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中吟诵的48首唐诗,毛泽东手书圈画点评过三分之一

正梧说历史 2023-07-20 09:28:02

进入炎热的暑期,正在热映的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火爆“出圈”。电影中的盛唐美景如诗如画,李白、杜甫、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一众盛唐诗坛“顶流”陆续登场,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

从长安的繁华气派,到梁园的田园风光;从扬州的温柔妩媚,到塞北的苍凉辽阔;从灯火盈门的市井酒巷,到长风浩荡的辽阔平野……电影以李白为主角,用诗韵勾勒出一幅盛唐文化辉煌璀璨的历史画卷;也以绮丽浪漫的镜头语言,激发观众对人生旅程和命运起伏的深深思考。

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先后共吟诵了包括《早发白帝城》《将进酒》《上李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岳》《登鹳雀楼》《白雪送武判官归京》《燕歌行》《别董大》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在内的48首唐诗。

现代最伟大的古典主义诗人毛泽东,自幼酷爱唐诗。对影片《长安三万里》涉及的这48首唐诗中的一些名篇,毛泽东或手书,或圈画,或点评,或引用,体现出浓厚的赏析兴趣。对于这部影片的主角——一代“诗仙”李太白,毛泽东更是千古神交,推崇备至。

毛泽东酷爱李白诗,从青少年起到垂暮之年,终生爱不释手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浓重的李白情结贯穿于毛泽东的一生,愈老而弥坚。

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到自己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情形时说:

“我最讨厌的是静物写生这门必修课,认为它是极端无聊的。我总是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课室。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加了个半圆,来表现‘半壁见海日’的画意。”

“半壁见海日”,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于此可见,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就已对李白诗作谙熟于胸了。

毛泽东对李白的评价很高。1949年12月,他在出访苏联的途中,邀请苏联翻译、汉学家费德林到自己车厢里交谈,中国文学这一话题是谈得较多的。谈到李白,根据费德林的记录,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的:

“李白(8世纪)——唐代杰出诗人。他像天才诗人普希金对俄国人民的贡献那样,为中国人民写了许多珍贵的艺术诗篇。李白的诗是登峰造极的,他是空前绝后的不朽艺术家。中国至今没有人能超过李白、杜甫的诗才。”

毛泽东对中国古代诗人多有评说,而对李白的这个评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他阅读时圈画、批注过的古诗词中,李白的作品有81首,而且有很多作品他不是一次圈阅,而是两次、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地圈阅。

毛泽东多次圈阅的李白作品有:《静夜思》《渡荆门送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清平调词三首》《行路难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古朗月行》《早发白帝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送友人》《月下独酌》《赠汪伦》等。

1984年出版发行的《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一书,收录毛泽东手书的古诗词计117首,都是凭记忆默写出的,其中有李白诗14首,数量最多。在这14首诗中,如《梁父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将进酒》等,篇幅都比较长。《梁甫吟》二百九十余字,毛泽东只将一个“旋”字误写为“转”。据此可见,毛泽东对李白诗作喜爱之深。

毛泽东如此喜欢和推崇李白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和李白都是各自所处历史时代的最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在诗艺的审美欣赏与创造心理方面,有相似相通之处。李白诗中所体现出的充分的、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激起了毛泽东的强烈共鸣。

毛泽东不但自己爱读李白的诗,有时还教青年人读李白的诗。

1958年3月29日,毛泽东乘江峡轮,离重庆,经川江,过三峡,视察长江航道。途中,当他得知年轻的女驾驶员小石是广东人时,便问她: “三峡有个白帝城吧?”小石说: “是的。”毛泽东又问: “会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吗?”小石说: “不会。”毛泽东便背诵起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背完,他又叫小石跟着自己一句一句念,念了两遍,便叫小石背给他听。小石背诵了一遍,毛泽东高兴地点头说: “好!”

1975年,毛泽东因患眼疾而无法读书 ,时年44的北京大学讲师的芦荻为他侍读古籍。当卢荻给他读完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后,毛泽东感慨道:

“李白的《蜀道难》写得很好。有人从思想性方面作各种猜测,以便提高评价,其实不必。不要管那些纷纭聚讼,这首诗主要是艺术性很高,谁能写得有他那样淋漓尽致呀!它把人带进祖国壮丽险峻的山川之中,把人们带进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使人仿佛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

1949年10月15日,刘松林与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结婚。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赴朝,1950年11月25日不幸壮烈牺牲。毛岸英牺牲之后,儿媳刘松林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身体健康状况也受到严重影响。毛泽东忍受着爱子英年早逝的巨大痛苦,多方关心儿媳的健康。

1959年夏,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读书的刘松林得了一场病。8月6日,在江西庐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毛泽东,在会议间隙,给刘松林写了一封信:

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学校没有?我还算好,比在北京时好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久不见甚念。

毛泽东信中抄录给刘松林的“李白的几句诗”,出自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毛泽东最喜欢李白诗篇之一。

现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毛泽东,由于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欣赏趣味的偏好,因此与李白诗歌相比,他对盛唐诗歌现实主义大家杜甫的诗“不甚喜爱”。

1942年4月,毛泽东约见何其芳、严文井等作家时,严文井问: “听说主席喜欢古典诗歌。您喜欢李白,还是杜甫?”

毛泽东回答说: “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1957年1月,毛泽东在与臧克家、袁水拍的谈话中,谈到杜甫时说:“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

虽然毛泽东说过“不甚喜爱”杜甫诗,但这绝不意味着毛泽东不尊重杜诗,或否定杜诗的杰出成就及崇高历史地位。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游览南岳衡山,登上祝融峰,发出“诚大山也”的深情感慨,下山之后即挥毫运思,在《讲堂录》中写道: “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湖失……”引用杜甫《望岳》诗中的名句,展现了登祝融峰所见的美景,抒发登高远望的浩然之气。

杜甫晚年乘船出川,漂泊至湖南,以年老多病之身登上岳阳楼,不禁感慨万端,写下千古吟诵的名篇《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在长沙求学,到建立新中国后到湖南考察工作,曾多次登上岳阳楼。每次等楼,他都朗诵过杜甫的晚年名作《登岳阳楼》。

1964年7月18日,毛泽东视察湖南回北京,专列快到岳阳时,毛泽东问随行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前面是什么车站?张平化回答:岳阳车站,岳阳现属湘潭专区管辖。

毛泽东对陪同人员和当地同志谈及岳阳的史事、人物、人文故事。在谈到岳阳楼的故事时,毛泽东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杜甫《登岳阳楼》一诗,顺手挥笔书默写了这首诗。原诗第六句是“老病有孤舟”,毛泽东却书写成“老去有孤舟”,改动了一个字,也许是笔误,也许是有意为之。这是毛泽东借杜甫诗表达故乡情怀的真实写照。这一手书墨迹,已由两位退休老工人刻制雕屏。

1985年5月,岳阳楼大修后将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屏装嵌在岳阳楼三楼正面壁间,替代了岳阳楼大修之前的正殿供的吕洞宾塑像。

王之涣一生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名动一时,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可惜其诗作“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毛”,《全唐诗》仅存6首绝句。但就是这6首之中,毛泽东挥毫书写过两首——《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毛泽东非常欣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生活在大唐帝国的上升时期,当时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因而具有一种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精神。这样一种时代精神,鲜明地反映在《登鹳雀楼》一诗中。毛泽东对这种充满蓬勃生机和豪壮气势的诗篇,是很特别青睐的。他的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和哲理亦有神似之处。

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化用过此诗中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说: “一个作调查研究工作的同志, ‘欲穷千里目’,就必得先下楼,然后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他不愿下楼,也不愿上楼, ‘欲穷千里目’,天下是没有那种便宜事的。”

毛泽东在《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题目天头上,竖着连画三个圈,左边又画一个大圈。在《凉州词》的题目上方,画着一个大圈。这流露出毛泽东对这两首盛唐绝唱的激赏之情。

毛泽东在《注释唐诗三百首》中崔颢诗《黄鹤楼》的题目天头上,竖着连画三个圈,左边又画一个大圈。

毛泽东非常喜欢崔颢的《黄鹤楼》,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曾化用了其中的名句。

1927年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前夕,中国革命面临严重危机,心情沉重的毛泽东途经武昌,登临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心潮起伏,写下此篇著名词作的《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借崔颢七律《黄鹤楼》这个题目,以填词的形式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忧国忧民的感慨。词的下阕“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一句,显然脱胎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953年2月,毛泽东重游武汉,登临汉阳城北龟山,向西眺望汉水和长江交汇处,挥手对随从人员介绍说:这里正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地方啊!

黄鹤楼成为武汉市的标志。1966年,毛泽东曾在一封信中用“白云黄鹤的地方”代指武汉。 “白云黄鹤”的称谓,毫无疑问出自“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于此可见崔颢的《黄鹤楼》给毛泽东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对于收录于《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的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毛泽东在诗题的天头,竖着连画三个小圈,并在右边画着一个大圈。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明代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其为第一。毛泽东曾挥毫书写过这首诗,收录在中央档案馆编辑的《毛泽东手书古诗词》一书中。

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他在1918年第一次北京之行时,说道:

“我自己在北京的条件很差,可是在另一方面,都城的景色是鲜艳而又生动的,这对我是一个补偿。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间小屋子里。当我们大家都挤在炕上睡觉时,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每逢我要翻身,往往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但是,在公园里和古老的故宫广场上,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盛开。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毛泽东引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对岑参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熟读成诵,所以当25岁时看到北京北海公园垂柳枝头的冰柱时,油然地想起了诗中意境壮美、颇富浪漫色彩的名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毛泽东在《注释唐诗三百首》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题目天头上,竖着连画三个圈,右边又画一个大圈。此外,他对于选录在该书中的岑参的另外两首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在题目天头上,同样竖着连画三个圈,右边又画一个大圈,表示欣赏。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是盛唐成就最高的,因而后世称之为“王孟诗派”。毛泽东很爱读“王孟”二家的诗作,多次圈阅、点评或书写。

毛泽东批注过的《注释唐诗三百首》收录王维诗23首,毛泽东圈批有10首,这10首是:《老将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相思》《杂诗》《渭城曲》《秋夜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注释唐诗三百首》西鄙人创作的《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一诗的天头,毛泽东用铅笔连画三个圈,以表欣赏。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暑期档票房“黑马”《长安三万里》共吟诵的48首唐诗中,毛泽东手书、圈画、点评、引用过的,有李白的《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将进酒》《行路难》《赠汪伦》《子夜吴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望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高适的《燕歌行》,王昌龄的《出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崔颢的《黄鹤楼》,王维的《相思》,杜牧的《过华清宫》和西鄙人的《哥舒歌》,共计17首,占三分之一之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古典诗词造诣之高深渊博。

然而,作为“唐诗盛宴”的《长安三万里》,并没有在适当的情节中吟诵“主角”李太白的登峰造极的代表作《蜀道难》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两首也是毛泽东最为激赏的李白诗作。这不能不说是这部动漫大片的一大遗憾!

0 阅读:109

正梧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