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徐向前逝世,临终留下三条遗言,江泽民主席:不能全部同意

历史典录 2023-06-01 10:59:22
前言

毛主席曾经称赞他:

“徐向前的战斗精神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向前”,“向前”!”

徐向前元帅是十大元帅唯一一个北方人,也是个性最隐忍的一个元帅,也是唯一一个会织毛衣的元帅,他生活简朴,人称“布衣元帅。”

图 徐向前

徐向前元帅的一生遭遇颇为特殊,子女们认为:徐向前是一个正直,质朴,善良,真诚,能容人,言行一致的理想主义革命家。

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因肝脏受到致命损伤,造成亚急性肝坏死,最后多器官衰竭,经全力抢救,终将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临终前,徐向前留下了三条遗言,而后,平静地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89年革命生涯,而当江泽民主席得知徐向前的遗言后,更是直言道:“不能全部同意。”

随后,江泽民主席含泪称赞徐向前说:“家风清廉,堪称表率”。

担任总参谋后,出访苏联,彰显大将风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登上了北京天安门城楼,他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图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

但是这一天,身为开国元帅的徐向前并没有出现在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战争夺去了他的健康,从解放太原之前,他的筋膜炎一天天恶化,头疼反复发作,不能吃喝入睡,消化功能和吸收能力极差。

此时的他,被毛主席移住在青鸟海滨休养治病,他和夫人黄杰坐在一台老式收音机旁边,收听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

10月19日,他即将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但是,徐向前的身体不好,这副重担只能让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一个人来挑。

徐向前任命为总参谋后,文件越来越多,但是他一直坚持使用跟随他南征北战的那个连油漆都没有刷过的木板箱子。

1950年,徐向前又要带着他这个箱子前行,秘书看后,建议他说:“徐参谋,现在全国解放了,条件好了,买一个好一点的皮包吧!”

徐向前听后,只是笑着摇摇头,说道:“我看这就行啦,不必买了,帝国主义包围着我们,国家财政困难,我们能节省一点就是一点吧,把钱用到军队建设上。”

图 徐向前

5月,徐向前带着他的箱子第一次进北京,参加中央七届三中全会。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见徐向前身体有所好转,甚是高兴。一再劝慰着:“静养,安心静养。”

紧接着,朝鲜战争爆发,徐向前移往北京,在颐和园内一幢暂时栖身的房子里,他作为军委的总参谋长,为毛主席的决策尽心尽力。

经过一冬一春的治疗和静养,徐向前的身体恢复了,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为此感到很高兴。

1951年5月初的一个夜晚,徐向前被毛主席约进了中南海。

夜深人静,毛主席的菊香书屋灯火通明,如同白昼。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正在那里谈工作。

徐向前的出现,使毛主席离开座椅,疾步迎到门前,握住徐向前的手,亲切地问道:“向前,近来身体好些了吗?我看气色比上一回好多喽!”

徐向前回答:“天气一暖和,就好多了。”

图 徐向前和毛主席

他预感到毛主席约见他定有大事,于是说:“主席,我感到完全可以工作啦!”

毛主席听后,微笑着说:“那你,就来一次长途旅行吧,跑的远一点,坐火车去一趟莫斯科。”

徐向前对派他出访苏联,没有思想准备,很是惊讶,他记得前年毛主席曾访问过苏联,和斯大林做了友好的谈判,如今又派他去苏联做什么呢?

毛主席见一脸疑惑的徐向前,便又说道:“好像你还没有出过国吧?以前我也没出过国,前年年底去莫斯科住了两个月,那还是头一回咧,那是冬天,很冷,现在已经立夏,你去身体不要紧吧?”

徐向前赶忙说:“没问题,请主席尽管放心,交给我的任务,一定努力完成。”

毛主席接下去讲道:“国内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军正开始现代化建设,需要新的武器装备,怎么办么?一是要向苏联买武器,二是要搞点技术项目,发展我们自己的兵工厂。”

图 毛主席

于是,徐向前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兵工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进行谈判。他们的任务是:

“商请苏联政府卖给我们一部分步兵常规武器装备,同时给予某些技术转让,以及帮助中国建设新的兵工厂。”

徐向前像战争年代从统帅部接收任务一样,方针一明确,就开始落实细节。

他随即告别了毛主席,第二天和彭德怀相见交谈,具体商量了出访苏联的事宜。

25日,徐向前率领代表团乘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列车。

尽管他的身体没有好转,但为执行毛主席交给的重要使命,他的心情还是激动的。列车驶出山海关,越过松花江,兴安岭,到达满洲里,最后进入苏联境内。

第一次坐长途火车,徐向前感到力不从心,他终于体会到毛主席说的“长途旅行”是什么滋味了。

列车经过好几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苏联莫斯科。

图 徐向前

徐向前秉承着临阵不乱的大将风度,但是一到苏联,就碰上种种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这次谈判持续了四个月。

这时的苏联,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一个牺牲了2000万人的民族,恢复元气还是很困难。街道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工厂几乎没有开工,人民生活用品匮乏,买黑面包都要排队。

而我国之前总是讲苏联如何强大,而徐向前真正来到后,才知道苏联人民的疾苦。

随即,他向毛主席致电报,反应了情况。

毛主席回复:“不管怎样,耐心等待,把技术学到手。”

10月的某一天,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在莫斯科同时接见了来访的朝鲜主席金日成,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岗和徐向前。

图 高岗

他对三位客人说:“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只有五年多,一直忙于恢复建设,对于中朝人民的抗美斗争,我们愿意提供帮助,可以援助的,我们尽量一定援助。”

徐向前听后,顿时明白其中的意思,布尔加宁认为苏联此时是有困难的,不能满足中朝两国的需求,希望谅解。

不久,苏联通知徐向前,原定今年提供的16个师的装备,减少为10个师,其余50个师,从1952年1月算起,每个月发运一个半师,直到1954年将全部发完。

而徐向前仍然保持大将风度,他按照毛主席的“讲团结,讲友谊,但不屈辱”的思想,一次次和布尔加宁商议,协调,谈判。

最终,耗时五个月,徐向前的精神和智慧也感动了布尔加宁。

图 布尔加宁

布尔加宁正式答复徐向前:

同意照转让几种兵工生产的技术资料,帮助中国建设一些军工工厂。”

徐向前胜利完成毛主席交给的任务。于10月21日,徐向前准备返程。

他一路上想着如何跟毛主席作报告,因列车上苏联人在庆祝“十月革命”的胜利,他们邀请徐向前喝酒,再加上长途劳累,气候寒冷。

刚进入国内,徐向前就感冒发烧,筋膜炎发作,列车到达满洲里,他就病倒了,住进了长春的医院。

随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听说后,派医疗组前去接徐向前回北京治疗。

步入晚年,不爱穿帅服,难忘简朴本色

此后,徐向前一直在北京治疗和工作,在北京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徐向前的身体就从未断过病,尽管如此,他还是依然不停地工作,始终保持着兢兢业业,不忘初心。

图 晚年徐向前

步入晚年之后,“位高权重,苦尽甘来”的徐向前,生活依旧十分简朴。

徐向前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说:徐帅简朴的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还一直保持着之前的生活习惯,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

而在徐向前晚年时期,作为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很少再穿上那身充满荣誉和威严的元帅服,他除了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之外,一般都是身穿便服,而且他的着装也是富有特色,人称“布衣元帅。”

之前在战争年代,他总是穿着有四个大衣兜的军装,看似土气,实则很实用。他常常穿着一件绿色的棉衣,衣袖上缀着两个小口袋,前胸处还有一个大口袋,战士们都感到不解。

徐向前元帅之后展示了他那件绿色的棉衣,他说出这件棉衣的用处,口袋里可以装烟和文件,非常实用。战士们听后,纷纷称赞徐向前的心细和智慧,而他的这种着装后来也被称为“干部装”,在军中非常受欢迎。

还有有一件毛背心,延安大生产时期,徐向前自己织的,一穿就是三十年。最后成了徐家压箱底的宝物,他去世后,这件毛背心才捐给博物馆。

图 徐向前

而即使到了八十年代,街上很难在看到穿补丁衣服的人,着装开始注重时尚和潮流,而在北京什刹海的柳荫街,徐向前还是一直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徐向前的着装的确是与众不同的,而这只不过是他的生活习惯和本色,就像他讲山西话,吃山药蛋一样,绝非刻意所为。

女儿徐鲁溪觉得父亲的生活方式和他的出身经历有关,她回忆说道:“小的时候父亲出生在穷苦的家庭,所以他的习惯简单,参加革命后,先是在鄂豫皖创建根据地,接下来就是长征,西路军,八路军,一直打仗这么下来,他习惯简朴了,这可能是父亲一生的风格和特点。”

而他的军装曾经见证了他战场的骁勇善战,也曾被人们誉为一代名将的象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那身军装,徐向前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份豪迈和雄心壮志。

在大量的史料照片中,也很少看见他身着礼服的影像,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包括他亲人的眼里,他的形象已经定型了。他总说:“我老了,穿军装有损形象啊!”

黄杰作为徐向前的妻子,一直在徐向前心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么多年也从未见过徐向前身着礼服的样子。有一年黄杰过生日,一向细心的徐向前问她:“过生日了,你要什么礼物呀?”

图 徐向前和妻子黄杰

黄杰想了想说道:“我也不要别的礼物,就是自从你当上元帅以后,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你穿元帅服的样子,今天过生日,你穿一下让我看看就行了。”

徐向前对于妻子的回答,出乎意料,他立马痛快地答应道:“好的,那我就穿上给你看看!”

随后,他麻利地穿上元帅服,站在老伴的面前,如同模特般的展示了一番……,挺起的胸膛,飒爽的英姿还带着年轻时的骄傲。

黄杰看后,忍不住称赞徐向前,不失当年风采。

还有有一年国庆节,徐向前要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庆典仪式,按规定必须身着礼服,等到他身着一身礼服,出门上车时,在门口玩耍的一群孩子们都好奇地哈哈笑起来,因为他们也是头一次见到他穿的这么庄重。

不仅是门口的孩子们好奇,就连徐向前的儿女们也从来没有见过徐向前身着元帅服的样子,儿子徐小涛见状调侃道:“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您穿礼服的样子,今天是头一次!”图 徐向前

图  徐向前

从那以后,那件象征着他一身荣誉的元帅服就再也没有穿过了,一直静静地被徐向前压在那个他一直用的樟木箱子里。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戎马一生的徐向前至此以后就再也不穿军装了,唯一一次例外,就是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来给他拍照,指定让他穿上军装,他才应允。

他对着杨绍明说出那句他总说的话:“我老了,穿军装有损形象啊!”

除此之外,徐向前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同样,决不允许搞特殊,他用“缝缝补补”的生活作风,言传身教……

生命最后时刻,从容自若,留下三条遗言

徐向前不仅仅是简朴的“布衣元帅”,而且还是个文人,80多岁的他提笔写道:

“弹指一去四十载,常看春意在人间。”

但是,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劳累过度,他的身体大不如从前,这位简朴一生的元帅,最终还是病倒了……

199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六病室里,徐向前元帅正在经受着高烧折磨,他已经好几天难以安眠,脸上显露出疲惫不堪的神色。

他没有呻吟,没有多少话,从容自若地同病魔斗争,也有可能他自己预感到来日无多,想着对后事的安排。

图 徐向前和家人

进入三月份,一向心脏好的徐向前,开始频繁发生心绞痛,有时一日几次,专家多次会诊,认为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有一定危险性,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后,病情虽有缓解,但也没有完全消除。

6月5日,他又患了感冒,开始发低烧。20天的抗感染治疗,更换了几种抗生素,均不见效果。此后他的痰里面又多了几次带有抗酸杆菌,专家怀疑是旧的结核病复发,在治疗上是抗感染还是抗结核,一时难下定论,不得不让他住院检查治疗。

6月27日,徐向前住院接受治疗,入院后,他体温上升较快,病情危重,医院连发病情告急。

29日一早,好友李先念得知徐向前的病情后,心急火燎地赶赴医院去探望,两位战友这次见面与以往不同。

徐向前有些激动,他对着李先念说道:

“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听完徐向前的遗言,李先念泪流满面,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图 李先念

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最后安排,一个老共产党员向中央的郑重交代。

6月30日,徐向前的体温开始急剧上升,高达39°8,他三次患肋膜炎,肺功能不好,平时特别注意防止肺部感染,稍有感染就用药控制,从来没有发过高烧,像这样的体温更是没有过。

眼看体温急剧上升,用药又不起作用,很多人认为这一关挺不过去了。

但是,再用了“冰毯”之后,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体温降了下来,三天也没有发烧,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徐向前的病情慢慢好转,体温正常,还能下地走动,晚饭后,他喜欢听音乐,和医护人员聊天。

图 晚年徐向前

医生见状,也很高兴,说道:“看来九月份可以出院了。”

家人也为此感到开心,忙前忙后为徐向前出院做准备,一时间,其乐融融。

8月5日,徐向前的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前来探望他,徐向前见儿女们都到了,又一次郑重地说:“我死后,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洒在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随后他又嘱咐道:“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党风不正,有些人光说不做。”

这句话,也成了徐向前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之后,他的病情开始恶化……

8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刚从西藏视察回来不久,就立即赶到医院看望徐向前。

徐向前见到江泽民,很是高兴,强撑着身体说道:“我身体好一些时,常听广播,看到现在的社会风气和经济情况有所好转,我很高兴。”随即,他还感谢了医护人员和卫士们的照顾。

江泽民听后,对身边的人说道:“徐帅是老布尔什维克。”赞扬他不愧是共产人的楷模。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为了不给医院添麻烦,几次提出不再抢救,从住院到去世前的两天,他神志清楚,因而承受的痛苦也很大,身上插着管子,手脚浮肿,他都默默忍受着,看到这里在场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都纷纷流下了眼泪。

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经过全力抢救,最后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平静地走完89年的革命人生。

徐向前逝世后,儿子徐小岩向主席江泽民提出了自己父亲的三条意愿,请求江泽民主席能够批准。

图 江泽民主席

江泽民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作出指示:“三条我不能全部同意,徐帅是你们的父亲,也是老共产党,是开国元帅,所以中央还是要给举办一场仪式,送他老人家一程。”

于是,在八宝山里,中央为他举行了“送别元帅”的仪式,而江泽民主席还为徐向前题词:

“家风清廉,堪称表率!”

后来,徐向前的骨灰在家人的陪同下,撒在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这些见证他一生戎马的地方。

图 徐向前和家人

南宋诗人陆游的绝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许就是对徐向前元帅一生最好的诠释。

徐向前元帅长期住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柳荫街上,胡同边就有他题写的“军民共建纪念碑”,如今每天不断有前来瞻仰“徐帅府”的人们,赞扬着这位个性隐忍的“布衣元帅”,而今我大中华的盛世如他所愿!

0 阅读:46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