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中年夫妻离婚后谁过得更惨?原来这才是最扎心的答案!

陈曼心理 2024-06-28 15:33:54

为什么中年离婚,总会在麻木与纠结的动摇之中,增加现实难度?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有人步入中年,会陷入新的迷雾之中,家庭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环,十几年的恩仇、矛盾、爱恨纠葛,都在中年化为积怨,暗流涌动。

很多人中年人在没有子女抚养负担以后,毅然决然选择离婚,结果越过越轻松,越活越洒脱。

也有很多中年人一气之下离婚,却发现失去了强力后盾,失去了一切底气,孤独感油然而生,无法独立存活于世,处处掣肘。

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本应通达度世的年纪,对所有人来说却又难言脆弱:

上有老下有小,离婚的意义也被现实环境上升成了困境,老去是否会孤苦无依,最终是否会孤独终老。

相信这种种设想,正是犹豫是否选择离婚的中年人,最为担心的:

离婚以后,自己会过得怎么样?

未来,又会变成什么样?

中年离婚,正印证了董卿曾说过的一句名言,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但在离婚的子弹出膛以前,掌控离婚主导权的那一方,清楚自己选择开枪的原因,开枪的目的,与开枪的诉求,才决定着离婚这一枪的阴霾,最终到底是打在谁的身上。

无论离婚的缘由在谁,离婚的影响一定会同时出现在双方的身上,在婚姻破裂的一瞬间,由现实世界构造的堡垒轰然坍塌,对于余生长久的影响开始发挥巨大作用。

只是这个影响的正反两面,是截然不同的。

当面对离婚是浑噩的、混沌的,那么本身坚定的提出离婚者,也会被离婚的消极影响误伤,最后两败俱伤。

但当面对离婚是清醒的、坚定的,那么就算一直在婚姻中承受痛苦的一方,也会彻底打破名为婚姻的枷锁和禁锢。

余生过得是否惨淡,并不是离婚一锤定音说了算的,有些人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够活得肆意,有些人怎样选择都是牢笼。

对于离婚以后的生活状态,牵扯着中年人对自身性格、自己能力的信任程度,更是需要独立人格来判断:

1、是否在婚姻中的自我认知和依赖程度。

2、是否拥有明确的离婚定位

01自我认知不清、心理依赖度高的一方,余生更难走出离婚阴影

怎样去理解过得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验着在婚姻中的自我认知,离婚对于自己而言,到底是解脱还是无力,究竟是重生还是无可奈何。

中年离婚,重新打破一切,进入一种人生的新状态,更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中年离婚最可怕的不是现实纠葛,而是戒断心理习惯。

人到中年,对于婚姻的舒适圈会越加麻木,依赖家庭、依靠伴侣,所有的生活信念全部被家庭赋予价值,所以在离婚后,巨大孤独感立刻吞噬自身。

这意味着,对于婚姻的内在需求度越高的人,越难掌控离婚后的生活。

因为缺少了心理支撑,这也是许多夫妻互相怨怼,却依旧选择共度余生的原因之一:

心理层面依赖着一个“家庭支撑”,无论这个家庭内部结构是否健康,是否真正对自身有帮助,是否对人生存在积极影响。

无论是享受婚姻生活的一方,还是在婚姻中饱受折磨的一方,心理上的习惯性,会逐渐让人感觉自己离不开婚姻。

在离婚这件事上,心理层面的影响,往往比现实层面的杀伤力更大。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现实压力往往会逼迫一个人更独立地生活,但心理上无法真正脱离情感依赖,离婚以后面对一切现实环境,都将失去动力。

人到中年经历了太多风雨,生活的点滴都与伴侣融合在一起,无论是愉悦还是痛苦,人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模式,便将完全忽略自我分化,将自我长久留于婚姻当中的人,一旦离婚很难轻易拿回自我意识。

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也称为自我分辨、自我辨别这种能力与一个人在婚姻中的归属感与分离感密切相关。

中年夫妻,往往都潜移默化得将家庭融合为生活的全部,一个以伴侣、子女、父母为主的小圈层,使得很多人在婚姻当中,只有归属感,完全忽略了分离感和独立性。

工作、事业、爱好都是促进人自我分化的部分,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的生活,能够在不同领域与不同角色当中,获得自我成就感的时候,婚姻中得失变化的比重便会大大降低。

当一个人的精力来源,可以通过许多方面来进行补充,余生有太多爱好值得挖掘,太多领域值得探索,无论是兴趣爱好、自我信仰,还是工作事业,只要其内心存在承载自我的事物,离婚后的孤独感便会大大降低。

很多离婚人士,当下看上去似乎没心没肺、自由自在,但失去婚姻的同时,也失去了安全感的保护,所以日子过得越来越不好。

与之相反的,也有很多离婚人士,安全感的来源早已不再是从婚姻当中获取,敢于直面现实与压力,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中年人对于离婚的恐惧,往往也来源于对老年生活的担忧,年轻还有精力面对,等老去后子女成家,对于自己是否孤身一人这个问题的恐慌,似乎离婚以后老去就会惨不忍睹。

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年阶段对于年龄增长、身体逐渐退弱的焦虑感,导致了婚姻越发成为一个承载安全感的期待。

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实也是婚姻生活当中,自我分化能力被消弱的体现,任何人面对婚姻的状态,都不能够打包票,会因为年龄增加而改变,中年的矛盾争执,未必在老年就能够被化解。

实际上,很多人在婚姻当中,要么过于狂妄自大高估自己,要么过度依赖看轻自己,失去了客观明晰的自我判断,才会招致离婚后失去自我平衡,过得越发惨淡。

人生的归属感,永远在于自己的身上,将婚姻和自己的余生相互牵连,就是将本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全部倾斜在了家庭之上。

如果没有自我分化的能力,无法通过婚姻以外的媒介来满足自己,那么无论是否离婚,余生都将得过且过、暗淡无光。

02缺乏明确离婚定位的人,更难走出离婚阴影

余生不是拿来设想的,所有未来都是需要当下的清醒,来清晰磨画而成,对于离婚以后谁过得更惨,除了自我独立性以外,还需要参考决定离婚的出发点和认知。

中年离婚需要考虑的细节更多,小到锅碗瓢盆大到利益纠纷,彼此双方生活中的一切都相互拉扯、纠缠难清,这也导致很多人的离婚,是长久压抑的剧烈爆发。

很多人在子女成年以后,心生离婚念头,理由也相当简单,因为忍不下去了。

无论是性格不合、争执不断、欺骗背叛、还是恩怨纠葛的遗留问题,总会在一场矛盾当中全部爆发出来,但一时气急的离婚容易,真正清醒的走出婚姻枷锁困难。

因为很多人离婚,是内心的承受极限发挥作用,只有一个爆发力和破坏性都及强的“即时需求”,即过够了。

这个时候,往往很多人已经顾不上离婚的两败俱伤,从而在一个混乱的特殊情况下做出了影响自己半生的选择,最后发现自己无法承担离婚的后果,因为离婚前就不清楚这个结果到底是什么。

将离婚简单归结于一个终点是万万不足够的,面对离婚越是清醒的人,越有可能摆脱离婚的负面。

如我们开头所说,只有搞清楚为什么自己要向这场婚姻开枪,才能够真正把握离婚给自己带来的意义。

不是在模糊的情绪当中决定,而是清醒、犀利、坚定地抉择自己的余生。

01清醒给出离婚原因的人,余生才能够不内耗

首先,是否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离婚,或者自己为什么要配合离婚?

到底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的影响,受到外界环境还是自我情绪的干涉?

离婚后的生活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内耗,比如判断自己的决定是否值得、被婚姻中的细微幸福回忆影响、因外界人事物的牵挂而动摇。

只有毫不动摇的离婚原因,才能够在情绪化的时刻给自己清醒一击。

比如性格不合无法沟通,严重影响着自己的全部心情和生活积极性,自己的精力已经被长久耗干,没有互相支持,一开口就是怨怼、怒火、咆哮,还不如自己一人生活来得自在。

比如欺骗背叛丧失信任,婚姻生活就像是一滩烂泥,让自己极度情绪化,生活彻底失控,看到对方再也无法心生温馨,生活空间都被仇恨、报复填满。

比如人生观价值观不合,十数年的磨合已经让自己筋疲力竭,责任感匮乏、极度自我、大男子大女子主义等等个人习惯,让人感觉婚姻扭曲,事事只能依靠自己,对方存不存在都一个样,不如自己生活来得轻松。

清醒的知道自己必须要离婚的原因,也就说明自己能够意识到,在这段婚姻关系当中的沉没成本远远大于自己的承受限度,在离婚以后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感叹及时止损的正确。

02明确给出离婚目的的人,余生才能够不失落

其次,在知道离婚原因的情况下,清楚自己离婚需要一个什么结果,并且毫不动摇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才能够不去惋惜离婚的决定。

没有人是真正的冷血动物,离婚后一定会有某些刹那,让人感慨动摇,难以抑制的失落感一定会情绪反扑,让人怀疑离婚的决定是否正确。

只有拥有真实具体的离婚目的,才能够在人失落孤独的时候,给人一针强心剂。

比如离婚需要获得经济补偿,需要释放情绪寻找自己,需要打破压抑重获新生,无论是现实还是精神层面,挖掘那些日渐增强的目的与渴求,才能在离婚时刻更加理智。

03拥有正向离婚动机的人,余生才能不空虚

很多人并不清楚推动自己离婚的正向动力是什么,甚至没有一种来自内心的动力推动自己做出离婚决定,从而摇摆不定,糊里糊涂就离婚了。

拥有正向的离婚动机,才能够在离婚后庆幸离婚的正确性。

第一种离婚的动机,是为了自保避险:

比如处于婚姻当中完全没有安全感,现实层面的外债,情感层面上的第三者,婚姻本身就成为了安全感的威胁,离婚更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全,情感健康。

第二种离婚的动机,是为了向外拓张:

比如婚姻严重阻碍了自己的经济积累、事业发展,必须强制性地为家庭过度牺牲,严重损害了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

具有正向推动的离婚动机,才能保证在离婚以后自己不至于浑浑噩噩就此消沉,而是更有勇气地看待世俗现实世界,更有力的保护自己,更有效的成就余生。

04清晰自己完整诉求的人,余生才能不孤独

这个诉求,不仅仅是离婚对自我需求的诉求,更包括自己如何看待未来生活的诉求。

换句话说,也就是我要从离婚事件当中,拿到什么?获得哪些成长?

明确自身诉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变相带给自己信心的过程,因为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会轻易地选择离婚,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成长来治愈。

举个例子,想清楚自己曾经期待婚姻中的哪些部分,思考自己是否能给自身带来这些补充?在经济方面自己是否能够支撑起来,情感方面自己是否能够消除依赖,生活方面自己是否能够戒断习惯。

想清楚自己曾经渴望对方身上的哪些品质,思考这些品质为什么吸引自己?现在是否还吸引自己?这部分品质自己是否能够习得,用以完善自己?

在婚姻当中,看对方看得越清楚,了解自己了解得越深刻,越不畏惧未来的发展与变数。

因为所有人的余生,都更应该有能力成长,这并非是否离婚决定的。

孤单、失落、空虚不是阻拦离婚的理由,无法脱离习惯与依赖的“家庭支撑”和模糊不清的离婚判断才是余生惨淡的关键。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97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