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17岁男孩高考后跳江,年轻人心态不好,家长应该这样做

心灯一文 2024-06-14 19:38:37

真的可惜了。

高考刚完,全国各地就浮现很多高考生自杀的消息,看来非常令人心痛。

我有一个亲戚也是今年参加高考考试之前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刚考完两门就觉得自己考得不好,害怕再去参加下面的考试。把他的父母急的要死。

有很多朋友的子女也是在高考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回想起我自己高考的时候,根本就没把这事放当回事。

我感觉再怎么努力也就只能考成这样了,所以我没有焦虑。

我们那一代人极少,听见说高考考不好去自杀的人,只有考不好一次一次又去重考的。

我家乡有一个人戴着一副加厚的近视眼镜,当年参加高考重考了7次。

每次看见他,他都笑嘻嘻的说自己要当书八戒,要考8次。

现在的学生动不动就要去寻短见,非常可怜,这是时代的悲剧。

孩子们在极其优厚的家庭中长大,父母把他们当成掌上明珠。所有的家族和人都围着他转,因此他们缺乏很坚实的心理基础。

学生的眼界只仅限于高考,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他们只知道每天听到的就是如果考不好读不上好学校,将来一定好不了。

可是现在的时代早就已经过了这种看文凭的时代高考的成绩考上了学校当然会影响后面的事情,并且是很大程度的影响,可是这并非是一个绝对的事情,每一个不好的学校,只要你能够努力,你能够把握住自己不瞎搞出来,你依然还是很优秀的。

因此学生执着这个事情因此而寻短见是很可惜的,这不得不说到我们的家庭教育。

教育上有几个事情没有把握好,所以让子女会出现经受不住挫折,去寻短见的事。

第一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家长太宠爱孩子,过于在意孩子,把孩子当成是唯一的最优秀的人,什么东西都捧她哄她,没有底线的去夸他,或者给他很多期待,让他把这件事放在心里面,成为最沉重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会干这种事。我自己的父亲就是这样,他对自己的外孙女经常就是希望他考上最好的学校,而且总在外面这样说,因此对他外孙女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家长们应该放松应该把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模式改变一下,不要把它变成你们家庭的核心,

他只是家庭的一员,要让他正常的参与家庭的生活,而不是把他当作家庭的最核心,一家人围着他转为他去赚钱,父母亲只为他生活,他的压力其实很大。不能怪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好,因为现在的成长环境确实有这样的问题。

第二就是过于现实的这种价值观,认为高考和考上好学校是100%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这种价值观常常由父母传输灌输或者老师灌输同学灌输,却没有人帮他矫正,没有人真正告诉他将来你拼的是什么。

你将来在社会上能够混得好能够健康,能够平平安安的能够有所作为,需要的是到底是什么呢?并不是高考成绩学校的好坏,而是你的人格,你的应对能力,你的综合能力。

其中就包括抗击打能力。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有两个孩子,大儿子读初三,小女儿才读小学,一年级两个孩子,他都是粗生粗养,就这么放养的程度长大,跟他们交流也非常大大咧咧,说话互相怼。很随便,

可是这两个孩子非常的争气也非常的人格健康,虽然成绩并不是说那么理想,可是他们很聪明,很自在很自由,心理健康非常强大,

出去别人说他们老师批评他,他也不会当回事,并不会觉得很痛苦。这样的孩子长大了非常的独立也非常强大,绝对是能够做出一番事情的,就算做不了什么事情,一辈子也不会说因为心理问题而纠结崩溃,去做些傻事。

最近他们学校的老师希望他去学校分享教孩子的教育心得,他告诉我哪有什么教育心得。其实就是不愿意孩子受太多拘束,不愿意孩子整天生活在不好的氛围里,希望孩子们自由自在的,能够自己自发的去生活,

其实他也管教,但是并不搞执着。他并不认为非要搞一种什么模式,比如说很高档的模式,比如说很文雅的模式,比如说很严格的模式就能够适合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与众不同的人,他们生出来成长在这个家庭里,也是没有选择的,所以做父母的尽量让他们轻松一点,但是也并不是放纵他们。

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心理上没有这种非要怎么样才行的这种压力,因此反而他们自己就去努力了。

比如他的大儿子,现在虽然初三可是有喜欢的女孩子了,他并不去干涉,反而帮他一起去研究,并且他发现他的儿子因为有女孩子喜欢,所以各方面对自己都要求很严格很上进。

因此他非常放心。

在这个时代,教育子女真的需要智慧,需要的不是条条框框,也不是需要你去学习太多的这些教理论。而是你有没有舍身处地的替孩子们想,因为我没有真正把他当孩子当一个生命去看待。

你自己曾经不愿意度过的生活,有没有不知不觉的就加在了他的身上,有没有去想过呢?

因此这其实是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几千年前孔子已经说得很通透了。

这种方法被我作为朋友总结为无为教育法,是尊重他们生命的自然,这其实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方法,很难有人能够做得特别好,因为面对孩子调皮,面对孩子的叛逆,始终很难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搞,很容易就疲惫了。

可是我这位朋友做的很好,就是因为他一直都在提醒自己,或者说他一直都在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他只有尊重自己才会尊重孩子,因此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也从来不让孩子觉得他活着就是为了他们。

因此孩子洒脱他也洒脱,孩子自在他也自在,孩子主动,然后他也省心。

我非常的赞同他,羡慕他,如果父母们都像他一样,那么每次高考之后出现这样的悲剧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 2024-06-15 13:04

    把什么都往“心理问题”上推?有那么简单?!

心灯一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