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麻烦儿女,不请保姆,65岁夫妻,新佛系"养老",让人羡慕!

思炊烟 2024-05-01 20:16:43

汪阿姨和向叔叔是我旅游的时候认识的。如今,他们已年逾60,与其它老年人不同,他们选择的养老方式很佛系,也有些创新。

简直把成都人的精明和变通又懂是活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着头实让人羡慕。

我和这两位老人家相识,可以说是巧合。

多年前,我在朋友旅行社报团去新疆。可能是由于,早晨出发匆忙,没来得及吃早餐。一上大巴车,我就晕车了。

经历过晕车的朋友都知道。那种感觉恨不得把自己送走了。

在导游的帮忙求助下,是汪阿姨给了我一瓶藿香正气液才把我从苦海里救了回来。

不想,这一小瓶药水,却是我们忘年交的开始。也成就了我们多年来不间断的联络,她也成了我生命中的贵人。

等火车期间,我就近喝了碗小米粥吃了两个包子。基本元气就恢复过来了。

上了火车,我就活蹦乱跳了。那时候年轻,可以说,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那种。

巧的是,汪阿姨和她老公的铺位跟我的挨着。我这才有时间注意到,汪阿姨是个面相亲和,举止优雅的人。装扮也大方得体。

聊天中得知她老公有关节炎,我便主动要求,把下铺跟她们换了中铺。

路途很长。我们渐渐熟稔了起来。

整个,旅程我们都相互照应。总之这是一次愉快的旅途。

回成都时,下火车,在汪阿姨的提议下,我们三人直奔火锅店,美美地大吃顿,才各自满意地回家了。

分别时,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从此,每个逢年过节,我都能收到汪阿姨的邀请。到她家里做客。

因为,她知道我在成都没什么亲戚朋友。我也不客气,因为在她家里,真正能感受到来自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从而化解一个人漂泊异乡的落寞。

直到我结婚后,逢年过节回婆婆家或回东北老家返回成都后,都要抽时间去看望她们。

其实,还得感谢汪阿姨,我和我老公认识,还是她牵线搭桥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她是我人生的贵人的原因。

多年来,汪阿姨和向叔叔老俩口一直没跟儿子住在一起。

他们的儿子在上海定居。小夫妻俩是同学。他们也直建议父母到上海跟自己住。相互有个照应。

按理说,汪阿姨即使到上海去跟儿子住,也不会给儿子增加负担。她退休前是高级教师。她老伴儿向叔叔是退休前工程师。

两个人的退休金足够老俩口在任何地方的开支。

可是,汪阿姨老俩口商量后,并没有同意去儿子家养老。

儿子也担心父母年纪大,体力不如从前,也不想父母太辛苦。就建议父母还是请个保姆。

可是,汪阿姨依旧不同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汪阿姨也自觉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买菜做饭也有些力不从心。

正在大家都在想,能不能有什么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时。

汪阿姨突然宣布了自己和老伴儿打算住养老机构。

一开始,我还替她们担心,毕竟再好的养老机构都是集体生活。空间拥挤。老俩口自由惯了,可能不适应。

直到,我前几天,去看望过他们,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老俩口太会算账了!成都人精懂变通这个优点发辉得很到位。

他们老两口并没有在大城市选择养老机构。而是选择了在三线小城。这样条件不错,钱也节省了部分。

老两口选的是一家,医养为一体的养老机构。

老俩口分别选择了一间单间。费用比多人间多了1000元。

之所以,选两间房,是有用处的。他们拿一间来做夫妻俩的卧室。而,另一间拿来当客厅用。

平时,来亲朋好友拜访,以及日间活动都在这个房间。

貌似,换个小点儿的家来居住。从活动空间上看,一点儿也不像养老院。

但是,一日三餐是现成的,小病小痛有护士照顾。也可以参加这里的集体活动。

我看到,这家机构不仅有棋牌室,也有图书室。

平日里,图热闹高兴,可以打打牌聊聊天。想清静一下,也可以看看书晒晒太阳。

老俩口,周末还请假出去周边景点逛一逛。感受下外面的气息。生活不要太丰富多彩了!

不得不说,他们选择的这种养老生活,真不是我们想像的养老院生活。

这里,既有群体气氛,又可以有独立的空间。是一种佛系而收放自如的生活。看了我都很羡慕她们。

同样是,选择了养老机,却同样能过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了一个逃避不了且沉重的话题。

我身边就有朋友排斥养老机构。觉得没有归属感。儿女似乎又靠不上。请保姆又想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养老是个让人纠结而又头大的问题。

如果,出现这种问题,不但老年人自己闹心。儿女也困惑。

我在汪阿姨和向叔叔的处理方式,让我豁然开朗。一个人只要心态好,换个思维模式,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即将面临养老问题的朋友们,从文中老两口身上会不会有些启发呢?

0 阅读:5

思炊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