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机陷阱揭秘:男子想租14台手机套现,却反增17W巨债

徐十一 2024-06-21 17:18:30

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手机租赁业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以快速审核、便捷发货和高信用免押金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那些追求新鲜感和临时使用需求的用户。

然而,这一新兴模式也暴露出了监管漏洞,被一些借贷中介所利用,他们诱导经济困难或网贷逾期的人们通过“租机变现”来套取现金,从而陷入更深的债务泥潭。

陈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果农,因健康问题无法劳作,生活陷入困境,开始接触网贷。在逾期压力下,他被借贷中介以“短期套现”为诱饵拉入租机平台。

在中介的“帮助”下,陈默通过扫码进入租机平台,租借手机后直接寄给中介,中介收到手机后再放款给他。看似解决了燃眉之急,实则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分期租金和买断费用。

陈默在多个平台上租赁了14台手机,总租金高达17万元,但实际到手的现金仅有5万元。随着还款能力的丧失,他不仅网贷未还清,反而债务越积越多,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这是来自澎湃新闻的报道,可以看出租金套现本想解决燃眉之急,没想到却越陷越深。

据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租赁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582亿元,预计2023年将飙升至2400亿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租机平台的审核机制过于宽松,忽视了个人征信报告的审核,仅通过简单的芝麻信用或腾讯会议就能通过审核,为借贷中介提供了可乘之机。

陈默的悲剧并非个案。社交媒体上,许多用户反映因“租机套现”而背负巨额债务,质疑套现变成了“高利贷”。在消费投诉平台上,关于“租手机”的投诉信息高达上万条,多与“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相关。

法律专家指出,“租机套现”行为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一些租赁平台的“买断”规定使得用户支付的费用远超手机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借贷中介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尤其是当他们明知用户征信差,仍伪造材料套取租机资格,回收手机套现给用户时。

此外,如果租机平台与借贷中介存在通谋,共同为用户提供高利息借款,可能违反了金融管理规定。而用户擅自转卖手机,违反了租赁合同,除了支付租金外,还需承担违约金,面临法律诉讼和资产冻结的风险。

为了避免类似陈默的悲剧,用户应避免使用不正规平台借款,合理规划财务,并评估法律风险。一旦陷入租机套现的困境,应积极向金融管理部门举报。同时,行政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要求租机平台加强用户信用审查,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合理消费,避免过多超前消费,导致后面拆西墙补东墙,走上绝望的道路。

2 阅读:315

徐十一

简介:数码资讯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