2024-06-05 10:10:52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几十年时间里,经历了从最困难的时候到现在的经济不断飞跃,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无数中国人的努力奋斗,同时也少不了很多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支持。曾经就有这样一位马来西亚的商业“大佬”,在中国最为困难的时刻施以援手,做了一件大事儿,如今他已经101岁了坐拥千亿资产,他就是现在的马拉西亚首富——郭鹤年。[啤酒]

1

下南洋谋生的华人

而他的故事还要从清朝末年说起了,他们的父亲就是一个当时的福建人,因为学习不好再加上正值王朝末年时局比较乱,只好去南洋投奔在那里做生意的兄弟。所幸是那个兄弟的生意做得确实不小,很快就赚到了不少钱生活就过的好了起来,随后在那里生下了郭鹤年几兄弟。

虽然说勉强也算是个“富二代”,但是可能因为家里的教育做得比较好,也可能是他本人就有那种钻研刻苦的性格。不仅没有过于的放纵自己,反而读书非常的努力,甚至一度还考进过来佛士学院和李光耀当过一段时间的同学。

结束学业以后,他就开始自己出来打拼,当然和那些完全白手起家的不一样,他的家庭还是给他拿了很多钱的,他拿着这笔钱在新加坡成立了多家公司,经营逐渐的有了起色,可没有想到突然家里遭遇了大变,原来是父亲因为常年沉迷各种享受,才55岁身体就不行了不久后就离世了。

那时候才25岁的他一下子就成了家里的主心骨,虽然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但是都不是什么做生意的人才,在母亲的主持下他们也没有搞“兄弟相争”的戏码,由他开始操持家里面生意。但是没想到还没有多久家里就又遭遇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的二哥因为参加马共,直接被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给打死了,就连他们家的生意也被盯上不得已只能出国避难。

但也正是这段时间在外面游历,让他见识到了粮食交易中的各种道道,特别是粮食期货市场上面的波动让他明白,传统的大宗粮食价格相对而言比较固定,但是作为白糖咖啡茶叶这种经济类的作物波动却非常大。多年商业经历和学习让他清楚的知道,只有做这些价格波动比较大的生意才能更加有赚头。而且他还发现了一个商机,那就是当时马来西亚没有造糖业。

随后他就开始谋求相关产业的知识和设备,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就可以想办法搞起来。而他等待的这个时机很快就出现了,随着五十年代英国在全世界殖民地力量的衰弱,不断有殖民地开始了自主独立,马来西亚也不例外,1957年正式宣布了独立。看到机会的郭鹤年立马开始运作回去创办制糖产业。

不得不说机会这种东西,确实是给有准备的人创建的,由于准备的时间长下手也比较快,很快这个产业就被他们经营的有声有色,很快就占据了大量的市场。几年以后在马来西亚糖业领域,郭氏就堪称领军巨头。其旗下企业集团不仅掌握着广阔的甘蔗种植园,还引进了尖端的炼糖技术,成功打造出优质的白糖品牌,最高的时候一度控制全球10%的份额。

2

一次隐秘的行动

而且因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加上哥哥们的影响,他虽然从小就出生在海外,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有着很深的情怀。当时中国正处于最为艰难的时刻,不仅被苏联阵营排挤同时也面临了美西方阵营的封锁,想要从国际上购买出售什么东西都很困难,而郭鹤年还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帮助中国进行对外贸易,主要就是帮助国内出口粮食换取外汇再购买一些关键物资。

而正是因为这一段合作,让中国看到了他的诚意和情怀,这也是后来这件事情发生的重要原因。上世纪70年代由于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中国遭遇糖供短缺的严峻挑战,国内生产难以满足民众的巨大需求。为缓解这一状况,只能想办法从外部获取足够的物资进行补充。

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由于外部被严格的封锁,再加上持有的外汇数量不足,更别说没有足够的渠道来获取。只能想办法找人从外部进行帮忙,而就在1973年,一场秘密交易在香港浅水湾的宝华大厦悄然展开。时年50岁的郭鹤年,与两位神秘的客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他们的话题严肃而紧迫:中国急需进口30万吨糖,以缓解国内物资短缺的困境。

对于他来说帮这个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方法得好好的想一想。毕竟即便是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样的一笔大规模交易并非易事。他清楚地知道,30万吨糖的需求量相当于国际市场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一,一旦消息泄露,必将引发国际糖价的剧烈波动。他预估糖价可能会因此上涨20%-25%,更可怕的是这样剧烈的波动会影响交货的可能。

为了确保这一次的交易的顺利进行,他想了很多种办法。首先他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同时对这一个订单严格保密,从而在信息的层面掌握了主动权。同时声东击西,一方面放出自己要去国际糖业集团参加展会的消息,另一方面却又秘密的派遣得力的助手去当时的糖类生产大国巴西调查。

毕竟这么大数额的交易想要达成,只能从这些生产大国获得。但是经过数周的紧张筹备,却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位英国那边的投资者突然找上他,提出了日本人试图在糖业市场上面搞手脚,理由是他们在巴西的制糖厂周围看到了“日本人”的商业间谍,结果照片拿出来一看让他差点吓了一跳,原来所谓的“日本人”居然是他派过去的手下。

不过他并没有感到慌张,实际上他深刻知道自己想要完成这一次任务,最核心的优势并不是资金方面的,而是他持有巨大的信息优势。这一笔巨大的订单如果操作好了的话,不但可以便宜的购买来足够的白糖,还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赚上一大笔。随着郭鹤年终于敲定了与巴西供应商的采购合同以后,与此同时,他也在国际糖市上释放了中国即将进口大量食糖的信号。

果然不出他所料,随着这个消息的流出市场立马迎来了剧烈的反响迎来了一波上涨。随后他悄悄的在浪潮中,将手中的期货抛出,实现了巨额利润。最终他将所赚到几百万美元的利润,连同30万吨糖,一起交给了中国。这笔资金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不仅缓解了中国的外汇压力,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海外华侨对中国建设的支持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他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他不仅以商人的敏锐眼光捕捉到了商机,更以爱国商人的担当和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好奇,他明明掌握着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什么不自己在这中间搭便车跟着一起赚钱。要知道这中间随便投入一些就可以赚取很多利润,而且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但是对他而言这样做其实就让他失去了“纯粹”,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但是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却不愿意因小失大。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本来想要修建一个国贸大厦,但是外国的投资者的要求都很苛刻,最终他站了出来提出了由他来出资建设。

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苛刻,而是他们都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毕竟那时候我们的经济体量和现在可不是一个规模,只看生产总值的仅有日本和美国的十几分之一。但是对于他来说支持内地的建设并不怕亏损。事实上正是因为大量的产业放到了中国,他也乘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财富不断增,而1923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101岁了,身体依旧健康。

实际上在中国从上百年的积贫积弱之中,逐渐走出来逐渐走向伟大的复兴道路之中,像郭老先生这样提供了大量帮助,甚至在危难关头拉一把的海外华人华侨还有很多。比如说马来西亚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就是最早的一批从海外回国兴办学校兴办工厂启迪一代中国人,比如说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厦门大学最早就是陈先生出资承办的。

甚至不单单是这些出名的,当时最困难的时候,很多生活并不算富裕的海外华人都愿意拿出自己不多的财富来支持前线的战争。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很多又积极投资引进技术,帮助中国很快改变了国内的经济结构走上了快车道,中国今天的发展和这些心系国家的人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1】央视网 - 2012.12.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郭鹤年

【2】观察者网 - 2024.06.02“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35期: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5 阅读:483

三楼有泡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