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怀念屈原

赵连军探史 2024-06-11 07:35:06

中国邮票上的屈原像

怀念屈原的理由

赵连军

端午节,把屈原这一光辉名字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抹不掉丢不下。自从屈原在2000多年前投江自沉,每年老百姓在他赴死的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就是为了保护他敬仰他怀念他。

怀念屈原,不仅仅是因为怀念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历史地位。他开创了楚辞汉赋的先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伟大诗人。

怀念屈原,是因为他那浓得化不开的爱国爱民情怀。出身楚国贵族的屈原自幼即有着一腔爱国爱民的热血,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由于他少年起即胸怀大志,才能惊人,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掌管内政、外交要事。在当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对此,屈原主张对内改良政治,对外联齐抗秦,因而侵害到了楚国上层统治人物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宠姬们排挤和陷害,遂被放逐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客死异国。屈原悲愤无比,仍然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结果又遭到政敌们更加严重的迫害,使他被流放到比汉北更偏僻的江南地方。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救国,屈原忧心如焚,怀着对祖国的极端失望和在痛苦中来到汨罗江抱石自沉,以死实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屈原雕像

怀念屈原,是因为他那直得弯不下的坚贞气节。屈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时代,少有才志的屈原只要能够在政治上“灵活”些,方法上“灵巧”些,他就完全有可能比苏秦张仪那样更为成功些。但是,屈原就是屈原,残酷的政治斗争,残酷的政治迫害,不仅没有动摇他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受热,没有能动摇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也没有能动摇他坚贞不屈不与丑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气节。面对小人,他“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决不与燕雀为伍。面对迫害,他自知“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也曾“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但是他明确表示“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面对放逐,他深知“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坚信“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因而他最终达到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的崇高境界。

怀念屈原,是因为他那亮得不染尘的高尚情操。在屈原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希望“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公子就是春兰秋菊,品格傲然,虽然他也知道“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这种追求是何其艰难,但他还是始终如一地追求着。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是“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所以他“目极千里兮,伤心悲”!但是,他还是始终保持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一份率真,直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于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中修炼自己正直善良忠贞不屈光明垒落不入肖小的情操。当打渔隐者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时,他决绝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所以,他最终终于选择了“沧浪之水”,在清水中保持了那份清白。

屈原雕像

毛泽东主席曾诗赞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屈原手中那把无形的爱国主义“杀人刀”羞刹了多少民族的败类,多少苟苟蝇蝇的懦夫。他“一跃”又冲的情怀和勇气,又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厦好儿女,延续到了中华子孙的血脉中。不仅如此,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还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他。屈原的名字,也将永远保留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屈原只有一位,但屈原又有无数。中华民族不仅有传统的爱国思想,也有屈原这样的伟大爱国实践者。自屈原以降,有持节18年大漠牧羊的苏武,有进有忧退亦忧的范仲淹,有身刺精忠报国的岳飞,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留发不留头的史可法,不仅有以前的屈原,也有现在的屈原,还将有将来的屈原。

端午节,屈原,魂兮归来!

0 阅读:0

赵连军探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