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对话叶洪新:冲破传统,是创业者的常态

泽观科技 2024-06-02 22:36:18

在一个成熟而传统的行业,因循守旧往往比极致创新更多。但对创业者而言,要在这样的行业中“杀出重围”,冲破传统,往往是创业者的常态。而冲破传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品牌不仅要解决各种各样的“技术难点”,也要面对来自用户、行业各种各样的质疑。

那么如何才能冲破传统?在电动牙刷行业,徕芬首创大幅扫振技术,打造出全球首款扫振一体电动牙刷,为创业者们做出了一个最佳示范。

最近,罗永浩与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在《理想主义者的半山相见》中展开了一场深入交谈。在这场对话中,这两位科技圈硬核创业者从成长聊到创业,谈及了人生旅程中种种被质疑的时刻,以及如何以极致创新冲破传统的方法论,展示了一代创业者的心路与思考。

成长:在质疑中反叛

“做大事”,或许是许多人年少时期的梦。但在成长中,“做一件大事”的心思袒露后,人们面对的,往往是朋友的嘲笑,是家人的痛心疾首,是周围人的无尽质疑。

在这场对话中,罗永浩分享自己年少时期的经历称,“我小的时候嘴比较快,我会跟同学朋友讲(做大事的想法),跟我哥哥讲,也会跟父母讲,父母的感受是隐隐的有点不放心,就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点飘,同学朋友只要一聊到这个,就觉得我有病。”

同样的经历,叶洪新也有。据他分享,“小时候(做大事的)想法是有的,但是藏的很深”,父母知道孩子的心思,有嘲笑,也有鼓励,还有点不放心。

不过,尽管从小就被质疑,做不了什么大事,但丝毫没有阻挡罗永浩想要改变世界的心思。

这种在质疑中反叛的心态和经验,后来伴随着罗永浩的一次次创业旅程。

做锤子手机时,一般做手机硬件都要1亿元以上的启动资金,而罗永浩只拿着900万元人民币做手机,一度被人以为他是个“大忽悠”,但他愣是拉起了庞大的团队打造锤子手机,即便最后未能成功,但他仍创造了科技圈的一段美谈。

做细红线AR软硬件时,有人认为罗永浩是“投机家”,但他却愣是将AR与AI融合,非要打造出让人惊艳的产品。在对话中,罗永浩透露,“我们原来要做的产品把AI嫁接进去后,有可能提早实现一些跟原来的目标不一样,但同样非常有吸引力的东西”。

而在成长中,面对质疑,叶洪新选择的方法是另一个路数,就是“少说”。这样的应对风格,在他日后的创业中也展露无遗。

创业:在质疑中创新

进入电动牙刷领域时,许多人认为徕芬只是一家高速吹风机公司,可能做不好电动牙刷。但徕芬偏不信邪,非要打造行业首创的扫振一体技术,开创扫振牙刷新时代。

在对话中,罗永浩坦言,使用徕芬扫振电动牙刷,“印象最深的就是怎么会想到去扫这个方式”。罗永浩十分好奇地问,许多在行业已经十几年的企业都没有想到,为什么徕芬却做到了这种全新刷牙模式?

提及这个开创性的创新技术,叶洪新打开了话匣子。据他透露,在打造徕芬扫振电牙刷时,徕芬首先就是用了第一性原理,从需求出发重新思考,重新定义电动牙刷。后来,徕芬提出了一个想法:打造一款既能振动,又能扫动的电动牙刷,实现完美契合巴氏刷牙法,帮助用户更高效、便捷的刷牙。

为了实现这一想法,徕芬希望通过寻求技术突破,以实现彻底革新电动牙刷的底层动力系统。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叶洪新透露,“又要振动又要扫刷,从逻辑上不能同时存在,要么就振动要么就扫刷,不可以同时存在”。

这一个“技术卡点”困住了徕芬两年时间,最终在尝试多套技术方案后,徕芬才终于找到技术突破口,通过取消传统电机的限位器,打造无机械限位设计,实现360°任意旋转操控,然后再结合算法技术,精准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角度,开创行业中首个大幅扫振一体的刷牙模式。

在创业中,创业者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罗永浩与叶洪新这两位科技圈硬核创业者同样如此。但如何从被质疑和不被认可中,走向市场认可,让用户直呼“真香”,罗永浩与叶洪新展示了两种“殊途同归”的路线。

0 阅读:4

泽观科技

简介:用科技的眼光看世界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