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国际化枢纽经济建设中欧班列核心陆港

现代物流报 2024-06-14 21:51:05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朱睿颖

今年前4个月,河北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71.3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出口628.9亿元,进口342.4亿元。可喜成绩背后离不开一个国际物流枢纽的支撑。

这就是石家庄国际陆港,京津冀区域唯一实现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的核心陆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京津冀大宗物流的首选地,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区一基地”定位、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具体实践。

国际化枢纽助力京津冀发展

今年4月,石家庄国际陆港发行了首列由石家庄开往塞尔维亚中欧班列,标志着河北省与塞尔维亚陆路物流大通道正式建成。

石家庄国际陆港自建设以来,历经20年的发展,场站能级、作业能力位居京津冀首位,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内陆港。

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迎召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已成功获批全国一级铁路物流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国二手车出口业务资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工程,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内陆港,已成为河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拥有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24条,开通17条国际线路联通、8个出入境口岸,辐射亚欧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品12天抵达德国、法国等国家,4天抵达中亚五国,5天抵达东盟国家,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位居全国第9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通达马拉舍维奇、诺伊斯、杜伊斯堡、汉堡、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米兰等地,国际物流大通道绘卷徐徐铺就。

今年1月至5月,石家庄国际陆港共发送箱量18116TEU、货值289372.8万元、货重161983.78吨。

在海铁班列方面,石家庄陆港开启了海铁联运全程单物流新模式,具备了“一单到底”通关,成为京津冀首个实现“一单到底”国际海铁联运内陆城市,与马士基、地中海航运、法国达飞轮船、中远海、赫布罗特五大世界海运巨头合作,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实现了“陆海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和货通全球。

国内班列方面,石家庄陆港依托京广铁路,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与西部陆海大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相连通,东接海上丝路、西连陆上丝路、南向RCEP、北上中蒙俄经济走廊,承担着区域货物集散、保障生产生活、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成为坐拥亚欧大陆桥东、中、西通道的“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打造适铁临港产业新增长极

2023年,石家庄陆港先后获批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功能布局开创了“三个第一”——即全国第一家将铁路专用线与B保相融合的海关监管区、京津冀第一家内陆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河北省第一家将B保和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功能相叠加的海关监管区,推动陆港成功迈进国际一流陆港建设序列

石家庄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补齐了石家庄国际陆港保税功能,是石家庄国际陆港发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保税中心将铁路专用线与B保相融合,减少集装箱查验的短倒环节,通过发挥保税仓储、保税物流等功能优势,有效降低了陆港综合服务成本。

石家庄国际陆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是河北省第一家将B保和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功能相叠加的海关监管区,充分发挥了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优势,积极开拓北向和西向粮食进口通道。

通过国际物流通道将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粮食作物、饲用小麦粉等运抵至石家庄,并在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完成海关查验,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同时,通过粮食进口,延伸粮油、饲料深加工产业,加速粮油产业在石家庄国际陆港集聚,打造适铁临港产业新的增长极。

韩迎召表示:“石家庄国际陆港正在大力发展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油料加工三大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打造适铁临港产业高地。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月底前完成各项设备调试,预计6月份验收封关运行。”

与此同时,石家庄陆港接管了投资6.4亿元的京东电商产业园及设备购置项目、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工程设备购置项目、石家庄国际陆港集装箱换装设备购置项目、汽车物流中心项目等5个项目。石家庄陆港奋力规划新发展场景,跑出陆港加速度。

未来,石家庄陆港还将依托场站作业综合管理,打造铁路场站成为支持集装箱、散杂货、滚装车等多重服务的铁路智能场站平台,提升铁路场站的作业管理及综合服务能力。依托陆港集装箱管理系统,实现对空箱、重箱、租箱、还箱、修箱、滞箱、箱动态、费用结算等业务的全面管理,全面提高集装箱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班列开行效益。

0 阅读:25

现代物流报

简介:全国物流行业公开发行的专业报纸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