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范思辙杀疯了!对比范闲卖库债,展现出其人生的高光时刻。

阿三侃剧 2024-05-29 12:47:35

在电视剧《庆余年2》最新剧情中,范思辙展现出其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位聪明又淘气的孩子,经常为范闲带来麻烦。

然而,世上没有永恒的赢家或失败者。

范闲接手内库后,面临的是亏损严重、业绩低迷的困境,甚至一度被人们认为已经山穷水尽。

两千多万两的庞大亏损,犹如悬挂在范闲头顶的利剑,既压迫感十足又令人恐惧。

长公主和庆帝不断制造负面信息,但范闲依然决定接管内库,展现出非凡的决心。

他利用了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库债。

库债是内库发行的债券,类似于现代的企业债。

范闲将21世纪的经济理念引入庆国,无疑是一次超越时代的创新。

然而,范闲的努力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他试图通过发行库债来解决内库的财务危机,但却遭到了企业家们的拒绝。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收礼行为,因此并不愿意购买。

就在范闲的计划即将失败之际,范思辙挺身而出,成功挽回局面。

他以独特的演讲技巧,深入浅出地解答了企业家们最关注的问题,即购买库债的收益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商人追求利润,这是他们的本能。

范思辙的演讲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使他们愿意考虑购买库债。

范思辙的出现,不仅帮助范闲度过了难关,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范思辙展示了出色的讲述技巧,擅于提问与铺设演化过程,用地道接地气的方式引领听众陷入他布好的局。

开场他即提出了个显然答案的问题——内库究竟属何人所有?

颇具挑衅意味,其实大庆国内人人皆知,内库系皇族产业。

他向现场企业家提出这疑问,意在引对方接话,进而引发结论。

如此顺利的开端为后续铺展奠定基础。

在这场戏中,他连抛“内库所属为何”“内库财产归属”以及“内库债务归属”三问,环环相扣,深入浅出,最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如下言论:

“若诸位购得此库债,岂非为皇家排忧解难?从正面看,购买库债者即为圣上分忧之人;若言辞稍显冒犯,那么购买库债者岂非成为皇上的债权人?因此,请诸位深思熟虑,购得库债后,在外经商时他人如何看待?同样的交易,他们会选择您还是未购库债之人?因此,库债便是诸位的底气所在!”

范思辙的这段话解答了一个关键问题——购买库债能获得哪些实质利益?

在场的马老板与张掌柜等富商巨贾,对库债的微薄收益并不感兴趣。

除了可见的收益,皇室债权人的身份背景、顶级央企的渠道资源等无形资产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尽管范思辙的承诺或许不如范闲的宏伟,但其诱惑力却更胜一筹。

要让众人掏腰包购买库债并非易事。

范思辙的演讲结束后,一位企业家发表了如下评论:“库债之事乃小范大人独具匠心,所谓人存政举,小范大人风华绝代,令人敬仰。”

这位企业家的言辞含蓄,看似赞扬范闲的创新思维与权力地位,实则暗藏忧虑。

他巧妙地省略了“人亡政息”的下半句。

自古以来,无数改革新政都逃脱不了人亡政息的命运。

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张居正改革,初始的轰轰烈烈与终结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

庆国的富豪们个个都是人精。

他们洞悉一切,明白今日范闲虽推出库债,但若日后失势,库债恐将沦为庆国的废弃物。

公司破产、股票退市、老板跑路、债券无法兑现,一切皆充满未知。

毕竟,权倾朝野的大臣往往会面临清算。

面对观众的疑虑,范思辙搬出了范闲大婚之日庆帝所赠匾额。

范思辙认为:

“何谓百年?以时间计,缺其一年皆非完整之百年。此乃皇上与我等之契约,体现皇上之信任,亦是我等瞩目未来机遇。能和皇室扯上关系,能否再得此机,实属未知。来人,将牌匾送往府邸。”

本是一段对和睦婚姻的祝福,被范思辙赋予了不同意义,更近似于帝王对范家地位的承诺——范氏家族得以确保百年荣耀。

范思辙巧妙地利用了这块匾额作为信誉担保,安抚了人心。

他是精明的商人,完美演绎了买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最后通过煽动紧张情绪实现交易达成。

一旦有人购买库债,随后便会引发群体效应,引发跟风投资。

范思辙的策略堪称直播带货的翻版。人们的倾向往往随大流,如同羊群。

兄弟二人为整个过程拉开帷幕,而范思辙则将故事推向高潮,最终凭借他的智慧、口才及表现赢得了比赛。

正如范思辙所言,范闲虽了解财富,却对京都缺乏了解。表演相声无疑浪费了他的才华。

感谢您的阅读原创不易,您的随手点赞、转发、收藏、在看,都是对阿三的鼓励和支持。

4 阅读: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