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中朝关系恶化,朝鲜欲染指我国边境,这场危机是如何化解的?

文史风云 2024-05-30 23:43:03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一个消息震惊了中国人民。

朝鲜方面竟然集结大军,朝着鸭绿江边进发,看样子,是要和中国开战。

中朝两国唇亡齿寒,有着多年的友谊,朝鲜为何突然对中国用兵,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又是怎样化解的呢?

两难抉择

朝鲜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开战,之所以突然嚣张至此,离不开另一个国家的挑唆。

这个站在朝鲜身后的国家,便是早已和中国交恶的苏联。

由于地缘关系的制约,中苏朝三国,彼此间的外交关系,长期以来都是互相影响的。

苏联想要向亚洲扩张,就必须重视和中朝等亚洲国家的关系。

但是,苏联拿出的外交姿态是不平等的,中苏蜜月期,苏联便明里暗里对我国内部事务插手,想要把新中国变成苏联安插在亚洲的棋子。

斯大林

但中国绝不可能成为霸权主义的帮凶,也正是这种在政治上不可调解的分歧,使中苏之间渐行渐远,乃至于成为敌人。

中苏关系崩盘之后,苏联便将中国视为称霸亚洲的最大阻碍。

因此,苏联决定在亚洲扶持新的代言人,取代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以此来迂回的达成向亚洲扩张的目的。

越南、朝鲜等亚洲国家,在苏联的外交优先级,由此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苏联尤其重视朝鲜,因为,朝鲜身处冷战对抗的前沿,也处在制约中国的前沿。

苏联因此加大了对于朝鲜的援助。

仅1954到1957年间,苏联对于朝鲜的援助数额,就超过了十亿卢布。

当然,不可忽略的是,身处困难之中的中国,也一直不遗余力的援助着自己的邻居。

1958年至1963年,中国为朝鲜承担了29个工厂援建项目。

其中,1960年,我们还为朝鲜提供了4.2亿贷款。

周总理在出访朝鲜时还表示,这笔贷款并不急着还,即便推迟二十年,中国也没有意见。

靠着中苏两个大国的援助,朝鲜在战后短短几年内,奇迹般的实现了工业化。

1960年,国际媒体报道时,将朝鲜称之为“远东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然而,处于发展黄金期的朝鲜,却在政治上面临一个危险的选择题。

当时,中苏之间的矛盾几乎已经公开化,双方在许多政治决策上互不妥协,而这也就导致朝鲜被夹在了中间。

朝鲜的国力,虽然远不能和中苏两国相比,但他偏偏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所以,不管中苏任何一方,都希望能够争取到朝鲜的支持。

对于朝鲜来说,他们本不想做这个选择题。

因为,长期以来,靠着中苏双方的扶持,朝鲜的日子过得很好。

继续维持着这种援助模式,才是对朝鲜最有利的。

所以在前期,朝鲜对于中苏之间的矛盾,并不愿意表明自己的态度。

但很显然,中苏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权衡利弊

到了1964年,苏联新任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向朝鲜表明了态度,希望朝鲜能够和苏联站在一边,对抗中国。

对于金日成的犹豫,勃列日涅夫也只有一个政策,那就是开出更为优厚的条件。

苏联从领土和金钱两个方面,对朝鲜展开了诱惑。

勃列日涅夫

苏联和朝鲜曾经秘密谈判过,关于中国东北的归属问题。

东三省自然是中国的领土,可是,苏联对这块富饶的土地虎视眈眈多年。

苏联也很明白,地处贫瘠的朝鲜,一旦有机会,也想要从中国这里得到些什么。

所以,苏联方面慷慨的表示,如果有一天,中国真的崩溃,那么,苏联愿意和朝鲜共同统治东北三省。

当然,这话是痴人说梦,任谁都知道,中国不可能轻易崩溃。

因此,除了这个空头支票之外,勃列日涅夫又开出了一些实际的条件。

勃列日涅夫

那就是,针对朝鲜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援助。

甚至,勃列日涅夫还大手一挥,决定免去朝鲜之前在苏联的贷款。

苏联表示,愿意与朝鲜结为永远的盟友。

这个诱惑就太大了,当时的苏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连美国都感受到了重重的压力。

弱小的朝鲜如果能够长期依附于苏联,那今后的发展就不用愁了。

要知道,朝鲜的日子并不安定。

哪怕他们现在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却仍要面临内忧外患,南部的韩国、欧美诸国,都给朝鲜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威胁。

金日成

当然,某些时候,作为邻居的中国也会被朝鲜视作威胁。

所以,此刻金日成天真的相信,苏联真的会成为朝鲜的靠山,如果朝鲜受到攻击的话,苏联会果断的出手相助。

过去,朝鲜之所以在中苏之间犹豫不决,就是担心,自己一旦站队一方,会受到另一方的攻击。

而现在,得到苏联的承诺,金日成却突然无所畏惧了。

他认为,中国纵然再强大,也不敢和苏联动手。

所以,虽然,此时朝鲜还没有明确表态,但他们心中的天平早已经彻底倒向了苏联。

中国方面察觉到了苏联的阴谋,所以,及时的给予了朝鲜劝告。

苏联的糖衣炮弹固然诱人,可说到底,朝鲜不过是苏联庞大计划之中的一个牵线木偶。

苏联嘴上说的再好听,也不可能为朝鲜付出太多。

假如将来,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危及到苏联自身安全的时候,苏联是会毫不犹豫的将朝鲜抛出去的。

到那个时候,被榨干利用价值的朝鲜什么都得不到,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国际孤立。

因为一时的小恩小惠,而危及自己将来的发展,这完全是得不偿失。

中国对朝鲜的劝告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多年与苏联交往得出的结论。

一个国家只要沾染上了霸权,就绝不可能真心的去帮助另一个国家。

仗势欺人

可金日成却已经被蒙蔽了双眼,他只看到苏联强大,中国弱小,所以,选择依附强者。

而且,金日成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也想让朝鲜成为亚洲的强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实现朝鲜南北的统一。

过去,朝鲜就统一之事向中国求援,但中国分析了国际局势之后,认为朝鲜半岛南部,也就是韩国,早已经被美国渗透,成为了美国设置在亚洲的前哨站。

所以,朝鲜一旦想要统一,美国就一定会出手,过去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此而起。

现在,朝鲜好不容易获得一个安定的环境,应该大力的发展经济,使自己先强大起来。

而不是立足未稳,就又去打一场不切实际的仗。

上一次抗美援朝,朝鲜是在中国的帮助下赢得了战争,但再来一次,战争的结果依旧未知。

但中国诚恳的分析,却得不到朝鲜的赞同。

金日成反而武断的认为,过去无法实现南北统一,是因为援助朝鲜的中国兵力不足。

现在,有了苏联的帮助,南北统一指日可待。

就在这种种因素的推动下,朝鲜终于彻底倒向了苏联。

朝鲜和苏联之间签订了多个条约,约定了此后双方互惠互利,同时,在军事上提供援助。

中国这个旧日的朋友则被遗忘了。

为了讨好苏联,朝鲜甚至抹去了许多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记载。

同时,他们配合苏联,开始在亚洲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企图染指中国的边境。

这一切,让中朝之间的友谊迅速的走向破裂。

两国在边境线上互相喊话攻击,双方百姓甚至时不时的在边境产生冲突。

唯一的赢家只有苏联,经过多年的筹谋,他们终于成功的瓦解了中朝两国。

在这段日子里,朝鲜变得越来越膨胀,他们认为,自己距离强国只有一步之遥了。

所以,他们在军事上也就愈发的大胆。

朝鲜的变化,让很多人心情焦虑,万一有一天,朝鲜和苏联真的联手对付我国,我们该怎么办?

但毛主席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因为,他看得出来,苏联和朝鲜之间的联盟是脆弱的。

联手对我国造成威胁,只不过是他们的妄想。

毛主席的推断,在1969年得到了证明。

这一年的三月,中苏双方在珍宝岛爆发了战争,而苏联并没有占到便宜。

这让苏联政府陷入了愤怒,打算采取更强力的手段,来迫使中国妥协。

于是,朝鲜依照苏联的指示,开始大量的往边境增兵。

但是,朝鲜虽然听从指示,心里却并不是完全乐意。

原因在于,苏联与中国对抗,尚且在珍宝岛吃了亏。

他们做不到的事情,要朝鲜来做,岂不是让朝鲜白白送死吗?

危机解除

毕竟,说到底,朝鲜对于苏联的忠诚是极其有限的,依附苏联为的是获取更大的利益。

过去,在军事上,他们也是一直跟在苏联屁股后面,耀武扬威的。

现在,苏联在军事上没有下一步的大动作,朝鲜却有极大可能与中国爆发战争。

朝鲜担心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在出兵之后,就立刻向苏联求援。

按照朝鲜的想法,苏联和朝鲜之间有约定在先,现在,朝鲜已经出兵出力了,苏联就该积极地和朝鲜配合。

但苏联的表现却十分消极,他们并没有增兵,反倒是有了从珍宝岛撤兵的意思,这让金日成大感失望。

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也离不开毛主席在背后的筹谋。

从战争一开始,毛主席就定下了基调,我们要在珍宝岛大力的打击苏联,但同时,我们要对朝鲜展现出友好。

因为,朝鲜并非无药可救,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是个无关紧要的配角。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苏联败落,朝鲜就没有胆子和我们硬碰硬。

而且,我们把苏联赶走,也可以让朝鲜看清苏联的真面目。

让他们明白,在关键时刻,苏联是不会救他们的。

可以说,毛主席把苏联和朝鲜两个国家的打算,都摸得很透彻。

所以,在珍宝岛战役爆发之后,苏联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这时,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了,那就是中美之间关系的变化。

随着苏联的崛起,中美之间有了合作的可能,双方都彼此传递了友好的信号。

毛主席认为,从战略上,我们应该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来打开中国的外交局面。

苏联这边,则进一步挑唆朝鲜,让朝鲜彻底断绝和中国之间的往来。

但朝鲜却不像从前那样好骗了,因为,朝鲜折腾了好几年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听从苏联的计策与中国对抗,但却并没有帮助自己实现南北统一的大业。

相反,美国在感受到亚洲的压力之后,也大大增加了对韩国的军事援助,使得朝鲜南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朝鲜自己,反倒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而此前的事件又充分表明,苏联这个盟友靠不住。

朝鲜此刻终于认识到,苏联是在一步步的将朝鲜推向绝路。

更糟的是,由于五月朝鲜击落了美军的一架侦察机,所以,美国方面立刻对朝鲜发出战争警告。

苏联不想为此和美国大动干戈,因此,依旧没有表态。

又一次陷入战争危机的朝鲜,已经不敢再轻易的相信苏联。

所以,只能重新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

朝鲜的心情,也完全在毛主席的预料之中。

没多久,毛主席、周总理就向朝鲜发去了外交请求,希望朝鲜和中国能够重新的进行平等对话。

金日成求之不得,立即派出了特使前往中国。

毛主席则亲自接见了朝鲜特使,并提出,中朝两国,本就是亲密无间的友好邻邦。

尽管,过去中朝关系产生过一些变化,但从今往后,中国依然愿意做朝鲜坚实的后盾。

1970年10月,金日成亲自来到中国,并和新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友好协约。

,双方之间这一举动,也宣布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敌对再次走向友好。

边境线上的危机,也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化解掉了。

参考资料:

沈志华《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

朱克川《金日成与朝鲜》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 阅读:33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