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序曲2:秦始皇为什么对求仙深信不疑

文叔逗号 2024-06-01 21:43:15

前言

说到秦始皇为了统一天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制度,可谓繁复多样。但对他来说,这些成就都不如成为神仙来得重要。因此,他四处派人打听得道高人或者神仙的下落。今天我就来聊一聊秦始皇为什么这么确定有仙人存在,他的求仙之路又是怎样的?

秦始皇大刀阔斧推进社会改革似乎都在为自己的求仙之路打基础

一般来说,人们都不太喜欢改变,即便这些改革是有益的,也难免会引起不满和怨言。当抱怨之声日益高涨时,因此秦始皇在开始自己的求仙之路前,也首先要解决社会稳定这一问题。

对于秦始皇来说他的时间非常紧迫,已经年过三十的他,光灭六国就花了整整15年,再花15年来处理这些社会遗留问题显然不是他能够接受的。

然而,秦始皇也不是天真的人。面对引发的民怨,他不愿停止改革。那么,他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压制这些民怨呢?

要压制民怨,他首先需要阻止人民的反抗。而要想阻止反抗,就需要军队,而军队需要资金。从吕不韦和尉缭的建议中,秦始皇明白了钱对他政权的威胁性。这些富商有的富可敌国,如果他们在地方上提供资金给六国的反抗者,将会给他的统治带来巨大的威胁。另外,一些富豪在地方上炒房、炒楼,还搞高利贷,这更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因此,秦始皇下令将六国总计12万户的富商全部迁至咸阳城中,以便近距离管理。一旦剥夺了他们的财富,六国的反对势力想要发动反抗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接着,秦始皇发布了另一道命令,要求天下所有的兵器全部交出来。然后,他将所有的兵器融化,制成了12个铜人和一座大钟,放在了咸阳城中。秦始皇认为,没有了钱和武器,那些想要造反的人民就别想了。

然而,真的会这样吗?在秦始皇二年的一天,他听说了一个叫宋子的人,他家里有一个佣人,非常擅长击筑并且精通音律。于是,秦始皇派人将这名佣人带来,并命他演奏。听完后,秦始皇发现这佣人确实是个优秀的乐师。本来想要任命他为宫廷乐师,但却有人发现这名佣人竟然是秦始皇之前下令要追捕荆轲余党中的一员,名叫高渐离。

没错,他就是那个刺杀秦始皇的主谋之一。按照之前的命令,高渐离和荆轲都应该被处以死刑。然而,秦始皇出于希望能够继续聆听他的音乐,下令留下他一命,但割去了他的双眼。

即便失去了视力,高渐离的演奏依然动听,每次都让秦始皇陶醉其中。日子一天天过去,秦始皇对高渐离的警惕也渐渐松懈了。

有一天,正当秦始皇沉浸在音乐中时,高渐离突然举起手中的筑,向着秦始皇猛砸了过去。啪!然而,筑没有击中秦始皇,他成功躲过了这一劫。不过,高渐离的行为可是彻底的把他给激怒了,他想,我饶你不死,结果你反过来,想取我性命。于是他下令,来呀,把这高渐离给我拖出去就地正法。

杀了高渐离之后,秦始皇非常好奇。他想:“这筑也不重啊,高渐离是如何将它当成武器的?”经过仔细检查,他最终发现了答案:“原来是在筑里灌了铅!怪不得它变得这么沉!”秦始皇庆幸自己刚才没有被砸中。

然而,这次的意外让秦始皇再次意识到,依赖运气不是长久之计。他决定以后再也不近距离接触各国诸侯的人,事情都要在大殿上解决,保持一定距离会更安全。

之前,秦国攻下一国就拆除其宫殿,因为秦始皇相信只要摧毁这些宫殿,就能消除复国的愿望,让秦国彻底统治。但现在,他决定采取新的方式。每次拆除一座宫殿,就在咸阳城北边重建一座相同的宫殿,并将六国的钟鼓和嫔妃迁至此。然而,经历了高渐离的事情后,秦始皇决定加强对各地的管制,并在这一年开始修筑驰道,类似于现代的高速公路。

这驰道的目的不仅仅是方便秦始皇巡视各地,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叛乱,秦国可以通过这条道路迅速调动大军,镇压叛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直道,总长1800哩,蒙恬奉命修筑,这条道路穿越山川,越过子午岭,可惜在后来蒙恬去世了,在秦国灭亡前,这条道路并未完工。

东巡邹峄山、琅琊山让秦始皇开悟,是秦始皇求仙的起点

完成了这些准备之后,秦始皇想:“古代的君主都会巡视天下,而现在天下已经统一了,看来我也应该出去走走,不能老待在咸阳城中。”于是,秦始皇展开了他的第一次巡视天下之行。他先向西,然后向北,来年又往东巡视,并登上了邹峄山,在那里树立了一块石碑。

邹峄山,又称峄山或邹山,位于现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虽然不高,不过不到600米的高度,但据说蕴藏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和华山之险,因此被称为岱南奇观,有许多古代名人如李白、苏东坡都曾游览过,并留下了刻石立碑的纪录,秦始皇也不例外,在一位儒生的建议下,他立了一块碑文。

邹峄山

之后,有儒生建议既然来到泰山附近,应该去泰山封禅祭祀一番。然而,秦始皇心情特别好,也没多想,就依照大家的建议准备上山封禅。

但问题来了,封禅典礼该如何进行呢?秦始皇一想:“哎,这还不简单,儒家学者总不会不知道这古礼如何进行吧?刚好我们在以前的齐国跟鲁国之间,儒家的学者很多,我们直接找人请教一下,专业的就知道了嘛。”然而,专业的人士真的会有答案吗?很抱歉,并没有。因为之前举办封禅的时间距离现在实在太久远了,所以没有一位儒家学者知道该如何进行这封禅大典。

好不容易大家推选出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儒家学者,想说他多少能给秦始皇一些意见。没想到,他却跟秦始皇说:“陛下,所谓的封禅主要是向上天传达自己成为天下主人的意思,所以您只要登上泰山之后,简单地扫扫地,并向上天说明就可以了。不过,千万要记得不要破坏花草树木,以展现陛下您崇尚仁爱和节俭的皇帝形象。”

秦始皇一听,心里嘀咕:“真的假的?扫扫地就行?会不会太随便啊。”他心里有些不满意,感觉这老儒生好像也搞不清楚封禅应该如何进行。

最后,秦始皇决定按照秦国的礼仪,隆重地进行封禅典礼。封禅典礼结束后,秦始皇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然而,他的好心情没过多久就被一场大雨给打翻了。这突如其来的暴雨几乎变成了灾难,而秦始皇一行人则艰难地寻找到一棵大树躲避,在树下幸运地躲过了这场大雨。

雨停之后,秦始皇心生感慨:“咦,这棵松树算是护主有功哦。嗯,好,我就赏赐他五大夫的爵位,以作为感谢吧。”于是,这棵现在位于山东省泰山风景区的五大夫松便应运而生。然而,最初并非有五棵树就此得名。

西北东都逛完后,秦始皇转往南方,来到琅琊山。对这里的景色他十分喜爱,于是在此逗留了整整三个月。随后,他发布了一道命令,决定兴建琅琊台。为何突然兴建如此大型的建筑呢?一般的解释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开始崇尚功绩,于是在各地兴建碑文,以彰显自身的成就。然而,还有一种可能,即大兴土木可以消耗民力,降低人民起义的风险。

是的,就像现在大家为了生计每天都忙于工作,谁还有心思去管政府在做什么?兴建琅琊台之外,秦始皇还迁移了3万户人口到此地。这或许可以算作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提供的住宅。更令人惊讶的是,不仅是赠送房屋,秦始皇还免除了当地人民12年的税赋。这可谓是恩威并施,显示出他对当地人民造反的担忧。同时,秦始皇在此处也封赏了许多功臣,如王离、王贲等人,封侯加封的场面庄严恢宏。

在琅琊台居住期间,秦始皇经历了一件特别的事情。他目睹了海上浮现的仙山。什么仙山?或许只是海市蜃楼的错觉。但奇怪的是,即便是在当时的状况下,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宫殿。然而,秦始皇不仅看到了人影,还有华丽的宫殿。古人的视力或许不俗,但他所见的情形令人费解。

不管他看到了什么,秦始皇相信那一定是仙山。因为在他读过的历史中,东海有三座神山,名为蓬莱、方丈和瀛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齐威王和燕昭王曾派人前往海外仙山,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思索着,这两位君王也不是毫无头绪地派人去寻找,他们一定有所依据。

于是他想,长生不老之药若真存在,那该有多好。该如何去求得呢?他决定向专业人士请教,找来了名叫徐福的方士。所谓的方士,有点类似现代的道士,研究五术,包括山、医、命、相、卜,或者说仙、医、命、相、卜,代表了方术或道术、医术、命术、相术和卜术这五种学问。

东巡归途意外连连

秦始皇向徐福询问如何去求取仙药。徐福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陛下,请听我一言。要求取仙药并非易事。首先,必须前往仙山;其次,前往的人需斋戒沐浴。更为重要的是,前去者不可是随意之辈,必须是童男童女,而且人数还需达到3,000人方可。此外,求药之人须怀着诚挚之心,并有一份缘分。唯有如此,方能有成功之机。”

秦始皇听后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并非一般人可办到的事。他心中感慨道:“看来徐福比那些自称儒家学者要专业得多,至少不会像他们那样支支吾吾,不敢言明。”

决定相信专业的徐福,秦始皇决定派他出海求取仙药。然而,第一次出海并没有成功,因为遭遇逆风。尽管如此,徐福却告诉秦始皇:“我虽有见到仙山,但却无法靠近。”

秦始皇听后心存希望,因为只要有所见,就有机会。于是,他鼓励徐福继续努力,并在找到仙药后回来向他报告。随后,秦始皇一行人便返回咸阳城。

当秦始皇一行人返回咸阳城的途中,经过了彭城,正当他们准备渡过泗水时,秦始皇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他说道:“这就是泗水吗?难道这就是当初周鼎失落的地方?”他回忆起秦昭襄王时期,周国被灭,九鼎被夺。在归途中,经过泗水时,因风浪惊涛,其中一鼎意外坠入水中。

秦始皇感慨道:“那可是大禹时代传承下来的宝物啊,失而复得实在可惜。”他决定利用现在的空闲时间多派人去打捞。于是,他派出了上千名的潜水夫下水搜寻。可惜,并没有人找到九鼎的踪迹。

秦始皇感到诧异,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九鼎如此沉重,掉入水中应该无处藏身才对。他想,才过去了30多年,九鼎就被泥土掩埋得无影无踪,实在令人惊讶。

意识到时间的流逝,秦始皇意识到必须加快行动,否则九鼎将会被永远埋没。尽管派出了大量人手,甚至进行了多次搜索,但最终依然一无所获。这令秦始皇心情低落,他原本期待的一切活动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秦始皇并未发泄怒火,而是心平气和地想到:“人说‘事不过三’,看来这次东巡的不幸事件应该已经结束了。”于是,他下令:“好吧,我们过河返回咸阳城吧。”

难道事情真的会如秦始皇所料,不会超过三次吗?很遗憾,这场倒霉运已经不止三次了。秦始皇一行人刚刚进入淮河不久,突然间一股狂风袭来,摇晃着他们的船只,情势十分危急。尽管最终艰难地渡过了淮河,但秦始皇心中的怒火却难以平息。

“老天,为何一波接一波地找我麻烦?”秦始皇心中充满了不满。这时,他眼前出现了一座庙宇。他询问众人:“这座庙祭祀的是哪位神明?”一位博士,即国策顾问,回答道:“陛下,这庙祭祀的是湘君。”

“湘君?”秦始皇疑惑地问道,“她的出身如何?”博士答道:“陛下,据说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即娥皇和女英。当舜去世后,她们姐妹伤心过度,最终不幸殒命,后人将她们埋葬于此。”

听到这个故事,秦始皇怒气冲天地大骂:“我乃天下之主,巡视天下,天神应该助我一臂之力。可你一个湘君,不但不帮我开道,还敢兴风作浪!来人,传我命令,把周围的树木砍掉,让赭山显露出裸露的土壤,就像是被剥去了衣服一样。这是对湘君的惩罚!”

湘君图

随后,秦始皇从南郡经过武关,返回国都咸阳城。

再过了一年,传说中有一位名叫茅蒙的人升仙了。传闻茅蒙留下了一首歌谣,其中提到帝王要想飞升成仙,可以腊嘉平。秦始皇心生疑惑:“腊嘉平又是何意呢?”他思索片刻,随即决定做出改变,将农历十二月改称为嘉平月,希望这样能够增加自己飞升成仙的机会,或者至少能够长寿百岁。这些想法似乎有些迷信,但秦始皇并不是没有根据。

传说中,他曾见过几位仙人,甚至在《拾遗记》中还有记载他曾见过外星人。是的,你没有听错,那些来自宛渠国的人,按照现在的理解,就是外星人。他们身高十丈,乘坐着一种被称为轮波舟的交通工具,形似海螺,可以在水下航行而不沉没。听起来有点像现代的飞碟或潜水艇。此外,宛渠国的一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万年。

另外也有传说,他确实打听到了一位叫做羡门和一位叫做高誓的得道高人,但这两人都在海外。于是,秦始皇派遣了一名名叫卢生的方士前往海外求仙。除此之外,他还同时派出了韩终、侯公、石生等三人去寻求长生不老药。加上卢生和之前派出的徐福,总共派出了五人去求仙,当然这些也都是徒劳。

这些记载听起来或许太过离奇,但是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你又会怎么想呢?这就是人类常常面临的难题:如果不能亲眼见证,很难评价别人的行为。因此,有些事情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除非亲自去询问当事人。

但最终这些都是徒劳无功,始皇帝终究也是凡体肉胎,像历史中的许多人物一样,结局都是融入华夏的史书当中,留后人评说,而不是化羽升天。

-1 阅读:92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