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秒写高考作文,刘慈欣《三体》教我们如何应对这一巨变

阿芳评诗 2024-06-12 19:19:02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涉及人工智能,令人惊讶的是,AI仅用10秒钟便完成了这篇主题作文。

AI创作+人工润色,颠覆想象!

看到这里,许多人可能会感到焦虑:普通人该怎么办?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应对这一挑战?

其实,不用焦虑。早在《三体》这部小说中,作者刘慈欣便给出了我们应对未来科技的答案。

看过《三体》的人都知道,三体人的科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绝对的降维打击。在三体人眼里,人类就像虫子。

而相比人类,三体人的技术和智慧几乎神一般的存在。他们具备两项巨大优势,让人类望尘莫及。

第一个,记忆遗传

刚出生婴儿,可以继承父母的一部分记忆,假如父母学识渊博,婴儿也学识渊博。而人类的婴儿则是一张白纸,一切都需要从零学习。

第二个,思维透明

三体人不用语言沟通,所思所想都是通过脑电波及时广播出去,这类似于现代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意念完成很多事情。

如果人类拥有这两项技能,简直是神般存在。

按照这种逻辑,一个人人都是神的社会,科技应该是高速发展的。

然而,实际上,三体文明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进步异常缓慢。

读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奇怪,如此高效的知识传递效率和积累方式,怎么会导致科技进步缓慢呢?

主要原因在于,三体人的天赋——是积累知识,而非生产知识。

在文明发展的初期,记忆遗传和思维透明确实让三体人迅速积累和传播知识,确实推动了社会快速进步,例如合作捕猎以及提高粮食产量等。

有效的生存经验直接遗传给下一代,在原始社会、农耕时代,这样的文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类。

然而,到了工业和信息时代,问题出现了。

工业信息时代需要主动探索,此时,三体人的天赋变成劣势。

因为,记忆遗传和思维透明同质化了三体人知识结构,每个人具有相同思维、知识体系,就无法创新、创造。

知识看似得到及时验证,避免试错可能,节约了效率。可是,很多时候成功就是万分之一概率。

这就直接制约了三体人无法产生新想法,就没有科技创新与发展。

而三体人最缺的恰恰是创新和创造。

相比之下,人类社会通过个体差异和信息不对称,鼓励了创新与发展。当科技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某一个阈值时,就会实现跳跃性发展,具体可以参考近两三百年的科技进步。

所以,三体人畏惧地球人,考虑到地球文明的这种跳跃性,才决定在决定侵略地球时,先派“智子”封锁地球基础科学。

因为,不这么做的话,等他们到了地球时,就会发现,他们已经打不过地球人了。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担心AI的普及会威胁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实际上却不必过于担忧。

AI虽然强大,却不具备创造知识的能力。他们和三体人一样,世世代代、被动地接受外界和上一代等传递的信息。外界是智者,他自然不会差。投喂者弱智,他也好不到哪里去。

等着被投喂导致他们个体认为,人生常态就是等着别人去创造,自己等着投喂就好,既然如此,何须动脑?

正因如此,整个三体文明进步非常缓慢。就像那个1379号监听者,1000年前和1000年后,所做的事没有区别。

而人类1000年时间,会发生什么,大家难以想象。

在三体人眼里,自己天赋异禀。

事实上,一个人最悲哀的事,就是困在自己筑起的逻辑牢笼中,沉迷其中,难以窥见外界天地。

而我们历史中,不乏这样的前车之鉴。

比如,柯达、诺基亚的衰落。

干掉柯达的不是胶卷而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诺基亚曾是全球移动电话市场的领军者,凭借坚固耐用、电池寿命长而赢得广大消费者青睐。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悄然降临,市场风向标发生了巨大转变。用户迫切需要更友好的操作系统,而诺基亚未能洞察到这份市场需求,过于依赖自家研发的Symbian操作系统。

最终,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迅速下滑,被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超越。

再比如笔记本电脑的普及。

80、90后大多数人童年记忆中,电脑又大又笨重。从一张桌子搬到另一张桌子都困难,更别提随身携带。

小型计算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迅速崛起,而当时世界第二大计算机公司DEC创始人肯·奥莱特坚信自己的成功经验,对个人计算机前景并不看好,未能及时转向个人计算机市场,最终在90年代被竞争对手超越,被康柏电脑收购。

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过于依赖特定的成功模块、技术,我们可能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最终导致停止甚至衰落。

你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在某些时候,可能成为你致命的缺点。

因此,无论是任何人还是专业团体,都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对于个人而言,持续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是保持长期成功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立足,实现个人的价值。

看三体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0 阅读:1

阿芳评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