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邓小平视察南京,审批接见人员名单后,皱眉道:划掉许世友

百年小人物 2024-05-14 09:50:43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85年春节前夕,许世友的身体状况已经开始恶化,面对腹部不时传来的胀痛,他总咬牙隐忍。

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人多次劝他去北京接受治疗,但他总以各种理由拒绝,如“北京的路太窄”、“北京人多”……

无论怎么劝说,他就是固执地住在南京中山陵8号,不肯离开一步,也不愿意进一步接受检查和治疗。

不过,这个时候的许世友或许已经对自己的时日多少有了预感,元旦刚刚过去不久,党中央便收到了他写来的一份报告,上面的主要内容是希望党中央能够批准在他死后实行棺葬,并葬在母亲身边尽孝。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许世友的病情也一天比一天糟糕,但他时刻关注着中央的回复。

实际上,自全国解放后,中央领导人之中,几乎所有人都响应号召,实施了火葬。因此,中共中央在收到许世友的报告后,不敢轻易下定论,于是,这份报告辗转被送到了邓小平的办公桌上。

邓小平思来想去,最后在报告上批示了八个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邓小平为什么最终同意了许世友土葬的请求呢?从他说的这番话中或许能够窥见一二:

“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邓小平连用7个特殊,让人们看到了许世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985年9月初,肝癌给邓小平带来的疼痛一度折磨得他用头撞墙。9月底,许世友病情再次加重,医疗组甚至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代表邓小平来到南京看望许世友,许世友悲伤地说着“我完蛋了。”在场的同志们听后都忍不住红了眼。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上将在南京病逝,享年80岁。死后,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他被安葬在了母亲的身边。

邓小平和许世友之间是有在战争年代淬炼出的革命情谊的。

1938年,时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旅长的许世友,便是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挺进冀南并取得了多场战争的胜利。

1974年1月,南越当局将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视若无睹,悍然入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月17日,南越军队继续侵占了我国两处岛屿。当晚,周总理向总参作战部询问西沙有关细节。

1月19日,鉴于西沙的情况发展迅速,中央经过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苏振华等六人组成领导小组,叶剑英和邓小平到总参作战部指挥西沙海战。

当时,邓小平刚刚复出。一进入总参作战部,他便立即说道:“先汇报一下情况。”

听完汇报后,邓小平随即便明确了前线的指挥关系:“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

此后,许世友在叶剑英和邓小平的直接指挥下,发起了在西沙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史上的第一次对外海上作战的胜利。

作战当天,叶剑英和邓小平一直在总参作战部等待着前线的战报,直到收到胜利的消息后,他们才离开了作战值班室。不过,在离开前,邓小平向许世友发去了一份电报,要求广州军区扩大战果,收复被南越当局侵占的岛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许世友也同其他老同志一起,大力支持邓小平复出参加中央的领导工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许世友更是直言不讳地对邓小平和李先念表示:“你们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为你们担心啊。”

可以看出,许世友虽然在北京的时间不长,但他清楚当时党内还有不按马克思主义原则办事的人,担心党内再次出现问题。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十分重视许世友的建议,此后,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快解决党内“青黄不接”、“干部老化”等困境。

1985年1月底,邓小平计划南行,途中经过南京时,他在审批此行接见人员的名单时,看着上面许世友的名字皱了皱眉,略一沉思,果断拿笔划掉了。

许世友这时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他仍然兼任着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南京的党政军内部影响力巨大。邓小平为什么要专门将他的名字划掉呢?

原来,邓小平此行接见的大多是一线要职人员,许世友已退居二线,加之身体影响,基本不问政事。此外,许世友的病情已经开始恶化,身体状况不好,根据医生叮嘱,他需要多休息静养。

不过,邓小平虽然划掉了许世友的名字,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见他。

邓小平已经拜托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帮自己给许世友带话:“到了南京,我一定要去看望许世友同志的。”

许世友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地表示:“小平同志要来看我,我得去车站接他。”

见许世友如此坚持,韩培信也劝不动。但出于担心,他还是向邓小平汇报了许世友要去车站接他的消息。邓小平听后,立即反对道:“请转告许世友同志,他的年龄虽然比我小,但身体不好,天气又冷,就让他去我在南京住的地方等即可。”

韩培信又急忙驱车来到许世友住的中山陵8号,当面向他转告了邓小平的原话。

许世友这才点点头,说道:“这样也可以,但你到时候要随时告诉他在哪里下榻呀。”

韩培信连连回复“好,好。一定,一定。”

2月1日,电话声响起,许世友的秘书接起电话后,就听到对面说道:“请转告许司令,小平同志快要到了,就在中山陵5号。”

秘书急忙告诉了许世友,许世友立即穿上军装,高兴地向中山陵5号走去,并站在门外等着。

不一会儿,他们便看到了邓小平的车渐渐驶近。车停稳后,邓小平走下车来,许世友随即便迎了上去,大声说道:“欢迎,欢迎啊。”说罢,两人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一起。

两人并肩走进会客厅后,便高兴地攀谈了起来,许世友说起了自己的回忆录,还说起了过去战争年代的热血岁月,也回忆起了在“张国焘错误”斗争中自己的经历。

邓小平听后,当即肯定道:“你在反张国焘错误上是有很大功劳的。”

许世友听后深受感动,并表示“看来死后也能够闭目了。”

当天下午,许世友受邀留在这里吃饭,饭桌上,邓小平高兴地表示:“今天,我为你祝八十大寿。”

许世友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后,他高兴地提议说:“我们来合个影,好不好?”

邓小平欣然同意,就这样,两人在南京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

参考资料:《解放军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凤凰网历史、健康必读2009年1期

55 阅读:30929

百年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