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隶书时,这个方法是区别行家与非行家的关键

滨滨谈文化 2024-05-26 03:05:57



在说清楚隶书之前,应当要搞清篆书的几个概念。就拿小篆来说,小篆的笔法很简单,只要提着毛笔,保持中锋行笔的情况下,小篆的线条也就写出来了。

但是,对于隶书来说,它是在小篆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书体,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说,每种书体的发展都是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也就是说,隶书是继承了小篆的主要笔法,写隶书时,小篆的笔法也在其中,但并不能说,用小篆的笔法就能写出隶书,而隶书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他继承了小篆笔法,同时也发展了小篆笔法。

举一个例子,汉字中的转折,一般情况下,小篆的转折是一个圆弧形的,在用笔时,毛笔垂直并保持中锋行笔的姿态向前毛笔,在这个圆转时,毛笔是不会被提出来而重新书写的,但在隶书中的转折处时,我们可以把毛笔提起来写,也就是断开来写,在转折处时要接笔书写,而恰恰这个笔法被很多初学者所忽略,这也是区别行家与非行家的关键问题。

例如,我们在学习《石门颂》时,在遇到一个转折时,就不能像小篆那样去用圆转的笔法来书写,而是要把那个横画和竖画断开分别书写,有人称这个转折处叫电焊连接法,就是说,两个连接处是用电焊来焊接起来的,这就是隶书的根本特点。

而《石门颂》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笔法姿态,为什么叫它姿态?其实这就是《石门颂》的主要特点?它为什么被誉为“隶书中草书”?为什么又有“飘飘欲仙”的特点?其实都是跟这个笔画有很大关系,它就是那个“蚕头燕尾”。

“蚕头燕尾”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让字形尽可能地舒展开来,只要有胆量,尽可能地将这个横画写得更长而去,这个作用就实现了。二是起到字形平衡的作用。《石门颂》的字形呈匾方形,为了使字形飘飘而去,这个横画也是起到了一个平衡作用。

但是,《石门颂》中的这个蚕头燕尾与其它隶书有所不同,例如《礼器碑》、《曹全碑》等隶书中的那个燕尾在书写时,到了尾部要重重的顿笔才能完成,而《石门颂》在处理燕尾时,要提着笔保持前面的用笔方法书写完成,这一点正好像是写小篆那样,不需要顿笔,气息是平和的。

0 阅读:144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