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二则:1.妄自尊大被打脸,2.图谋换妻丢功名

志怪细细谈 2024-06-05 07:18:45

妄自尊大被打脸

唐朝时,长安郑某出自名门,年轻时聪明好学,文章得到名士们的表扬,产生了骄傲情绪。有个叫邱子的同学,家境贫寒,才学一般,郑某经常嘲笑他。甚至当面说:“看我的家庭以及名声,能和我做同学,是不是很荣幸?”

邱子默默不语,面带惭色。郑某以为对方默认,更是肆无忌惮,在人前把邱子当作仆人指使。一年多后,邱子病死。

二十年后,郑某以明经的身份中举,补任蜀州参军。(对于明经,各朝代不太一样,但大体相同,都不是正常考试获得的举人身份。要么是逐级推荐,要么是国子监优等学生,要么是因身份特殊,考另外的小科目。)

当地有个姓仇的青年,大约二十岁,是大商人的儿子,家里很有钱。仇生刻意结交郑某,经常请他喝酒郊游,又送金银财物,花了很多钱。

郑某认为仇生不是名族出身,商人的身份无法和官员相比,因此很轻视,礼节上也不太周全。

有一天,郑某宴客,并未请仇生。一个朋友说:“仇生多次请你,今日宴客不请他,不太好吧?”郑某勉强派了一个仆人去招呼仇生。仇生到来喝酒的时候,说喝不下一大杯,郑某发怒道:“你这个井市小民,每天只知道摆弄算盘,能和我来往实属三生有幸,倒酒竟然不喝?”仇生惭愧退席,此后不再来往。郑某偶然打听,据说已经生病死去。

第二年,郑某因事罢官,住在蒙阳。他心灰意冷,没了豪气,转而探讨黄老之道,追求长生。听说蜀山吴道士是个高人,于是前去拜访,愿意做他门下弟子。

从师十年,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郑某厌倦,辞别还乡。路过褒城住店的时候,院子里有个小男孩儿,大约十岁的样子,俊美伶俐。郑某和他交谈,小孩儿言论深奥玄妙,对道家知识了如指掌。郑某觉得很稀奇。

这个小孩儿又说:“我其实是你的老朋友。”郑某更加吃惊。小孩儿接着说:“我就是当年的邱子以及仇生。因为你有道骨,天帝让我降生人间观察你的德行,然后传授白日飞升的要诀。没想到你如此的高傲,所以不能得道,真是可惜啊!”说完不见了。

郑某万分悔恨,回家不久就死了。《太平广记》

还是在唐朝,夏侯孜与一个姓王的书生一起去京西游玩。王生是当时的名士,帅府某从事热情招待了他们。

喝酒的时候,众人扔骰子做游戏,从事掷出一个满堂彩,于是祝福道:“今年科举,两位秀才一齐中榜,就像这个满堂彩一样。”

王生却很瞧不起夏侯孜,不屑说道:“夏侯孜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和我一年考中?”夏侯孜当时并未反击,但从此不再与王生来往。

多年过去,夏侯孜做了宰相,而王生一事无成。王生儿子不知道当年的事,他翻检老屋的时候,翻出一封夏侯孜的亲笔信,是当年未和王生反目时所写。王氏子大喜,认为宰相与父亲是旧交,必会照顾自己。于是拿着那封信去拜见夏侯孜,请求提拔。

夏侯孜得知对方是王生的儿子,微笑接待,满足了他的要求。王氏子走后,他召集手下从事们讲了这件事,教育他们不要小瞧人。《玉泉子》

上面两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我们也盼给目空一切的人一点教训。然而,事实上得志就猖狂的小人得志的多,性情高洁的君子得志的少。咱们看不惯有了点点权利就无限放大,吹毛求疵,拿着鸡毛当令箭难为下属。但是,单位里总是这样的人在发号施令。

忘了谁说过:有些单位是小人的天下,正直的人少,而且进不去权势的圈子。坏人不会改好,因为蛇不知道自己有毒。群众是势力的,不会站在正直的弱势一方。

阴谋换妻丢了功名

福建人某甲,读书有成,去京城赴试,路过衢州的时候住店,受到店主人热情接待。店主人说:“店旁边有座土地神小庙,我供奉勤谨。昨夜土地神示梦说:‘明日福建举子某某路过,要好好招待,他是榜上有名的人。’土地神说的就是您呀。”

某甲听了大喜,思绪翻涌久久不能入睡,想到做官后光大门庭,夸耀乡里,快意恩仇……又想到妻子貌丑,做官以后一定换个漂亮的夫人。

早晨,店主人免了他的食宿费,又赠送干粮。某甲踌躇满志,向京城进发。没想到,三场过后却榜上无名。他郁郁而返,再次路过衢州的时候,又到那家店里住宿。店主人非常冷淡,并托词客满,没有接纳。

某甲忍不住问原因,店主人说,某甲走后土地神再次托梦,说他功名未遂就图谋换妻,上天已经注销了他的俸禄。某甲惊惧惭愧,默默而去。

故事出自《湖海新闻续夷坚志》,被很多佛家故事集转录。我小时候听到过一个类似的故事。某童子上学,总有一老者负其过河。久之,童子问原因,老者说:“我是你家灶神,你将来会做皇帝的,故来护驾。”

童子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大喜,烧火的时候敲打着灶台说:“等到我儿做了皇帝,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次日早晨,老者背负童子的时候说:“因为你母亲的缘故,做皇帝的另有其人,我以后不能送你过河了!”

上面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奶奶讲的,几十年过去了,记忆犹新。传说中,很多贵人从小就有神鬼护佑,杜悰(唐朝宰相)孩童时在昭应县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某天和孩子们去郊外玩耍,一个道士走来对他注目。这个道士半张脸漆黑,他用手掌摩擦着杜悰的头顶说:“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又指着不远处的道观说:“我住在那里,能去做客吗?”

道士走后,杜悰去了那个道观,里面很荒凉,已经废弃。老君塑像还在,仔细端详,和刚才的道士很相似,且房子漏雨,半张脸被淋掉了油彩。《玉泉子》

3 阅读:75
评论列表
  • 2024-06-05 18:49

    👏👏👏👏👏👏深受教育💕🙏

志怪细细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