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组团来华“偷”师电动汽车,中国为何能超众多老牌汽车王国?

说蓝星 2024-04-22 02:20:49

在电动车领域,无论是日本、德国,还是美国、意大利、法国,中国几乎将所有的汽车王国都挑落马下,中国电动车成体系的反弹式发展非常激烈,以至于就连国内的很多普通人都无法适应这种“领先”。

2024年4月,北欧企业家参访团“中国科技之旅”来到比亚迪深圳总部进行参观交流。与预想的流程式学习不同,这次来自欧洲各大企业和知名人士非常认真,不仅想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对新能源汽车的构思设想、技术应用和市场趋势提出了大量的交流意见,能看出来其对“交流”的重视。数据显示,全球每卖出5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比亚迪,就连来参观的老外都说“有被比亚迪发展鼓舞到”!

这种态度在以往可不多见,要知道俄乌战争之后,欧盟一改其之前在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领域的激进态度,就在一个月前,欧盟放缓电动汽车发展的消息还甚嚣尘上。英国在2023年9月宣布将“2030年燃油车禁售令”推迟到2035年。

德国奔驰在2024年3月宣布继续专注于燃油车的研发与生产。日本丰田更是多次表态反对电动车,宁愿交钱买碳积分,就连造了10年车的苹果,也在2023年3月宣布放弃。就连很多欧盟内部人员,都直言自己已经实质性放弃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计划。

你看,欧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欲拒还迎的态度,实在是因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颇有独领鳌头之势。而在电动车领域,与中国车企正面竞争的外国车企也只剩寥寥数家,这真要感谢像比亚迪这样的众多民族工业,不让外国公司卡脖子和“欺负”。而受惠者,必然是中国的汽车消费者。

价格战的背后,是经济的逻辑?还是品牌的竞争?中国又为何能超众多老牌汽车王国?中国汽车的领先不是靠补贴而是创新和技术。这既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一种国家策略。本文,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问题。

国内: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

国外对新能源汽车欲拒还迎,国内新能源汽车却持续走热,国家虽然取消了电动汽车的补贴,但各大国产车企依然陆续进入降价潮,2024年农历年刚过,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就迎来行业巨变,一如2010年左右中国的手机行业的发展阶段。

随着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打响了今年的第一枪,其他车企等纷纷跟进,无论是燃油、混动还是纯电,大家都到了拼刺刀的阶段,价格战一轮接着一轮。秦王统六“合”,汉唐造盛“市”,从某种角度来看,国产车企们如此密集轰炸,所形成的认知惯性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多人直言,原来这才是汽车产业真正的红利。

而随着国产汽车的不断崛起,自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就拿比亚迪来说,2023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试驾仰望U8并表示很想买两台;2023年12月,新西兰达尼丁市长在采访时表示,比亚迪在新西兰销量增速最猛;2024年4月,马英九参观比亚迪,对比亚迪新能源技术表示惊叹。

汽车是这几十年为数不多没有随着通胀涨价的大件产品,有着不可想象的发展潜力,需要全球的合作方共同参与,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曹曦表示,比亚迪愿意将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带给全球用户和市场。

国外:对新能源汽车欲拒还迎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结果怎样,都会给世界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借助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这个领域中,中国终于完成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超越。这曾经是我们不敢想的目标。

但欧美为何会对于新能源汽车,产生欲拒还迎的态度呢?其实,这并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更多地是美国对于中国进行贸易对抗的延伸,对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表达,尤其是新能源方面。这也与之前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如出一辙。

外部的压迫、内部的捣乱。甚至多次在国际舆论和产业前瞻预测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绞杀,比如前段时间的某电池事件,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不难看出,美国并不是冲电池技术来,反而是超着整个新能源汽车来得。因为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再次展现出超越对方预期的发展和潜力。

而世界其它国家,大部分只能是这场拉锯战中的看客,它们既不能左右美西方的政治态度,也不能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能锦上添花的造就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换而言之,只要我们把好发展方向,坚持发展好自己的产业,自然让这三所谓的“中立方”欲拒还迎,反复上演各种前倨后恭的故事。

未来:需把握科技革命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

中国对于自己的双碳指标(碳中和、碳达峰),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在2030年就要完成碳达峰,实现碳中和。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是真的要做到,而不是说说而已。为此,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整个布局中,新能源战略是其最核心的中控。

而在新能源领域,汽车则又是其核心组成。而随后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产业布局方面,中国发挥了自己的制度优势,用20年的产业政策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赛道超车,电池储能、电动汽车整体技术、商业化实现,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更厉害的是,中国的机电产品依然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中国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既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一种国家行为,而现在依然是竞争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要觉得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长大了,就可以独立对抗某些国家了,依然考虑全产业链的协调,从发电、储能、运输、电力分配、汽车等多个产业全民开花。

未来,汽车必将会作为中国重要的电力储能平台。以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也必将会一直走在技术革新的最前列。这是我们超越老牌汽车王国的真正核心,还需要更多的电动车企业站出来,一个或几个比亚迪是远远不够的。

想实现中国的产业升级,实现新能源产业生态的全新革命,就必须将大量前沿技术不断地工业化落地,与汽车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AR、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超算等等技术,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真正的去改变生产力,才能改变全人类。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

0 阅读:6

说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