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义存禅师的一生!除了传奇,还有更传奇……

五台山便有美景 2024-06-08 08:47:37

有故事的地方总是有着特别的吸引力。那些流传在乡土民间的精彩故事,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你走过的风景更美,也让你的旅程更回味无穷。今天(农历五月初二)是唐代高僧雪峰义存禅师圆寂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峰、走进义存禅师,倾听他们的故事。

在闽侯雪峰,有有一位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义存禅师。

义存禅师是谁?

南方第一丛林雪峰崇圣禅寺开山祖师

开佛教中云门、法眼二宗

传道讲经 弘扬佛法

门徒信众无数

著《雪峰义存禅师语录》、《雪峰清规》等传世

他的一生浓墨重彩的部分与雪峰紧密相连,也暗藏了雪峰不可错过的风景和故事。

故事,还得从一千多年前说起。

从厌荤腥到悟道

义存禅师生于泉州南安。其家自祖父以来,皆友僧亲佛。义存生下来即厌荤腥,乳哺时,一听到钟磬声,或见到出家人,其容必动。所以父母特别钟爱他。

义存九岁的时候就想出家。其父怒而未许。后随父游蒲田玉涧寺,见庆玄律师持行高洁,遂拜为师,并留在寺中为童子。

十七岁始落发出家。唐武宗毁法期间,义存禅师隐居山林,礼谒芙蓉灵训弘照大师,并得到弘照大师的器重。后往幽州宝刹寺受戒。

义存禅师曾在洞山座下当过饭头。

一日,义存禅师正在淘米,洞山禅师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义存禅师道:“沙米一时去。”洞山禅师道:“大众吃个甚么?”义存禅师一听,当即掀翻米盆。洞山禅师道:“据子因缘,合在德山。

义存禅师在洞山座下参学多年,因机缘不契,便在良价禅师的指引下离开洞山,到湖南德山参谒宣鉴禅师。

才见德山便如故人相似,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义存便问:“从上宗乘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起来打之云:“道什么?”师曰:“不会。”至明日请益,山日:“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师有省。

意思是说,吾人本来面目,像我这样的人还能悟彻吗?德山起来便打他一棒,义存也没有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第二天,义存请益禅法,德山才明白地告诉他,本来面目,佛性妙理,不由语言文字,不由思维推理离言绝相,所以我实在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因为一经表达它就不是本来的样子了。

义存听了便省悟自性本真,“此时豁然,如桶底脱相似”,但还只是“桶底脱相似”,虽通达了自性,并没有通达自性的全貌。

咸通六年(865年),义存四十四岁,与岩头同辞德山,至州治所阳,今湖南县)鳌山镇,始彻底明心见性,得悟生死。其得悟因缘,据《雪峰义存禅师语录》卷上载:

后与岩头至州鳌山镇阻雪,头每日只是打睡,师一向坐禅。一日,唤日:“师兄!师兄!且起来。”头曰:“做什么?”师曰:“今生不著便,共文邃个汉行脚,到处被他带累,今日到此又只管打睡。”头喝曰 :“眠去!每日床上坐,恰似个七村里土地,佗时后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师自点胸曰:“我这里未稳在,不敢自谩。”头曰:“我将谓尔佗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播扬大教,犹作这个语话。”师日:“我实未稳在。”头曰:“尔若实如此,据尔所见处,一一通来,是处与尔证明不是处与尔划却。”师日:“我初到盐官,见上堂,举色空义,得个入处。”头曰:“此去三十年,切忌举着。”(师日)“又见洞山过水偈日:“切忌从佗觅,迢迢与我疏。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头曰:“若与么,自救也未撤在。”师又日:“后问德山:‘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棒,日:‘道甚么?’我当时如桶底脱相似。”头喝日:“尔不闻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师日:“佗后如何即是?”头曰:“佗后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师于言下大悟,便作礼起,连声叫日“师兄!今日始是鳌山成道。

枯木修行建雪峰

义存禅师游历十余年后,回到家乡闽中,在曾经求学之地福州芙蓉山的一个天然石室居住,传播佛法。

后来,义存禅师听从同学行实禅师建议,来到了名为象骨峰的地方住下,开始讲经弘法。

初入山中,尚无居住之处,义存禅师就栖身在一段千年枯木之中坐禅修行。

千年枯木

这段枯木据检测已有数千年历史,无枝无梢,树腹中空,可容纳十余人,如今正中坐着义存祖师金身塑像。

咸通十一年至乾符二年(870—875),义存禅师在师伯行实禅师的协助下,得到当地信徒和福州刺史、福建观察史韦岫的大力资助,在福州象骨峰建造雪峰寺,禧宗皇帝赐寺额为“应天雪峰寺”。

锡杖卓清泉

当时,义存禅师认为饮用之水不够清澈,某一日就在大雄宝殿后一处空地,用锡杖卓地,卓出一个泉眼来。

这个泉眼,便是雪峰二十四景之一的卓锡泉。

卓锡泉之水清澈甘冽,无论舀出多少水,无论是否遇到干旱之年,都保持着同样的水位,至今仍是寺内僧人的饮用水。

机锋论道 寸丝不挂

义存禅师声名远播,有位名叫玄机的比丘尼心向往之,从修行的大日山前来雪峰向其参学印证。禅堂之外,他们有着一段充满禅机的对话。

据《五灯会元》卷二《温州净居玄机》记载:

温州净居尼玄机唐景云中得度,常习定于大日山石窟中。一日忽念曰:“法性湛然,本无去住;厌喧趋寂,岂为达耶?”乃往参雪峰。峰问:“甚处来?”曰:“大日山来。”峰曰:“日出也未?”师曰:“若出,则熔却雪峰。”峰曰:“汝名甚么?”师曰:“玄机。”峰曰:“日织多少?”师曰:“寸丝不挂。”遂礼拜退,才行三五步,峰召曰:“袈裟角拖地也。”师回首。峰曰:“大好寸丝不挂。

心悟空相,应无纤毫挂碍。玄机听罢此言如当头棒喝,至此对义存禅师心悦诚服。

义存禅师弟子遍及八闽,分灯传化,并向外发展到全国各地及海外。

可以说,义存禅师是晚唐五代时期杰出的禅门巨匠,他的雪峰禅法与当时北方赵州从谂禅师的洪州禅法并驾齐驱,形成“北有赵州,南有雪峰”的趋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坐化,世寿87岁。

0 阅读:3

五台山便有美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